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0072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机箱,是由中间对开式的两扇门扉(3、4)来开闭机箱主体(1)的开口部(2)的机箱,作为在关闭门扉时使两扇门扉(3、4)的前端重合的结构,由通过在门扉(3)的前面侧操作的锁定手柄(51)而上下动作的锁定棒上设置的锁定部对设于将前端关闭于内侧的门扉(3)的第一锁定装置(5)进行锁定,在另一扇门扉(4)关闭时,由另一扇门扉(4)覆盖所述锁定手柄(51),并将设于另一扇门扉(4)的第二锁定装置(6)的锁定手柄(61)露出于该门扉的表面。这种机箱,不会在打开门扉时错误地先将内侧的门扉打开,在打开另一扇门扉时,能够从机箱主体的外侧目视到内侧的门扉的手柄,并能够容易地确认手柄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收纳电气·电子设备并以中间对开式的门扉来开闭开口部的机箱
技术介绍
以中间对开式的门扉来开闭开口部的机箱,一般是将两扇门扉的前端重合并且先打开前端位于外侧的门扉、后打开前端位于内侧的门扉的结构,所以,只在前端位于外侧的门扉上设置锁定装置来锁定两扇门扉。但是,对于用来收纳电气·电子设备的机箱,在直接面对进行开闭的位于外侧的门扉的机箱内,配置有设备操作部,在面对位于内侧的门扉的机箱内,配置有高压电气设备类,在操作设备操作部时,保持关闭位于内侧的门扉的状态,操作者以不会触摸高压电气设备类而发生触电事故的方式进行作业,但为了防止该门扉因风或操作者的不慎而打开,致使操作者触摸到高压电气设备类而发生触电事故,在该门扉上也设置了锁定装置。但是,由于这是在两扇门扉的表面配置有锁定手柄,所以,如果在打开门扉时错误地要先将位于内侧的门扉打开而向打开方向用力,则会在处于锁定状态的另一扇门扉的锁定装置的锁定部上施加负荷而使锁定部变形或使重合的地方翘曲。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具有如下结构不在位于内侧的门扉的表面设置锁定装置的手柄,而将该手柄设置在门扉的背面,在打开另一扇门扉的基础上,将手指转入门扉的背面,操作其操作手柄来进行锁定·解锁(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但是,该情况下操作时不易掌握手柄位于何处,另外,由于用手试探而将手指转入门扉的背面,所以,除了操作性较差以外,还有可能因手指错误地触到充电部而导致触电事故。专利文献1特表2002-518965号公报(图1、图2)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实现,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中间对开式的门扉来开闭开口部的机箱,其中,打开门扉时错误地先打开内侧的门扉的情况自然不会发生,在打开另一扇门扉时,从机箱主体的外侧能够目视到内侧门扉的手柄且能够容易地确认手柄的位置,而且,不必为了操作手柄而将手指转入门扉的背面。本专利技术的机箱由中间对开式的两扇门扉来开闭机箱主体的开口部,其特征在于,作为关闭门扉时使两扇门扉的前端重合的结构,由通过在门扉的前面侧操作的锁定手柄操作的锁定部对设于将前端关闭于内侧的门扉的第一锁定装置进行锁定,在另一扇门扉关闭时,由另一扇门扉覆盖所述锁定手柄,并将设于另一扇门扉的第二锁定装置的锁定手柄露出于该门扉的表面。而且,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将前端关闭于内侧的门扉的该前端的前面开口而形成截面コ形的槽部,在该槽部内配置有第一锁定装置的锁定手柄。进而,在这些专利技术中,可以在关闭另一扇门扉时,该另一扇门扉按压设于将前端关闭于内侧的门扉的第一锁定装置的锁定手柄,将该锁定手柄设定为锁定状态。上述的本专利技术,由于在开闭机箱主体的开口部的中间对开式的两扇门扉中,由通过在门扉的前面侧操作的锁定手柄操作的锁定部对设于将前端关闭于内侧的门扉的第一锁定装置进行锁定,因此,在打开另一扇门扉时,能够从机箱主体的外侧目视到内侧的门扉的手柄,且能够容易地确认手柄的位置,而且,不必为了操作手柄而将手指转入门扉的背面,所以提高了操作性,不会因误操作手指接触到充电部而引起触电事故。另外,不会发生下述情况,即,直接面对进行开闭的位于外侧的另一扇门扉的机箱主体内配置有设备操作部,在面对位于内侧的门扉的机箱主体内配置有高压电气设备类,在操作设备操作部时,若在锁定位于内侧的门扉的状态下错误地打开,则操作者会接触到高压电气设备类而发生触电事故。而且,由于第一锁定装置的锁定手柄在关闭另一扇门扉时被该另一扇门扉覆盖,并将设置于另一扇门扉的第二锁定装置的锁定手柄露出于该门扉的表面,因此,在结构上不会产生在打开门扉时错误地先将位于内侧的门扉打开的情况,所以,不会对处于锁定状态的另一扇门扉的锁定装置的锁定部施加负荷而导致锁定部变形或在重合处扭曲。