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晕放电装置与使用该电晕放电装置的微粒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18097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电晕放电装置,还是一种微粒充电装置,包含有一绝缘本体以及一个罩体。所述的绝缘本体具有一个容置空间,所述的绝缘本体在所述的电晕放电电极线的一侧更开设有至少一通孔与所述的容置空间相连通。所述的罩体罩覆在所述的绝缘本体上以使所述的罩体与所述的绝缘本体间形成有一流动空间以接收所述的离子化气体,所述的罩体上更开设有与所述的流动空间相连通的至少一开孔。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更提供一种微粒充电装置,其是在所述的电晕放电装置上设置壳体并通过微粒流体在所述的离子化气体相混和以形成带电的微粒流体。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凭借所述的电晕放电电极线数目的增加来提高电晕强度而增加产生的离子浓度,进而提升纳米微粒的充电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涉及一种电晕放电以及充电装置。技术背景静电除尘器(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 ESP)是被广泛使用且集尘效率佳的集尘 设备之一,并为去除次微米微粒的重要设备。静电除尘器利用放电电极产生电晕 放电的原理使粉尘微粒充电,然后在电场中加以去除。不过研究显示,当微粒粒 径小于数十纳米时,微粒的收集效率不会增加反而会降低,因此为了增加纳米微 粒的充电量以及充电比,而使得纳米微粒在静电滤材以及在静电除尘器内的去除 效率提升,微粒充电器的研究便显得相当重要。一般使微粒充电的充电器可分为两类, 一为单极微粒充电器,另一种为双极 微粒充电器。双极微粒充电器通常使用辐射源产生正负离子,在充电器内中性微 粒充电和带电微粒被中和会同时发生。这使得双极微粒充电器的外在充电效率(extrinsic charging efficiency)普遍不高。因此,单极微粒充电器的使用变的广泛。 但是,当微粒在单极微粒充电器内被充电之后,在充电器内容易受静电效应影响 造成在充电器内的静电损失(electrostatic loss),使得被充电后能离开充电器的 微粒数目降低,影响了外在充电效率。过去曾有许多学者设计不同的微粒充电器,以提高纳米微粒的充电效率。 ChenandPui(1999)曾回顾了过去许多学者对单极气胶充电器的研究如 LiuandPui(1977)、 Biischereta1.(1994)、 Wiedensolereta1.(1994)、 Adachieta1.(1985)、 Adachietal.(1990)与RomayandPui(1992)。上述这些研究中有许多使用辐射源产生 离子,只有LiuandPui(1977)与Btischeretal.(1994)使用电晕放电方式产生离子,不 过这些充电器内部都有带电微粒损失的问题,造成纳米微粒的充电效率很低。 ChenandPui(1999)利用Po210辐射源另外设计了一个高效率的单极充电器,它使 用平行的电场设计使离子与气胶在同一方向运动,且利用充电器圆管内壁附近的 包覆空气让微粒集中在管中央,避免带电微粒的损失。此设计大幅提高了单极充电器的充电效率。但ChenandPui(1999)并未使用一般静电集尘器使用的电晕放电 装置,且包覆空气也会稀释气胶的浓度,这些均值得进一步研究改进。Sierraeta1,2003利用正负电晕在不同参数下,随着粒径越小,充电效率也越低。 Alonsoetal.,2006使用和Sierraeta1.,2003类似的针尖式单极微粒充电器,如图1所 示。图1的电晕充电器1具有一电极10,其电晕放电在所述的电极的针尖101处 产生,空气离子与微粒在针尖101附近的一混合区域12混合而后充电,虽然充电 效率有明显提升,但为了防止微粒的损失,气胶微粒由针尖101附近的出口迅速 流出,因此反而造成充电时间不足的问题。此外,所述的充电器也会因为微粒附 着在针尖101处而使得使用者必需清理放电电极,才能维持其放电效率,此举也 会造成极大的不便。又如,美国专利U.S.Pat.No.6,861,036所揭示的一种电晕放电装置,所述的装 置虽可以达到电晕放电使粒子充电的目的,不过还是具有电极会有微粒沉积以致 在需要定期维护以及带电微粒因为壳体产生外加电场,而附着在壳体上,进而减 低充电效率等问题产生。