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鱼换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9070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4 00: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幼鱼换水器,包括能够套设在一起的内筒和外筒,所述外筒和内筒均设有顶口,所述内筒的底设有第一透水结构,所述第一透水结构位于所述内筒的底的一侧,所述内筒的底的另一侧为不透水结构,可以采用支耳或支脚等使内筒的底悬在外筒的底的上方。换水时将内筒从外筒中提起且呈倾斜状,内筒的底的不透水结构位于透水结构的下方,与相应部位的不透水内筒侧壁共同形成能够盛水的存水结构,内筒中的幼鱼聚集在存水结构内的水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使用方便、效率高、幼鱼受影响小等特点,有效地解决了目前幼鱼换水过程中,操作繁琐,死亡率高、效率低等问题。效率低等问题。效率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幼鱼换水器


[0001]本技术涉及幼鱼换水器,可用于斑马鱼等幼鱼的养殖,方便换水。

技术介绍

[0002]鱼在饲养过程中,幼鱼的换水过程对其成活率有较大影响。现有用于幼鱼养殖换水的幼鱼换水器有多种形式,其中较为简单方便的是采用套筒形式,包括内筒和外筒,所述内筒的横截面小于外筒的横截面,以使内筒能够从外筒的顶口插入,套接在外筒内,内筒的顶部可以高于外筒以方便用手从外筒上拿出,也可以与外筒相同或略低,外筒为不透水的实体结构,内筒的侧壁(或称筒壁)为不透水的实体结构,底为透水的丝网,且网孔的大小明显小于幼鱼大小,以在实现透水的同时挡住幼鱼且避免幼鱼卡在网孔中。使用时将内筒插入外筒,形成组件,内筒支承在外筒上,内筒的全部或部分位于外筒内。可以事先将水注入外筒或套装后再从内筒的顶口注水,达到适宜的水位高度,水透过内筒底部的丝网,保持内筒内的水位和外筒内(外筒和内筒之间的区域)的水位高度一致,幼鱼放在内筒的水中养殖。换水时,将内筒从外筒中提出,在内筒提起的过程中,内筒中的水通过内筒底部的丝网流入外筒,留在外筒内,幼鱼被丝网阻挡,留在内筒中,将留在外筒中的水倒出,注入适量新水,然后将内筒重新置于外筒中,内筒插入外筒的过程中,外筒里的水穿过内筒底部的丝网进入内筒。这种幼鱼换水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非常适合于实验室或家庭等场合的幼鱼(包括适宜的小鱼)的养殖。然而,这种换水器在换水过程中,将内筒提起后内筒内无水,会给幼鱼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
[0003]使用本技术既可以实现幼鱼饲养水的高效更换,同时避免换水过程中幼鱼离水造成的损伤,具有使用方便、效率高、幼鱼受影响小等特点,有效地解决了目前幼鱼换水过程中,操作繁琐,死亡率高、效率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幼鱼换水器,这种换水器在换水过程中,能够保证幼鱼始终处于水中,有利于防止换水过程中因幼鱼直接暴露在空气中给幼鱼带来不利影响。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幼鱼换水器,包括能够套设在一起的内筒和外筒,所述外筒和内筒均设有顶口,所述内筒的底设有第一透水结构,所述第一透水结构位于所述内筒的底的一侧,所述内筒的底的另一侧为不透水结构。
[0006]通常,所述内筒的底中除所述的第一透水结构外,其他区域都是不透水结构。
[0007]所述第一透水结构优选由丝网构成。
[0008]所述丝网可以为无毒无害的塑料丝网或不锈的金属丝网。
[0009]所述丝网与的周边可以粘结在所述内筒的主体部分,所述主体部分(或称筒体)为由侧壁和底组成的一体结构除透水结构之外的部分,主体部分上的可以设置透水结构以及支脚、支耳等其他结构。
[0010]所述丝网的周边可以与与其相邻的主体部分粘结在一起,也可以采用其他任意适宜的方式实现所述丝网在内筒上的固定连接。例如,可以在内筒的底的相应部位开设用于设置透水结构的孔洞(大通孔),用于设置透水结构的孔洞的的孔壁设置成倒环形阶台结构(朝下的企口结构),所述丝网位于所述倒环形阶台结构上,其周边区域与倒环形阶台结构的阶台面(构成阶台的环形水平面)贴合,所述丝网的下方设有将丝网周边紧压在倒环形阶台结构上的压环,所述压环采用恰好能够嵌装在所述倒环形阶台结构上的形状和大小,其下表面与所述内筒的底的下表面对齐,形成一个平滑的面,所述压环可以通过粘结和/或螺钉紧固的方式固定在所述环形阶台结构上,粘结时,将丝网的周边区域与所述环形阶台结构的阶台面和压环的上表面同时粘结在一起。或者,在内筒的底的相应区域开设用于设置透水结构的孔洞(大通孔),用于设置透水结构的孔洞的孔壁设置成上大下小的锥面(锥台的环形斜面或侧表面)形,所述丝网设有丝网边框,所述丝网边框的侧面呈与所述用于设置透水结构的孔洞的孔壁相配合的锥面形,插装在所述用于设置透水结构的孔洞上,所述丝网的周边区域粘结在所述丝网边框的顶面,可以在丝网边框的顶面设置能够嵌入丝网边缘区域的环形阶台结构(企口结构),将丝网的周边区域粘结在该环形阶台结构的阶台面上,丝网的顶面可以与所述内筒的底的上表面及所述丝网边框的上表面对齐,共同形成平滑的面。可以先将丝网在丝网边框上粘结好,再将粘结好丝网的丝网边框插放到孔洞上。这些可拆连接方式允许在丝网损坏时只更换丝网,无需淘汰整个内筒。
