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速模块、动力装置、移载设备、动力输出系統及电动脚踏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19789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4 00:27
本申请公开一种减速模块、动力装置、自走车、移载设备、动力输出系统及电动脚踏车。减速模块包含第一承载架、第二承载架、两个环状构件、辅助架体及外环状构件。两环状构件偏心地枢接于第一承载架。第一承载架被驱动时,能以一中心轴旋转,且第一承载架将带动两个环状构件相对于外环状构件旋转,而穿设于两个环状构件的各个穿孔中的固定销将被推动,借此,带动第二承载架以中心轴为中心,相对于第一承载架旋转。本申请的减速模块具有体积小的功效。本申请的减速模块具有体积小的功效。本申请的减速模块具有体积小的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减速模块、动力装置、移载设备、动力输出系統及电动脚踏车


[0001]本申请涉及一种减速模块及包含减速模块的动力装置、自走车、移载设备、动力输出系统及电动脚踏车,特别是一种减速模块及包含减速模块的动力装置、自走车、移载设备、动力输出系统及电动脚踏车。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常见的应用于电动脚踏车中的包含有马达及减速机的动力装置,存在有体积庞大的问题,此问题将会直接影响电动脚踏车的整体的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公开一种减速模块、动力装置、自走车、移载设备、动力输出系统及电动脚踏车,主要用以改善习知应用于电动脚踏车中的动力装置(包含马达及减速机)体积庞大的问题。
[0004]本申请公开一种减速模块,其包含:一第一承载架,其用以与一外部驱动单元相连接,第一承载架被外部驱动单元驱动时,第一承载架是以一中心轴为中心旋转;一第二承载架,其与第一承载架的外围相互枢接;多个固定销,其设置于第二承载架的一侧;至少两个环状构件,其分别定义为一第一环状构件及一第二环状构件;第一环状构件相对于中心轴是偏心地设置,第二环状构件相对于中心轴是偏心地设置;第一环状构件包含多个第一外齿状结构,第一环状构件包含多个第一穿孔;第一环状构件的内侧枢接于第一承载架的外围,且各个第一穿孔对应穿设有一个固定销;各个固定销于相对应的第一穿孔中是偏心地设置;第二环状构件包含多个第二外齿状结构,第二环状构件包含多个第二穿孔;第二环状构件的内侧枢接于第一承载架的外围,且各个第二穿孔对应穿设有一个固定销;各个固定销于相对应的第二穿孔中是偏心地设置;其中,各个固定销是穿过其中一个第一穿孔及其中一个第二穿孔;一辅助架体,其枢接于第一承载架的外围;一外环状构件,其内侧具有多个内齿状结构,外环状构件的外围与辅助架体相互固定,且多个内齿状结构与第一外齿状结构相互咬合,多个内齿状结构与第二外齿状结构相互咬合;其中,外环状构件所包含的内齿状结构的数量与第一环状构件所包含的第一外齿状结构的数量的差少于5齿;外环状构件所包含的内齿状结构的数量与第二环状构件所包含的第二外齿状结构的数量的差少于5齿;其中,当驱动单元被控制,而使第一承载架以中心轴为中心旋转时,第一环状构件及第二环状构件将被第一承载架连动而相对于外环状构件旋转,且第一环状构件及第二环状构件将带动多个固定销作动,而使第二承载架相对于第一承载架旋转。
[0005]可选地,减速模块包含至少三个轴承,其分别定义为一第一轴承、一第二轴承及一第三轴承,第一轴承的外环结构与第二承载架的内侧相互固定,第一轴承的内环结构与第一承载架的外围相互固定,第二轴承的内环结构与第一承载架的外围相互固定;第二轴承的外环结构与辅助架体的内侧相互固定;减速模块还包含一端盖,端盖固定于辅助架体的一端,第三轴承的外环结构与端盖、辅助架体相互固定,第三轴承的内环结构与第二承载架
的外围相互固定;第一承载架、第二承载架、第一轴承、辅助架体、第二轴承、第三轴承及端盖共同形成一封闭空间,各个固定销、第一环状构件、第二环状构件及外环状构件位于封闭空间中。