综合上述,因此亟需一种电晕放电装置与使用所述的装置的微粒充电装置来 解决现有技术所产生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晕放电装置与使用该电晕放电装置的微粒充 电装置,其是通过增加电晕放电电极线的数量来增加电晕强度,增加产生离子浓 度(n),提升nt乘积值(t为气胶与离子的接触时间),达到充电效率提高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晕放电装置与使用该电晕放电装置的微 粒充电装置,其是利用多环形线圈电极或者是多线电极(multiple wires)增加电晕强 度,增加产生离子数,提升nt乘积值,使得充电效率提高。本专利技术的次要目的为提供一种电晕放电装置与使用该电晕放电装置的微粒充 电装置,其是将电晕放电电极线与微粒流体分离,使得电晕放电电极线不会有粉 尘附着,达到简化维护电极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晕放电装置与使用该电晕放电装置的微粒 充电装置,其是在微粒充电区内并无建立多余电场,可降低气胶微粒损失在壁上, 达到增加充电效率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釆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晕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是包含有 一绝缘本体,其上设有一个 容置空间以供一气体流入;至少一电晕放电电极线,其是设放置在所述的绝缘本 体的周围,以接收由所述的绝缘本体流出的气体,以使所述的气体形成一离子化气体;至少一通孔,是开设在所述的电晕放电电极线的一侧的所述的绝缘本体上且与所述的容置空间相连通;以及一罩体,其是罩覆在所述的绝缘本体上,使所 述的罩体与所述的绝缘本体间形成有一流动空间,以接收所述的离子化气体,另 在所述的罩体上更开设有与所述的流动空间相连通的至少一开孔。 较佳的,上述技术方案还可以附加以下技术特征所述的电晕放电电极线是以直线的形式悬空在所述的绝缘本体外壁上。所述的电晕放电电极线是以线圈的形式环绕在所述的绝缘本体外壁上。所述的至少一开孔是与所述的至少一电晕放电电极线的位置与数目相对应。所述的电晕放电电极线为一金属材料。所述的绝缘本体的材料是铁氟龙材料。所述的罩体是一金属材料。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还包括一种微粒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绝缘本体,其上设有一容置空 间以供一气体流入;至少一电晕放电电极线,其是设放置在所述的绝缘本体的周 围,以接收由所述的绝缘本体流出的气体,以使所述的气体形成一离子化气体; 至少一通孔,是开设在所述的电晕放电电极线的一侧的所述的绝缘本体上且与所 述的容置空间相连通; 一罩体,其是罩覆在所述的绝缘本体上,使所述的罩体与 所述的绝缘本体间形成有一流动空间,以接收所述的离子化气体,另在所述的罩 体上更开设有与所述的流动空间相连通的至少一开孔;以及一壳体,其是套设在 所述的罩体外部,所述的壳体与所述的罩体之间形成有一混和空间,可接收并混 和所述的离子化气体与一微粒流体,以形成一带电微粒流体。较佳的,上述技术方案还可以附加以下技术特征-所述的电晕放电电极线是以直线的形式悬空在所述的绝缘本体外壁上。 所述的电晕放电电极线是以线圈的形式环绕在所述的绝缘本体外壁上。 所述的至少一开孔是与所述的至少一电晕放电电极线的位置与数目相对应。 所述的电晕放电电极线为一金属材料。所述的绝缘本体的材料是铁氟龙材料。所述的罩体是一金属材料。所述的壳体是一金属材料。所述的壳体对应所述的混和空间的夹层内更设置有一绝缘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晕放电装置 与使用所述的装置的微粒充电装置,其特点在于离子分散空气可以防止空气离子 的损失,凭借多环形线圈电极线或者是多线电极线(multiplewires)增加电晕强度, 增加产生离子浓度,提升nt乘积值,使得充电效率提高。此外,放电的电极线不 会有粉尘附着,不需要定期维护电极线。再加上具有降低气胶微粒损失在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晕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是包含有:一绝缘本体,其上设有一个容置空间以供一气体流入;至少一电晕放电电极线,其是设放置在所述的绝缘本体的周围,以接收由所述的绝缘本体流出的气体,以使所述的气体形成一离子化气体;至少一通孔,是开设在所述的电晕放电电极线的一侧的所述的绝缘本体上且与所述的容置空间相连通;以及一罩体,其是罩覆在所述的绝缘本体上,使所述的罩体与所述的绝缘本体间形成有一流动空间,以接收所述的离子化气体,另在所述的罩体上更开设有与所述的流动空间相连通的至少一开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简弘民陈姿名蔡春进陈孝纶
申请(专利权)人: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