正反按钮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0744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正反按钮开关设置了由联锁机构连接的正转操作部和反转操作部,在连结前述的正转操作部和前述的反转操作部的中心线上在其中央位置直角方向上设置了移位操作部。提出了一种不会因按错按钮而误动作的3点式的正反按钮开关构造的方案,该正反按钮开关以防水构造更加改善了的形式设置2处本体悬吊部,能固定在可磁性吸附的固定面上。(*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正反按钮开关,该开关的按钮用来操作如产生上下提升动作的油压装置的电磁线圈。该开关为具有消除错误地按下按钮所产生的误动作的构造的3点式的开关,它的操作性能良好。现有技术的2点式正反的带机械式联锁的按钮开关,因为机械式的联锁,同时按下2个按钮在结构上不能成立,然而在重视安全性能的场合,就需要不按上述2点式的正反按钮中的一个按钮和另一个操作钮就不动作的构造,可是现有技术中没有提出非常紧凑并且操作性能良好的正反按钮开关。与上述构造类似的悬挂开关,在室外使用的时候,套筒的防水构造存在下面的问题。在附图说明图18中,1是收纳悬挂开关的开关部件的盖,2是同样地盖在悬挂开关的开关部件的壳体,3是从侧面用小螺钉等压住套筒5的套筒压板,在套筒压板3的一部分上设有带孔的悬吊部4。这种情况,水从外部进入的路线如箭头所示,有4条通路沿着套筒一的内部的空间;沿着套筒压板3与盖1的间隙;沿着套筒压板3与壳体2的间隙;沿着套筒压板3与套筒5的间隙。而且相互的零件的组成构造也很复杂,悬吊部也只是一个方向,从作业性、防水性两方面考虑、不能说是令人满意的。另外在附近的作业面上,由于没有能暂时地固定按钮开关的功能,在一个人进行若干个作业的情况,在作业性方面就存在了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正反按钮开关,该正反按钮开关中,以防水构造也更加改善了的形式设置两个本体悬吊部,固定面如果是能磁性地吸附固定,它就是一种可固定的、没有因错误按下按钮引起的误动作的、结构紧凑的、3点式的操作性能良好的构造的正反按钮开关。本专利技术的正反按钮开关,将正转操作部、反转操作部和移位操作部相对于操作面形成ㄑ字型。为了防止误动作,前述移位操作部要和正、反操作部中的一个一起按下。正转操作部和反转操作部由于互锁板形成为不能同时按下的构造,在连结正转操作部和反转操作部的中心线上,在其中央位置直角方向上设置了移位操作部。而且用连接体连接正转操作部和反转操作部的一方向的按点部,再用连接体连接上述连接体和移动操作部的一方向的接点部。套筒的防水构造是用在盖下部设置了悬吊部、壳体内部侧端设置了突起部的盖和壳体的内部侧壁卡定套筒的构造。在与前述的盖部的悬吊部相反的方向的壳体侧端设置了安装圆环用的空间部,需要的时候,在该空间部夹住防水橡胶、不需要时,削除防水橡胶、安装上前述的圆环。吸附到可磁性吸附的表面的吸附构造,是通过将2片轭铁磁吸附在带磁的磁铁的两面上构成了磁回路的吸附装置,通过将前述的两块轭铁从设置在盖里侧的2个槽部伸出,就能吸附在可磁性吸附的表面上。由防止误动作的移动操作部和机械互锁结合起来的正转操作部和反转操作部做成操作和外部配线非常容易的配置,防水构造也因为考虑了悬吊部的形式而得到改善,而且通过在正反按钮开关的盖里侧由能磁性地吸附的磁铁和轭铁构成了磁回路,因而得到了作业性优良的正反按钮开关。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正反按钮开关的主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正反按钮开关的开关部件的主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正反按钮开关的开关部件的机构部的主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正反按钮开关的开关部件的A-A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正反按钮开关的开关部件的B-B剖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正反按钮开关的开关部件的后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正反按钮开关的内部连接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正反按钮开关的底面剖面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正反按钮开关的后视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正反按钮开关的右侧视图。图11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正反按钮开关上安装了连接环的局部底视图。