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20481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4 00:48
车辆用驱动装置(100)具备:配置在第一轴(A1)上的旋转电机(MG)、配置在与第一轴(A1)平行的第二轴(A2)上的输出部件(OUT)、逆变器装置(INV)、将旋转电机侧母线(8)与逆变器侧母线(7)电连接的端子板(50)以及壳体(1)。壳体(1)具备收容旋转电机MG的第一收容室(20)、收容逆变器装置(INV)的第二收容室(30)、以及划分它们的隔壁(11)。端子板(50)以轴向(L)的配置区域与旋转电机(MG)重叠,且沿输出部件(OUT)的径向(R)贯通隔壁(11)的方式配置。径向(R)贯通隔壁(11)的方式配置。径向(R)贯通隔壁(11)的方式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辆用驱动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具备旋转电机和对该旋转电机进行驱动控制的逆变器装置的车辆用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国际公开第2019/154685号中公开了一种车辆用驱动装置,具备旋转电机、与车轮驱动连结的输出部件、及逆变器装置。旋转电机的轴心与输出部件的轴心配置于相互平行的不同轴,逆变器装置配置为在与连结旋转电机的轴心和输出部件的轴心的线交叉的方向上,与输出部件对置。将逆变器装置与旋转电机电连接的连接部件在比输出部件及旋转电机的轴向端部靠外侧(所谓的侧方)通过而配置。
[0003]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9/154685号
[0004]如上述那样,在电连接部件配置在旋转电机的侧方的情况下,车辆用驱动装置在轴向上变大,存在妨碍小型化的可能性。
[0005]因此,希望提供一种车辆用驱动装置,能够在适当地进行旋转电机与逆变器装置的电连接的同时,更加小型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鉴于上述的车辆用驱动装置具备:旋转电机,其配置在第一轴上;传递机构,其传递来自上述旋转电机的驱动力;差动齿轮机构,其配置在与上述第一轴相互平行的其他轴亦即第二轴上,并将经由上述传递机构的来自上述旋转电机的驱动力分配给车轮;输出部件,其配置在上述第二轴上,并将上述差动齿轮机构与上述车轮驱动连结;逆变器装置,其对上述旋转电机进行驱动控制;端子板,其将连接于上述旋转电机的定子线圈的旋转电机侧母线与连接于上述逆变器装置的逆变器侧母线电连接;以及壳体,其以在内部具有收容上述旋转电机的第一收容室和收容上述逆变器装置的第二收容室的方式被一体形成,一体形成的上述壳体具备划分上述第一收容室与上述第二收容室的隔壁,上述端子板以沿着上述第一轴的方向亦即轴向的配置区域与上述旋转电机重叠,且沿上述输出部件的径向贯通上述隔壁的方式配置。
[0007]根据该结构,经由沿径向贯通划分第二收容室与第一收容室的隔壁的端子板,而将逆变器侧母线与旋转电机侧母线电连接。将逆变器侧母线与旋转电机侧母线电连接的部件由于未沿轴向伸出地设置,因此抑制了壳体在轴向上被扩大,从而抑制了车辆用驱动装置在轴向上大型化。即,根据本结构,能够提供一种车辆用驱动装置,能够在适当地进行旋转电机与逆变器装置的电连接的同时,更加小型化。
[0008]车辆用驱动装置的进一步的特征和优点根据关于参照附图来进行说明的实施方式的以下的记载变得明确。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表示车辆用驱动装置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0010]图2是表示车辆用驱动装置的一个例子的轴向观察的俯视图。
[0011]图3是图2的III

III截面的放大剖视图。
[0012]图4是车辆用驱动装置的骨架图。
[0013]图5是驱动旋转电机的电气系统的示意电路框图。
[0014]图6是车辆用驱动装置的轴向剖视图。
[0015]图7是车辆用驱动装置的轴正交剖视图。
[0016]图8是车辆用驱动装置的从上下方向第一侧的俯视图。
[0017]图9是其他构造的车辆用驱动装置的轴向剖视图。
[0018]图10是其他构造的车辆用驱动装置的轴正交剖视图。
[0019]图11是其他构造的车辆用驱动装置的来自上下方向第一侧的俯视图。