[0006]可选地,第一环状构件及第二环状构件为完全相同的构件,第一承载架具有一本体、一第一环状凸出结构及一第二环状凸出结构;本体具有一第一中空通道,第一中空通道沿中心轴贯穿本体,第二承载架具有一第二中空通道,第二中空通道沿中心轴贯穿第二承载架,且第一中空通道与第二中空通道相互连通;第一环状凸出结构形成于本体的外围,第二环状凸出结构形成于本体的外围,第一环状构件枢接于第一环状凸出结构的外围,第二环状构件枢接于第二环状凸出结构的外围,而第一环状构件的一第一中心通孔的一第一中心轴、第二环状构件的一第二中心通孔的一第二中心轴与中心轴不相互重叠。
[0007]本申请公开一种动力装置,其包含:一减速模块,其包含,一第一承载架,其用以与一外部驱动单元相连接,第一承载架被外部驱动单元驱动时,第一承载架是以一中心轴为中心旋转;一第二承载架,其与第一承载架的外围相互枢接;多个固定销,其设置于第二承载架的一侧;至少两个环状构件,其分别定义为一第一环状构件及一第二环状构件;第一环状构件相对于中心轴是偏心地设置,第二环状构件相对于中心轴是偏心地设置;第一环状构件包含多个第一外齿状结构,第一环状构件包含多个第一穿孔;第一环状构件的内环枢接于第一承载架的外围,且各个第一穿孔对应穿设有一个固定销;各个固定销于各个第一穿孔中是偏心地设置;第二环状构件包含多个第二外齿状结构,第二环状构件包含多个第二穿孔;第二环状构件的内环枢接于第一承载架的外围,且各个第二穿孔对应穿设有一个固定销;各个固定销于各个第二穿孔中是偏心地设置;其中,各个固定销是穿过其中一个第一穿孔及其中一个第二穿孔;一辅助架体,其枢接于第一承载架的外围;一外环状构件,其内侧具有多个内齿状结构,外环状构件的外围与辅助架体相互固定,且多个内齿状结构与第一外齿状结构相互咬合,多个内齿状结构与第二外齿状结构相互咬合;一端盖,其固定于辅助架体的一端,且端盖与第二承载架的外围相互枢接;其中,外环状构件所包含的内齿状结构的数量与第一环状构件所包含的第一外齿状结构的数量的差少于5齿;外环状构件所包含的内齿状结构的数量与第二环状构件所包含的第二外齿状结构的数量的差少于5齿;一驱动单元,其与第一承载架相连接;一外壳体,其为中空结构,减速模块及驱动单元设置于外壳体中;一外端盖,其固定于外壳体的一端;其中,当驱动单元被控制,而使第一承载架以中心轴为中心旋转时,第一环状构件及第二环状构件将被带动而相对于外环状构件旋转,且第一环状构件及第二环状构件将带动多个固定销作动,而使第二承载架相对于第一承载架旋转。
[0008]可选地,第一承载架具有一第一中空通道,第一中空通道沿中心轴贯穿第一承载架,第二承载架具有一第二中空通道,第二中空通道沿中心轴贯穿第二承载架,第一中空通道与第二中空通道相互连通;动力装置还包含一引线构件,引线构件包含一引线信道,引线信道沿中心轴贯穿引线构件,引线构件与第二承载架相互固定,且引线构件不与第一承载架相互固定,引线通道用以提供至少一电线设置。
[0009]可选地,减速模块包含至少四个轴承,其分别定义为一第一轴承、一第二轴承、一第三轴承及一辅助轴承,第一轴承的外环结构与第二承载架的内侧相互固定,第一轴承的内环结构与第一承载架的外围相互固定,第二轴承的内环结构与第一承载架的外围相互固
定;第二轴承的外环结构与辅助架体的内侧相互固定;减速模块还包含一端盖,端盖固定于辅助架体的一端,第三轴承的外环结构与端盖、辅助架体相互固定,第三轴承的内环结构与第二承载架的外围相互固定;第一承载架、第二承载架、第一轴承、辅助架体、第二轴承、第三轴承及端盖共同形成一封闭空间,各个固定销、第一环状构件、第二环状构件及外环状构件位于封闭空间中;辅助轴承的内环结构与第一承载架的外围相互固定,辅助轴承的外环结构与外端盖相互固定;其中,驱动单元位于由第一承载架、辅助轴承、第二轴承、外壳体、辅助架体及外端盖共同形成的另一封闭空间中。
[0010]可选地,第一环状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速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模块包含:一第一承载架,其用以与一外部驱动单元相连接,所述第一承载架被所述外部驱动单元驱动时,所述第一承载架是以一中心轴为中心旋转;一第二承载架,其与所述第一承载架的外围相互枢接;多个固定销,其设置于所述第二承载架的一侧;至少两个环状构件,其分别定义为一第一环状构件及一第二环状构件;所述第一环状构件相对于所述中心轴是偏心地设置,所述第二环状构件相对于所述中心轴是偏心地设置;所述第一环状构件包含多个第一外齿状结构,所述第一环状构件包含多个第一穿孔;所述第一环状构件的内侧枢接于所述第一承载架的外围,且各个所述第一穿孔对应穿设有一个所述固定销;各个所述固定销于相对应的所述第一穿孔中是偏心地设置;所述第二环状构件包含多个第二外齿状结构,所述第二环状构件包含多个第二穿孔;所述第