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伍细玖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火花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9516 阅读:2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新型火花塞,主要由中心电极、侧电极、绝缘体、接线螺栓和螺母、壳体和各种垫圈组成,其特点是中心电极的上端和接线螺栓的下端保持至少1毫米的距离,使其形成内跳火电极,这种具内跳火电极的火花塞,不管外跳火电极被何物堵塞或处于潮湿状态,也不致于发生短路死火现象,与公知的火花塞比较,能大大地提高火花塞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并能明显延长其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油发动机的部件,特别是一种火花塞。公知的汽油发动机的火花塞,其中心电极(10)的上端与接线螺栓(4)的下端呈直接紧密接触状态,它只靠中心电极(1)的下端与侧电极(2)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形成外跳火电极(11)在通电状态下发生跳火花而达到点火的目的,这种公知的火花塞存在下列缺陷(1)活塞环与活塞在汽缸中经频繁的磨擦会产生积炭、油污等,常将外跳火电极(11)堵塞,造成火花塞短路而不能产生火花;(2)空气滤清器不净及化油器针磨而造成可燃混合气过浓,也会造成外跳火电极(11)积炭堵塞,造成火花塞短路而不能产生火花;(3)化油器偶有水份存在,造成火花塞外跳火电极(11)潮湿导致短路而出现电极跨极现象;(4)由于上列原因,经常造成发动机不能正常运转使排气管排出大量燃烧不完全的黑烟,造成空气污染,并浪费大量燃料,甚至死火抛锚,引起交通堵塞或停电等。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即使外跳火电极(11)处于被污物堵塞或潮湿状态,也同样能喷出火花正常点火的新型火花塞。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新型火花塞,与公知的火花塞一样,由位于中心位置的中心电极(1)、位于一侧的侧电极(2)、位于中心电极(1)和侧电极(2)之间的绝缘体(3)、位于上部,其下端处于中心电极(1)上端,但与其保持一定距离的接线螺栓(4)、接线螺母(5)、与侧电极(2)连成一体,位于绝缘体(3)外部的壳体(6)以及在壳体(6)与绝缘体(3)之间的上垫圈(7)、下垫圈(8)和密封剂(9)、在壳体(6)中下部的密封垫圈(10)组成,在中心电极(1)和侧电极(2)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形成外跳火电极(11),在接线螺栓(4)的下端与中心电极(1)的上端保持至少1毫米的距离,使之形成内跳火电极(12),由于有了内跳火电极(12),在通电的状态下,即使外跳火电极(11)被污物堵塞或处于潮湿状态,由于内跳火电极(12)处于火花塞内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停止跳火,而且跳火后产生的电压,比原来的电压大大提高,这样传递给外跳火电极(11)的电压自然也明显提高,因此也能使被堵塞的外跳火电极(11)照样喷出火花,达到不断点火的目的。本技术的优点如下1、无论外跳火电极处如何被污物堵塞或潮湿的状态,也不影响其跳火功能。2、可节省中心电极的材料消耗。以下结合对附图的说明,给出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为公知的火花塞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图。一种新型火花塞,由中心电极1、侧电极2、绝缘体3、接线螺栓4、接线螺母5、壳体6以及在壳体6与绝缘体3之间的上垫圈7、下垫圈8和密封剂9以及在壳体6的中下部的密封垫圈10组成,在中心电极1和侧电极2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使之形成外跳火电极11。中心电极1的上端与接线螺栓4的下端之间,保持6毫米的距离,使之形成内跳火电极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火花塞,由中心电极(1)、侧电极(2)、绝缘体(3)、接线螺栓(4)、接线螺母(5)、壳体(6)、上垫圈(7)、下垫圈(8)、密封剂(9)、密封垫圈(10)组成,其特征在于在接线螺栓(4)的下端和中心电极(1)的上端保持距离,使其形成内跳火电极(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火花塞,由中心电极(1)、侧电极(2)、绝缘体(3)、接线螺栓(4)、接线螺母(5)、壳体(6)、上垫圈(7)、下垫圈(8)、密封剂(9)、密封垫圈(10)组成,其特征在于在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细玖
申请(专利权)人:伍细玖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