另外,若设为将前端关闭于内侧的门扉的该前端的前面开口而形成截面コ形的槽部,在该槽部内配置有第一锁定装置的锁定手柄的结构,则可由另一扇门扉的前端的重合处来覆盖锁定手柄。另外,在槽部可设置与设于另一扇门扉的第二锁定装置的锁定部卡合的锁定座。而且,若设为在关闭另一扇门扉时,该另一扇门扉按压设于将前端关闭于内侧的门扉的第一锁定装置的锁定手柄,将该锁定手柄设定为锁定状态的结构,则即使设于将前端关闭于内侧的门扉的第一锁定装置的锁定不充分,也可通过关闭另一扇门扉来自动并可靠地进行锁定。附图说明图1是打开另一扇门扉来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2是关闭两扇门扉来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3是将前端关闭于内侧的门扉的立体图。图4是将前端关闭于内侧的门扉的后视图。图5是打开另一扇门扉来表示两扇门扉的前端侧的立体图。图6是图5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7是表示关闭两扇门扉的前端侧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在开口部下边缘的框架上安装有锁定座的状态的要部立体图。图9是表示第一锁定装置的锁定部与锁定座的卡合状态的要部侧视图。图10是打开另一扇门扉来表示两扇门扉的前端侧的俯视图。图11是表示关闭两扇门扉的前端侧的俯视图。图12是另一扇门扉的立体图。图13是另一扇门扉的后视图。图14是另一扇门扉的要部放大立体图。图15是表示第一锁定装置的锁定手柄和第二锁定装置的锁定手柄的立体图。图16是表示第二锁定装置的锁定手柄的解锁状态的剖视图。图17是表示第二锁定装置的锁定手柄的锁定状态的剖视图。图中1-机箱主体;2-开口部;3-门扉;31-槽部;4-门扉;5-第一锁定装置;51-锁定手柄;52-锁定棒;6-第二锁定装置;61-锁定手柄。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图1中,1是用中间对开式的门扉3、4来开闭开口部2的机箱主体。上述两扇门扉3、4,作为在关闭时重合前端的结构,是将第一锁定装置5用锁定部53来进行锁定,上述第一锁定装置5设置于将前端关闭于内侧的门扉3上,上述锁定部53设置在锁定棒52的前端,该锁定棒52通过在门扉3的前面侧操作的锁定手柄51而进行上下动作。而且,在另一扇门扉4关闭时,由另一扇门扉4来覆盖上述锁定手柄51。另外,将设置在另一扇门扉4上的第二锁定装置6的锁定手柄61露出于该门扉4的表面。将前端作为内侧进行关闭的门扉3,如图1、图5及图10所示,折弯形成槽部31,该槽部31是将前端重合部的前面形成开口的截面コ形的隔水部,在该槽部31中配置有第一锁定装置5的锁定手柄51,由覆盖该槽部31的前面开口的形成于另一扇门扉4的前端的重合部41覆盖。在上述第一锁定装置5中,使锁定手柄51与轴支在贯通槽部31的基端侧的壁板部31a的轴孔中的轴部51a连接设置并能前后起伏自如,通过使该锁定手柄51起伏,可使锁定棒52、52上下动作,该锁定棒52、52被轴支在中央部位于轴部51a的基端而安装的转动板51b的两端,通过使设置在锁定棒52、52前端的锁定部53与设置在开口部2的上下边缘的框架21上的锁定座22卡合分离,来进行锁定·解锁。而且,对于锁定部53的结构虽没有特别的限定,但图示的结构如图9所示,是通过锁定棒52的上下动作用钩531将锁定座22钩住的夹钳式结构,而作为连接机构,在安装于门扉3背面的夹钳配件主体530上,分别用销枢接着钩531和驱动板532的基端部,分别用销枢接着连接该钩531和驱动板532的中间部的连接板533的两端,在驱动板532的前端枢接着锁定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箱,是由中间对开式的两扇门扉来开闭机箱主体的开口部的机箱,其特征在于,作为关闭门扉时使两扇门扉的前端重合的结构,由通过在门扉的前面侧操作的锁定手柄操作的锁定部对设于将前端关闭于内侧的门扉的第一锁定装置进行锁定,在另一扇门扉关闭 时,由另一扇门扉覆盖所述锁定手柄,并将设于另一扇门扉的第二锁定装置的锁定手柄露出于该门扉的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5-10-4 2005-2910941.一种机箱,是由中间对开式的两扇门扉来开闭机箱主体的开口部的机箱,其特征在于,作为关闭门扉时使两扇门扉的前端重合的结构,由通过在门扉的前面侧操作的锁定手柄操作的锁定部对设于将前端关闭于内侧的门扉的第一锁定装置进行锁定,在另一扇门扉关闭时,由另一扇门扉覆盖所述锁定手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宏铃木一正
申请(专利权)人:日东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