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铅冰铜熔炼转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8803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5: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铅冰铜熔炼转炉,包括转炉本体和炉渣刮除装置;转炉本体的左右两侧中部均固定有传动轴,转炉本体的上侧开设有两个左右对称的进料口,该进料口处均固定有进料管,进料管的上端均可拆卸螺接有管盖,转炉本体底侧的左端开设有排渣口,该排渣口处固定有排渣管,排渣管的中部安装有第一手动阀门,转炉本体底侧的右端开设有排液口,该排液口处固定有排液管,排液管的中部安装有第二手动阀门,转炉本体的内腔上侧设有导流组件;炉渣刮除装置包括螺杆、移动块、伺服电机和刮板,该铅冰铜熔炼转炉,方便对产生的絮状杂质进行清理、避免了对排料口造成堵塞的情况、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铅冰铜熔炼转炉


[0001]本技术涉及铜冶炼转炉
,具体为一种铅冰铜熔炼转炉。

技术介绍

[0002]冰铜又称铜锍,是提炼粗铜的中间产物和原料,铜的冶炼分火法与湿法两种,火法是将铜矿破碎、浮选、烧结、造块成铜精矿,含铜10%~35%,与熔剂一起送入反射炉或鼓风炉中,在高温(1550~1600℃)下进行氧化、脱硫和去除杂质,获得含铜35%~50%的冰铜;湿法是在常温、常压或高压下用溶剂(稀硫酸)使铜从矿石中浸出,从浸出液中去除杂质,铜便沉淀出来。在使用湿法对冰铜进行提炼时,在铜浸出时会产生絮状杂质,这些絮状杂质不容易清理,而且时间较长后,容易对排料孔造成堵塞,降低了对冰铜的提炼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铅冰铜熔炼转炉,方便对产生的絮状杂质进行清理、避免了对排料口造成堵塞的情况、实用性强,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铅冰铜熔炼转炉,包括转炉本体和炉渣刮除装置;
[0005]所述转炉本体的左右两侧中部均固定有传动轴,所述转炉本体的上侧开设有两个左右对称的进料口,该进料口处均固定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的上端均可拆卸螺接有管盖,所述转炉本体底侧的左端开设有排渣口,该排渣口处固定有排渣管,所述排渣管的中部安装有第一手动阀门,所述转炉本体底侧的右端开设有排液口,该排液口处固定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的中部安装有第二手动阀门,所述转炉本体的内腔上侧设有导流组件;
[0006]所述炉渣刮除装置包括螺杆、移动块、伺服电机和刮板,所述转炉本体内腔的左右两侧转动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侧面螺接有移动块,所述转炉本体的左侧设有伺服电机,所述螺杆的左端穿过转炉本体的左侧与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移动块的底侧固定有刮板,所述刮板为扇形结构,且刮板配合滑动连接在转炉本体内腔底面,所述移动块的前后两侧均设有限位组件,伺服电机转动,从而通过螺杆带动移动块移动,从而带动刮板移动,通过刮板移动将转炉本体内腔沉淀的絮状杂质刮除到转炉本体内腔底面的左侧,并通过排渣管排出,一方面避免了人工清理杂质的麻烦,降低了人工成本,另一方面,避免了对排料口造成堵塞的情况、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0007]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块和固定杆,所述移动块的前后两侧均固定有固定杆,所述转炉本体的内侧设有两个前后对称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上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固定杆远离移动块的一端配合滑动在限位块上的限位槽内,在移动块沿着螺杆向左或者向右移动时,带动限位块沿着限位块上的限位槽移动,防止移动块在移动的过程中发生轴向转动。
[0008]进一步的,所述导流组件设有不少于三组,且导流组件沿着转炉本体的内腔上侧
等距设置,所述导流组件包括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所述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均为弧形结构,所述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交替设置,通过交替设置的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保证了溶剂和浸出液能够均匀混合,充分反应。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铅冰铜熔炼转炉,具有以下好处:伺服电机转动,从而通过螺杆带动移动块移动,从而带动刮板移动,通过刮板移动将转炉本体内腔沉淀的絮状杂质刮除到转炉本体内腔底面的左侧,并通过排渣管排出,一方面避免了人工清理杂质的麻烦,降低了人工成本,另一方面,避免了对排料口造成堵塞的情况、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在移动块沿着螺杆向左或者向右移动时,带动限位块沿着限位块上的限位槽移动,防止移动块在移动的过程中发生轴向转动,通过交替设置的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保证了溶剂和浸出液能够均匀混合,充分反应。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技术左侧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2]图中:1转炉本体、2进料管、3管盖、4炉渣刮除装置、41螺杆、42移动块、43伺服电机、44刮板、5限位组件、51限位块、52固定杆、6导流组件、61第一导流板、62第二导流板、7排渣管、8第一手动阀门、9排液管、10第二手动阀门、11传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4]实施例一
[0015]请参阅图1