图12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正反按钮开关上安装了连接环的局部正视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的正反按钮开关的a接点用的固定接点的斜视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的正反按钮开关的b接点用的固定接点的斜视图。图15是带磁性的磁铁和轭铁形成一体的图。图16是带磁性的磁铁和轭铁形成为一体的正反按钮开关吸附在金属体上的图。图17是带磁性的磁铁和轭铁形成为一体的正反按钮开关设置在金属体以外的物体上的图。图18是表示在由以前的盖、壳体构成的按钮开关上用由悬吊部构成的套筒压板安装套筒的底面剖视图。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说明。3点式的消除了因按错按钮而产生误动作的构造的操作性能良好的正反按钮开关,是将正转按钮和反转按钮与移位按钮兼顾的方式、为了做成紧凑的形状,形成如图1所示的3点按钮相接近的配置。下面对按钮的配置关系进行说明。在图1、图8中,11是正转操作部,12是反转操作部,13是为防止误动作与前述的正转操作部或反转操作部同时按下的移位操作部。为了兼有防水功能,无论哪一个操作部都由触摸开关14构成,并设置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正反按钮开关的操作面的壳体15的操作部突出来的孔部上。考虑到操作性,各个操作部的位置在壳体15的操作面上布置成ㄑ字型。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正反按钮开关做成为用壳体15、盖55和防水橡胶夹持套筒41的构造。在图2中,覆盖开关类的开关部件的盖52和装在盖52的3个孔中的、分别对应于前述正转操作部11、反转操作部12、移位操作部13的按钮是正转按钮16、反转按钮17和移位按钮18,这三个按钮分别与与之相应的装入可动接点的可动接线柱部形成为一体。在图3、图4、图5的开关部件中记述了有关开关类的配置构成。将正转按钮16、逆转按钮17、防止正转按钮16、反转按钮17同时投入的互锁板20收纳在收纳开关部件的开关类的底座19的槽状的收容部内。将双接点形式的可动接点部26、26由可动接线柱部21的窗部内部的弹簧压固定在与正转按钮16形成为一体的可动接线柱部21上,借助底座19的下部的弹簧24的反作用力可上下方向移动,从而开闭配设在底座19的槽部的固定接点28、29,同样将双接点形式的可动接点部26、26由可动接线柱部22的窗部内部的弹簧压固定在与反转按钮17形成为一体的可动接线柱部22上,借助底座19的下部的弹簧25的反作用力而上下方向移动,从而开闭配设在底座19的槽部的固定接点部30、31。在连接用联锁板20和联锁构造进行连动的正转按钮16和反转按钮17的中心线上的中间位置并与该中心线成90°方向上,将可动接点部32、32由可动接线柱部23的窗部内部的弹簧压固定在与移位按钮18形成为一体的可动接线柱部23上,通过底座19下部的弹簧33的反作用力可动接点部32、32上下方向移动,从而开闭配设在底座19的槽部的固定接点部35、36。因为如上所述地配置了按钮部和接点部,图7的内部连接图的搭线1-4、1-5如图6所示,形状成为直线状。因为非常简单,制造成本就可以降低。下面对实际操作本专利技术的正反按钮开关的情况进行说明。在正转动作中,同时按下正转操作部11和移位操作部13,意味着同时按下图7中的1-2和5-6,开关类的动作是按下正转按钮16后,正转按钮16侧的接点部26、26闭路配设在底座19的槽部的固定接点部28,29。反转按钮17,由于那时的互锁板20的互锁作用,成为开路状态。将移位操作部13与正转操作部11同时按下时,移位按钮18侧的可动接点部32、32闭路配设在底座19的槽部的固定接点部35、36。反转的动作情况,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动作。另外,再叙述一下在开关的盖52里面,用手工操作以与原来不变的贴合度容易地将固定接点部装入接线柱部的构造,在盖52里面,为了从开关部件的底座19侧面容易地插入固定接点部,在安装固定接点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正反按钮开关,其特征是,它具有正转操作部,反转操作部、移位操作部、正转回路和反转回路,其正转操作部和反转操作部由连接在联锁机构上的可动接点部和与其相对应的固定接点部构成,移位操作部由位于连结前述正转操作部和前述反转操作部的中心线上的中央位置的直角方向上的可动接点部和与之相对应的固定接点部构成。正转回路是由前述正转操作部和移位操作部同时按压构成的。反转回路是由前述反转操作部和移位操作部同时按压构成的。

【技术特征摘要】
JP 1997-3-18 84444/971.一种正反按钮开关,其特征是,它具有正转操作部,反转操作部、移位操作部、正转回路和反转回路,其正转操作部和反转操作部由连接在联锁机构上的可动接点部和与其相对应的固定接点部构成,移位操作部由位于连结前述正转操作部和前述反转操作部的中心线上的中央位置的直角方向上的可动接点部和与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谷敏男
申请(专利权)人:春日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