[0020]图12是其他构造的车辆用驱动装置的骨架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这里,如图4的骨架图所示,例示车辆用驱动装置100具备作为一对车轮W的驱动力源的旋转电机MG、反转齿轮机构CG、将从旋转电机MG传递的驱动力经由一对输出部件OUT而分配给一对车轮W的差动齿轮机构DF(输出用差动齿轮装置)的方式。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在连结作为驱动力源的旋转电机MG和与车轮W驱动连结的输出部件OUT的动力传递路径,从旋转电机MG侧起依次作为传递机构TM,设置有反转齿轮机构CG、差动齿轮机构DF的方式。但是,车辆用驱动装置100也可以不具备反转齿轮机构CG、差动齿轮机构DF,只要构成为具备旋转电机MG、与至少一个车轮W驱动连结的输出部件OUT、以及在旋转电机MG与输出部件OUT之间传递驱动力的传递机构TM(也包含带、链等传导部件等)即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旋转电机MG的轴心(第一轴A1)与输出部件OUT的轴心(第二轴A2)为相互平行的不同轴。此外,差动齿轮机构DF的轴心也与输出部件OUT相同,为第二轴A2,反转齿轮机构CG的轴心为与第一轴A1及第二轴A2相互平行的其他轴亦即第三轴A3。第一轴A1、第二轴A2及第三轴A3为互不相同的假想轴,并相互平行地配置。
[0022]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与第一轴A1、第二轴A2及第三轴A3平行的方向设为车辆用驱动装置100的“轴向L”。进而,将轴向L的一侧设为轴向第一侧L1,将另一侧设为轴向第二侧L2。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相对于旋转电机MG在轴向第二侧L2配置有传递机构TM。另外,将与上述的第一轴A1、第二轴A2及第三轴A3分别正交的方向设为以各轴为基准的“径向R”。此外,在不需要区分以哪个轴为基准的情况下、以哪个轴为基准是清楚的情况下,存在仅记为“径向R”的情况。另外,将在车辆用驱动装置100安装于车辆的状态下沿着铅垂方向的方向设为“上下方向V”。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上下方向V的一侧的上下方向第一侧V1为上方,作为另一侧的上下方向第二侧V2为下方。在以与水平面平行的状态将车辆用驱动装置100安装于车辆的情况下,径向R的一个方向与上下方向V一致。另外,将与轴向L及上下方向V正交的方向称为“前后方向H”。另外,将前后方向H的一侧称为前后方向第一侧H1,将另一侧称为前后方向第二侧H2。与上下方向V同样地,径向R的一个方向与前后方向H也一致。此
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关于各部件的与方向、位置等相关的用语为也包含具有基于制造上可允许的误差的差异的状态的概念。另外,关于各部件的方向表示它们组装于车辆用驱动装置100的状态下的方向。
[0023]如图1所示,车辆用驱动装置100具备收容有旋转电机MG、对该旋转电机MG进行驱动控制的逆变器装置INV、输出部件OUT及传递机构TM的壳体1。此外,输出部件OUT也可以设置在壳体1的外部。例如,也可以在壳体1具备连结差动齿轮机构DF与输出部件OUT的连结部件,并在壳体1的外部具备输出部件OUT。另外,这样的连结部件由于与输出部件OUT一体地旋转,因此也能够认为构成输出部件OUT的一部分。例如,也可以将包含输出部件OUT在内、与输出部件OUT一体地旋转的部件(上述的连结部件、差动齿轮机构DF的输出齿轮等)中、收容于壳体1内的部分称为输出部件OUT的对象部分。
[0024]在壳体1形成有收容包含旋转电机MG、输出部件OUT、传递机构TM的驱动机构的第一收容室20、和收容逆变器装置INV的第二收容室30。以下,将在壳体1中形成第一收容室20的部分称为第一收容部2,将在壳体1中形成第二收容室30的部分称为第二收容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车辆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旋转电机,其配置在第一轴上;传递机构,其传递来自所述旋转电机的驱动力;差动齿轮机构,其配置在与所述第一轴相互平行的其他轴亦即第二轴上,并将经由所述传递机构的来自所述旋转电机的驱动力分配给车轮;输出部件,其配置在所述第二轴上,并将所述差动齿轮机构与所述车轮驱动连结;逆变器装置,其对所述旋转电机进行驱动控制;端子板,其将连接于所述旋转电机的定子线圈的旋转电机侧母线与连接于所述逆变器装置的逆变器侧母线电连接;以及壳体,其以在内部具有收容所述旋转电机的第一收容室和收容所述逆变器装置的第二收容室的方式被一体形成,一体形成的所述壳体具备划分所述第一收容室与所述第二收容室的隔壁,所述端子板以沿着所述第一轴的方向亦即轴向的配置区域与所述旋转电机重叠,且沿所述输出部件的径向贯通所述隔壁的方式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部件配置于所述第一收容室。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壁及所述端子板在上下方向上配置在所述逆变器装置与所述第二轴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板在与所述轴向及上下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长谷将洋高桥望井上亮平鸟居武史山冈大祐丸山雄秋杉山智也高桥宗裕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爱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