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电流监测变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9007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换器,尤其是一种用于监测在运行电压下的避雷器漏电流的漏电流监测变换器。具有一个高导磁率环形体,高导磁率环形体上绕制有三组线圈,组成原边绕组S0、副边绕组S1和S2,原边绕组S0的两端并接在非线性电阻器R0两端,副边绕组S1两端串接一只精密固定电阻R1和一只精密可调电阻R2及一只交流电流表A,在交流电流表A两端并接一只二极管D,副边绕组S2两端串接一只精密固定电阻R3和一只精密可调电阻R4,副边绕组S1和S2的两端并接一只TVS管W1和W2。设计新颖,结构合理,能记录避雷器的雷电流幅值,将电流讯号隔离后复接为电压讯号向外传递,使用效果好,安全性好,寿命长。(*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变换器,尤其是一种用于监测在运行电压下的避雷器漏电流的漏电流监测变换器
技术介绍
避雷器是高压电气设备的保护装置,但避雷器长期在工频高电压的作用下,使避雷器逐渐老化,其特征为阻性电流增大,但全电流的变化又不明显,仅靠一年一次预试来发现避雷器的老化是不够的,即使在预试中合格的避雷器,在运行中也有可能发生击穿损坏,难免在运行中导致避雷器炸裂,引起单相接地或相间短路,造成设备损坏或大面积停电事故。如果能及早发现老化的避雷器,就可以提早退出运行,能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及稳定性。目前,绝大多数使用的避雷器在线监测装置是在过电压动作计数器的基础上加装一只电流表,另外一种只是在上述的基础上加一只I/F变换器,把测量到的电讯号转换成光脉冲讯号,通过光导进行隔离传送,这两种方法只能监测避雷器泄漏电流及过电压的动作次数,后者虽然能讯号外传,在控制室集中监测,但对避雷器的阻性电流、雷电流的幅值是无法监测到的,不能如实及时全面提供避雷器在运行中的状况,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及稳定性不能得到保证,更谈不上无人值守现代化管理。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避雷器在线监测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对运行中的避雷器进行实时监测其运行电压下的漏电流、阻性基波电流、容性电流并能记录避雷器的雷电流幅值,将电流讯号隔离后复接为电压讯号向外传递的漏电流监测变换器。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漏电流监测变换器,具有一个高导磁率环形体,高导磁率环形体上绕制有三组线圈,组成原边绕组S0、副边绕组S1和S2,原边绕组S0的两端并接在非线性电阻器R0两端,副边绕组S1两端串接一只精密固定电阻R1和一只精密可调电阻R2及一只交流电流表A,在交流电流表A两端并接一只二极管D,副边绕组S2两端串接一只精密固定电阻R3和一只精密可调电阻R4,副边绕组S1和S2的两端并接一只TVS管W1和W2。本技术的漏电流监测变换器,设计新颖,结构合理,能记录避雷器的雷电流幅值,将电流讯号隔离后复接为电压讯号向外传递,使用效果好,安全性好,寿命长。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的漏电流监测变换器,采用高导磁率材料和高强度漆包线在高导磁率环形体上绕制三组线圈,组成原边绕组S0、副边绕组S1和S2,原边绕组S0的两端并接在非线性电阻器R0两端,副边绕组S1提供随机指示用,两端串接一只精密固定电阻R1和一只精密可调电阻R2及一只交流电流表A,在交流电流表A两端并接一只二极管D,为修正电流表A的刻度用,副边绕组S2提供下位机运算及测量用的信号,两端串接一只精密固定电阻R3和一只精密可调电阻R4,在副边绕组S2两端得到一个输入与输出成比例的电压信号,副边绕组S1和S2的两端并接一只TVS管W1和W2作过电压保护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漏电流监测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具有一个高导磁率环形体,高导磁率环形体上绕制有三组线圈,组成原边绕组S0、副边绕组S1和S2,原边绕组S0的两端并接在非线性电阻器R0两端,副边绕组S1两端串接一只精密固定电阻R1和一只精密可调电阻R2及一只交流电流表A,在交流电流表A两端并接一只二极管D,副边绕组S2两端串接一只精密固定电阻R3和一只精密可调电阻R4,副边绕组S1和S2的两端并接一只TVS管W1和W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漏电流监测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具有一个高导磁率环形体,高导磁率环形体上绕制有三组线圈,组成原边绕组S0、副边绕组S1和S2,原边绕组S0的两端并接在非线性电阻器R0两端,副边绕组S1两端串接一只精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庭蒋正英朱联昌蒋华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武进恒昌机械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