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节阻尼减震器活塞组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8006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5: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调节阻尼减震器活塞组件结构,包括连接头阀座、活塞杆和活塞,所述连接头阀座内设置调节旋轴,所述活塞杆上端与连接头阀座连接,其下端与活塞杆连接;所述活塞杆内设置复位顶针和复位调节针;所述复位调节针位于复位顶针的下方;所述复位顶针上端与调节旋轴保持接触,下端与复位顶针保持接触,所述复位顶针下端设置两个与中心孔贯通的径向过油孔;所述活塞位于活塞杆下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作为改进巧妙,设计新颖,作为一种改进结构,通过调节旋轴的转动,促使复位顶针抵挡复位调节针,复位调节针的轴向移动改变过油孔与中心孔之间进而油孔和中心孔之间形成的贯通面积大小。大小。大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调节阻尼减震器活塞组件结构


[0001]本技术涉减震器
,具体涉及一种调节阻尼减震器活塞组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减振器是汽车上的关键部件,具有极高的技术含量,其工作性能好坏直接关系到汽车的乘坐舒适性、操纵稳定与安全性。普通减振器在汽车行驶过程中,阻尼无法随汽车的运行工况和激励的变化而进行调节,因此,其减振性能的进一步提高受到限制。为此,在一些先进的半主动汽车悬架系统中的阻尼可变减振器上,其主要原理是改变流量的大小实现对减震器的阻尼调节,例如2011年,4月22日,安徽工程大学申请了《调节阻尼减振器活塞组件》,申请号201120127949.X。公开了减震器活塞组件,它通过阻尼调节转正阀的转动可以带动移动阀芯,并改进径向小孔的孔径大小,实现精准控制;2019年5月24日,东莞市霸哥减震技术有限公司申请了《活塞、活塞组件及减震器》,申请号201920768717.9。在说明书中公开了相似设计,通过旋钮的转动调节调节旋轴上的偏心部间距抵挡顶杆进而改变介质通道有效导通面积大小。本公司根据创新试验,作为一种技术改进,特申请此专利技术创造。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调节阻尼减震器活塞组件结构,可以改善以上的不足。
[0004]本技术涉及包括一种调节阻尼减震器活塞组件结构,包括连接头阀座、活塞杆和活塞,所述连接头阀座内设置调节旋轴,在连接头阀座内设置与调节旋钮匹配的阀芯孔;所述活塞杆上端与连接头阀座连接,其下端与活塞连接;所述活塞杆的中心孔内设置复位顶针和复位调节针;所述复位调节针位于复位顶针的下方;所述复位顶针上端与调节旋轴保持接触,下端与复位顶针保持接触,所述复位顶针下端设置两个与中心孔贯通的径向过油孔;所述活塞位于活塞杆下端,其上方设置限位板,其下方设置复原螺母,活塞杆下端外周设置螺纹,所述复原螺母通过复原调节针套与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复原调节针套与活塞杆同轴;位于限位板与活塞之间设置压缩阀片总成,在复原螺母与活塞之间设置复原阀片总成。
[0005]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旋轴包括限位套、调节旋钮和偏心轴杆,限位套套在偏心轴杆一端,其外壁设置限位顶块和贯通偏心轴杆的弹簧孔,在弹簧孔内设置弹簧和复原拨珠,其中复原珠子位于弹簧的两端,它们分别与限位套相抵;偏心轴杆中心位置凸部体,凸部体的两端分别为直径不同的圆柱段,它们负责在阀芯孔内限位转动;偏心轴杆中段位置与所述复位顶针保持点面接触,对于凸部体的形体设计为椭圆形或者三角凸轮形。
[0006]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套内壁设置多个段位槽和限位挡面,转动偏心轴杆时复原拨珠可在不同的段位槽上滚动。
[0007]进一步的,所述偏心轴杆远离复位顶针的端面具有凸部,在凸部上设置复位调节旋钮和限位卡簧,在复位调节旋钮内设置锁紧螺栓和弹性垫圈与偏心轴杆固定,其中限位