[0011]所述内筒的侧壁可以设有或者不设有第二透水结构,所述第一透水结构和第二透水结构均可称为(或者说可统称为)透水结构。
[0012]所述第二透水结构通常应位于所述内筒的侧壁的下部的一侧,所述内筒的侧壁的下部的另一侧为不透水结构,所述第二透水结构和所述第一透水结构应处于所述内筒的同一侧,两者相互邻接或者两者之间留有一段间距。
[0013]所述第二透水结构可以由丝网构成或者采用密布有若干小通孔的结构。
[0014]当第二透水结构采用丝网时,可以依据与第一透水结构相同或相仿的方式实现丝网在内筒的主体部分上的安装。
[0015]所述第二透水结构也可以采用机械或激光等打孔方式在内筒的侧壁的相应区域形成密布的通孔,像对丝网的要求一样,这些通孔的大小和分布密度/方式应保证在实现有效透水的同时避免幼鱼穿过或卡在通孔上,例如,采用与丝网的网孔大小和分布密度相同或相近的通孔。
[0016]所述外筒和所述内筒的主体部分优选采用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制成。
[0017]用于制备所述外筒和所述内筒的主体部分的透明材料可以为玻璃或无毒无害的塑料(有机高分子材料)。
[0018]所述外筒为不透水的筒体,作为容器。
[0019]所述内筒除本技术明确限定为透水结构(例如第一透水结构,或者第一个透水结构和第二透水结构)的区域外,均可以为不透水结构。然而,除倾斜状态下用于存水的存水结构应为不透水结构外,其余区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透水结构或不透水结构。
[0020]通常,所述内筒和外筒都是圆筒(水面截面或横截面呈圆形)。根据需要或使用者爱好,也可以为其他形状的筒。
[0021]所述内筒的高度可以依据操作需要设置。例如,所述内筒的高度高于所述外筒的
高度以便用手拿着或用夹子夹着内筒的顶部进行取放操作。
[0022]所述内筒顶部可以设有一个或多个径向延伸的支耳(径向向外伸出的水平片状结构),所述支耳的数量通常可以是3个或4个,等角距离分布,支耳外端至内筒中心线的距离大于外筒的外径。由此,将内、外筒套设(通常为同轴套设)在一起时,内筒的支耳在径向上从外筒的外侧面延伸出来,便于手拿。当内筒的高度小于外筒高度时,支耳支承在外筒的顶口上,使内筒在外筒内悬空,保持内筒的底与外筒的底之间的距离。当内筒的高度大于外筒时,支耳可以设置在内筒侧壁的一定高度上,以便将其支承在外筒顶口上后内筒悬空。
[0023]所述内筒的底上可以设有多个向下延伸的支脚(例如,竖直向下的凸起),至少有3个支脚分布在同一个圆周上且等角距离分布。将内筒放入外筒后,支脚支承在外筒的底的上表面上,使内筒的底与外筒的底之间有一段距离。考虑到第一透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幼鱼换水器,包括能够套设在一起的内筒和外筒,所述外筒和内筒均设有顶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的底设有第一透水结构,所述第一透水结构位于所述内筒的底的一侧,所述内筒的底的另一侧为不透水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幼鱼换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水结构由丝网构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幼鱼换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的侧壁设有或者不设有第二透水结构,所述第二透水结构位于所述内筒的侧壁的下部的一侧,所述内筒的侧壁的下部的另一侧为不透水结构,所述第二透水结构和所述第一透水结构处于所述内筒的同一侧,两者相互邻接或者两者之间留有一段间距。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幼鱼换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水结构由丝网构成或者为密布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海涛辛秀兰马越杨志强陈亮张瑜峰张虎成韩宇轩杨润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