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铅冰铜熔炼转炉,包括转炉本体1和炉渣刮除装置4;
[0016]转炉本体1的左右两侧中部均固定有传动轴11,转炉本体1的上侧开设有两个左右对称的进料口,该进料口处均固定有进料管2,进料管2的上端均可拆卸螺接有管盖3,转炉本体1底侧的左端开设有排渣口,该排渣口处固定有排渣管7,排渣管7的中部安装有第一手动阀门8,转炉本体1底侧的右端开设有排液口,该排液口处固定有排液管9,排液管9的中部安装有第二手动阀门10,转炉本体1的内腔上侧设有导流组件6;
[0017]炉渣刮除装置4包括螺杆41、移动块42、伺服电机43和刮板44,转炉本体1内腔的左右两侧转动连接有螺杆41,螺杆41的侧面螺接有移动块42,转炉本体1的左侧设有伺服电机43,螺杆41的左端穿过转炉本体1的左侧与伺服电机43的输出轴连接,移动块42的底侧固定有刮板44,刮板44为扇形结构,且刮板44配合滑动连接在转炉本体1内腔底面,移动块42的前后两侧均设有限位组件5,伺服电机43转动,从而通过螺杆41带动移动块42移动,从而带动刮板44移动,通过刮板44移动将转炉本体1内腔沉淀的絮状杂质刮除到转炉本体1内腔底面的左侧,并通过排渣管7排出,一方面避免了人工清理杂质的麻烦,降低了人工成本,另一方面,避免了对排料口造成堵塞的情况、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0018]限位组件5包括限位块51和固定杆52,移动块42的前后两侧均固定有固定杆52,转炉本体1的内侧设有两个前后对称的限位块51,限位块51上均开设有限位槽,固定杆52远离移动块42的一端配合滑动在限位块51上的限位槽内,在移动块42沿着螺杆41向左或者向右移动时,带动限位块51沿着限位块51上的限位槽移动,防止移动块42在移动的过程中发生轴向转动。
[0019]导流组件6设有不少于三组,且导流组件沿着转炉本体1的内腔上侧等距设置,导流组件6包括第一导流板61和第二导流板62,第一导流板61和第二导流板62均为弧形结构,第一导流板61和第二导流板62交替设置,通过交替设置的第一导流板61和第二导流板62,保证了溶剂和浸出液能够均匀混合,充分反应。
[0020]在使用时:伺服电机43转动,从而通过螺杆41带动移动块42移动,从而带动刮板44移动,通过刮板44移动将转炉本体1内腔沉淀的絮状杂质刮除到转炉本体1内腔底面的左侧,并通过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铅冰铜熔炼转炉,包括转炉本体和炉渣刮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炉本体的左右两侧中部均固定有传动轴,所述转炉本体的上侧开设有两个左右对称的进料口,该进料口处均固定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的上端均可拆卸螺接有管盖,所述转炉本体底侧的左端开设有排渣口,该排渣口处固定有排渣管,所述排渣管的中部安装有第一手动阀门,所述转炉本体底侧的右端开设有排液口,该排液口处固定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的中部安装有第二手动阀门,所述转炉本体的内腔上侧设有导流组件;所述炉渣刮除装置包括螺杆、移动块、伺服电机和刮板,所述转炉本体内腔的左右两侧转动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侧面螺接有移动块,所述转炉本体的左侧设有伺服电机,所述螺杆的左端穿过转炉本体的左侧与伺服电机的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子洋常双喜李秋霞
申请(专利权)人:济源市金达铜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