二环状构件的内侧枢接于所述第一承载架的外围,且各个所述第二穿孔对应穿设有一个所述固定销;各个所述固定销于相对应的所述第二穿孔中是偏心地设置;其中,各个所述固定销是穿过其中一个所述第一穿孔及其中一个所述第二穿孔;一辅助架体,其枢接于所述第一承载架的外围;一外环状构件,其内侧具有多个内齿状结构,所述外环状构件的外围与所述辅助架体相互固定,且多个所述内齿状结构与所述第一外齿状结构相互咬合,多个所述内齿状结构与所述第二外齿状结构相互咬合;其中,所述外环状构件所包含的所述内齿状结构的数量与所述第一环状构件所包含的所述第一外齿状结构的数量的差少于5齿;所述外环状构件所包含的所述内齿状结构的数量与所述第二环状构件所包含的所述第二外齿状结构的数量的差少于5齿;其中,当所述驱动单元被控制,而使所述第一承载架以所述中心轴为中心旋转时,所述第一环状构件及所述第二环状构件将被所述第一承载架连动而相对于所述外环状构件旋转,且所述第一环状构件及所述第二环状构件将带动多个所述固定销作动,而使所述第二承载架相对于所述第一承载架旋转。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速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模块包含至少三个轴承,其分别定义为一第一轴承、一第二轴承及一第三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外环结构与所述第二承载架的内侧相互固定,所述第一轴承的内环结构与所述第一承载架的外围相互固定,所述第二轴承的内环结构与所述第一承载架的外围相互固定;所述第二轴承的外环结构与所述辅助架体的内侧相互固定;所述减速模块还包含一端盖,所述端盖固定于所述辅助架体的一端,所述第三轴承的外环结构与所述端盖、所述辅助架体相互固定,所述第三轴承的内环结构与所述第二承载架的外围相互固定;所述第一承载架、所述第二承载架、所述第一轴承、所述辅助架体、所述第二轴承、所述第三轴承及所述端盖共同形成一封闭空间,各个所述固定销、所述第一环状构件、所述第二环状构件及所述外环状构件位于所述封闭空间中。3.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速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状构件及所述第二环状构件为完全相同的构件,所述第一承载架具有一本体、一第一环状凸出结构及一第二环状凸出结构;所述本体具有一第一中空通道,所述第一中空通道沿所述中心轴贯穿所述本体,所述第二承载架具有一第二中空通道,所述第二中空通道沿所述中心轴贯穿所述第二承载架,且所述第一中空通道与所述第二中空通道相互连通;所述第一环状凸出结构形成于所
述本体的外围,所述第二环状凸出结构形成于所述本体的外围,所述第一环状构件枢接于所述第一环状凸出结构的外围,所述第二环状构件枢接于所述第二环状凸出结构的外围,而所述第一环状构件的一第一中心通孔的一第一中心轴、所述第二环状构件的一第二中心通孔的一第二中心轴与所述中心轴不相互重叠。4.一种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包含:一减速模块,其包含,一第一承载架,其用以与一外部驱动单元相连接,所述第一承载架被所述外部驱动单元驱动时,所述第一承载架是以一中心轴为中心旋转;一第二承载架,其与所述第一承载架的外围相互枢接;多个固定销,其设置于所述第二承载架的一侧;至少两个环状构件,其分别定义为一第一环状构件及一第二环状构件;所述第一环状构件相对于所述中心轴是偏心地设置,所述第二环状构件相对于所述中心轴是偏心地设置;所述第一环状构件包含多个第一外齿状结构,所述第一环状构件包含多个第一穿孔;所述第一环状构件的内环枢接于所述第一承载架的外围,且各个所述第一穿孔对应穿设有一个所述固定销;各个所述固定销于各个所述第一穿孔中是偏心地设置;所述第二环状构件包含多个第二外齿状结构,所述第二环状构件包含多个第二穿孔;所述第二环状构件的内环枢接于所述第一承载架的外围,且各个所述第二穿孔对应穿设有一个所述固定销;各个所述固定销于各个所述第二穿孔中是偏心地设置;其中,各个所述固定销是穿过其中一个所述第一穿孔及其中一个所述第二穿孔;一辅助架体,其枢接于所述第一承载架的外围;一外环状构件,其内侧具有多个内齿状结构,所述外环状构件的外围与所述辅助架体相互固定,且多个所述内齿状结构与所述第一外齿状结构相互咬合,多个所述内齿状结构与所述第二外齿状结构相互咬合;一端盖,其固定于所述辅助架体的一端,且所述端盖与所述第二承载架的外围相互枢接;其中,所述外环状构件所包含的所述内齿状结构的数量与所述第一环状构件所包含的所述第一外齿状结构的数量的差少于5齿;所述外环状构件所包含的所述内齿状结构的数量与所述第二环状构件所包含的所述第二外齿状结构的数量的差少于5齿;一驱动单元,其与所述第一承载架相连接;一外壳体,其为中空结构,所述减速模块及所述驱动单元设置于所述外壳体中;一外端盖,其固定于所述外壳体的一端;其中,当所述驱动单元被控制,而使所述第一承载架以所述中心轴为中心旋转时,所述第一环状构件及所述第二环状构件将被带动而相对于所述外环状构件旋转,且所述第一环状构件及所述第二环状构件将带动多个所述固定销作动,而使所述第二承载架相对于所述第一承载架旋转。5.依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架具有一第一中空通道,所述第一中空通道沿所述中心轴贯穿所述第一承载架,所述第二承载架具有一第二中空通道,所述第二中空通道沿所述中心轴贯穿所述第二承载架,所述第一中空通道与所述第二中空通道相互连通;所述动力装置还包含一引线构件,所述引线构件包含一引线信道,
所述引线信道沿所述中心轴贯穿所述引线构件,所述引线构件与所述第二承载架相互固定,且所述引线构件不与所述第一承载架相互固定,所述引线通道用以提供至少一电线设置。6.依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模块包含至少四个轴承,其分别定义为一第一轴承、一第二轴承、一第三轴承及一辅助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外环结构与所述第二承载架的内侧相互固定,所述第一轴承的内环结构与所述第一承载架的外围相互固定,所述第二轴承的内环结构与所述第一承载架的外围相互固定;所述第二轴承的外环结构与所述辅助架体的内侧相互固定;所述减速模块还包含一端盖,所述端盖固定于所述辅助架体的一端,所述第三轴承的外环结构与所述端盖、所述辅助架体相互固定,所述第三轴承的内环结构与所述第二承载架的外围相互固定;所述第一承载架、所述第二承载架、所述第一轴承、所述辅助架体、所述第二轴承、所述第三轴承及所述端盖共同形成一封闭空间,各个所述固定销、所述第一环状构件、所述第二环状构件及所述外环状构件位于所述封闭空间中;所述辅助轴承的内环结构与所述第一承载架的外围相互固定,所述辅助轴承的外环结构与所述外端盖相互固定;其中,所述驱动单元位于由所述第一承载架、所述辅助轴承、所述第二轴承、所述外壳体、所述辅助架体及所述外端盖共同形成的另一封闭空间中。7.依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状构件及所述第二环状构件为完全相同的构件,所述第一承载架具有一本体、一第一环状凸出结构及一第二环状凸出结构;所述本体具有一第一中空通道,所述第一中空通道沿所述中心轴贯穿所述本体,所述第二承载架具有一第二中空通道,所述第二中空通道沿所述中心轴贯穿所述第二承载架,且所述第一中空通道与所述第二中空通道相互连通;所述第一环状凸出结构形成于所述本体的外围,所述第二环状凸出结构形成于所述本体的外围,所述第一环状构件枢接于所述第一环状凸出结构的外围,所述第二环状构件枢接于所述第二环状凸出结构的外围,而所述第一环状构件的一第一中心通孔的一第一中心轴、所述第二环状构件的一第二中心通孔的一第二中心轴与所述中心轴不相互重叠。8.依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为一马达,所述马达包含一定子组件及一转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固定于所述外壳体的内侧,所述转子组件与所述第一承载架的外围相互固定,所述驱动单元被驱动时,所述转子组件是以所述中心轴为中心相对于所述定子组件旋转。9.依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还包含至少一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用以感测所述第一承载架旋转时的扭力、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庆辉谢昆儒唐修晨陈士端
申请(专利权)人:盟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