卡簧固定在偏心轴杆的肩部上其外周与限位套内壁固定。
[0008]进一步的,在所述限位卡簧与弹簧孔之间的外周与限位套设置O型圈。
[0009]进一步的,所述复位调节针外周设置至少一个O型圈。
[0010]进一步的,所述复位调节针末端呈锥形。
[0011]进一步的,所述复位调节针可轴向移动并位于过油孔与中心孔之间进而油孔和中心孔之间形成的贯通面积大小。
[0012]进一步的,所述复原调节针套设置在活塞杆下端内部采用螺纹连接方式固定。
[0013]进一步的,所述复原螺母上设置锁紧螺栓,转动锁紧螺栓可以松动或者锁紧复原螺母。
[0014]本技术作为改进巧妙,设计新颖,作为一种改进结构,通过调节旋轴的转动,促使复位顶针抵挡复位调节针,复位调节针的轴向移动改变过油孔与中心孔之间进而油孔和中心孔之间形成的贯通面积大小。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0017]图3为偏心轴杆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限位套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偏心轴杆、复位顶针和复位调节针配合示意图。
[0020]图6为图1中B处放大图。
[0021]图示:1连接头阀座、2调节旋轴、3活塞杆、4复位顶针、5复位调节针、6O型圈、7过油孔、8活塞、9、介质通道、10偏心轴杆、11复原拨珠、 12弹簧、13调节旋钮、14锁紧螺栓、16限位套、17限位卡簧、18限位顶块、19段位槽、20限位挡面、21弹簧孔、22限位板、23压缩阀门总成、24复原阀片总成、25阀片支撑环、26弹性垫圈、27复原调节针套、28锁紧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3]如图1

6所示,本技术涉及包括一种调节阻尼减震器活塞组件结构,包括连接头阀座1、活塞杆3和活塞8;所述连接头阀座1内设置调节旋轴2,所述活塞杆3上端与连接头阀座1连接,其下端与活塞杆3连接;所述活塞杆3的中心孔内设置复位顶针4和复位调节针5;所述复位调节针 5位于复位顶针4的下方;所述复位顶针4上端与调节旋轴2保持接触,下端与复位顶针4保持接触,所述复位顶针4下端设置两个与中心孔贯通的径向过油孔7;所述活塞位于活塞杆下端,其上方设置限位板22,其下方设置复原螺母,所述复原螺母通过复原调节针套27与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复原调节针套与活塞杆同轴;位于限位板与活塞之间设置压缩阀片总成 24,在复原螺母与活塞之间设置复原阀片总成23;在压缩阀片总成、复原阀片总成与活塞之间还设置阀片支撑环25。
[0024]作为一种技术改进,所述调节旋轴包括限位套16、调节旋钮13和偏心轴杆10,限位
套套在偏心轴杆一端,其外壁设置限位顶块18和贯通偏心轴杆的弹簧孔21,在弹簧孔内设置弹簧12和复原拨珠11,复原拨珠为两颗,其中复原珠子位于弹簧的两端,它们分别与限位套16相抵;偏心轴杆中段位置与所述复位顶针保持点面接触。
[0025]如图3和4所示,作为一种技术改进,所述限位套16内壁设置14个段位槽19和限位挡面20,段位槽环向设计,转动偏心轴杆时复原拨珠可在不同的段位槽上滚动,一个段位槽表示一个档位,通过转动复原拨珠可以在不同的段位槽内转动,限位档面限制限位顶块做不完整圆周转动。
[0026]作为一种技术改进,所述偏心轴杆远离复位顶针的端面具有凸部27,在凸部上设置复位调节旋钮13和限位卡簧17,在复位调节旋钮内设置锁紧螺栓14和弹性垫圈26与偏心轴杆固定,其中限位卡簧17固定在偏心轴杆的肩部上其外周与限位套内壁固定。
[0027]作为一种技术改进,在所述限位卡簧与弹簧孔之间的外周与限位套设置O型圈6。
[0028]作为一种技术改进,所述复位调节针外周设置至少一个O型圈6。
[0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调节阻尼减震器活塞组件结构,包括连接头阀座、活塞杆和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阀座内设置调节旋轴,所述活塞杆上端与连接头阀座连接,其下端与活塞连接;所述活塞杆的中心孔内设置复位顶针和复位调节针;所述复位调节针位于复位顶针的下方;所述复位顶针上端与调节旋轴保持接触,下端与复位顶针保持接触,所述复位顶针下端设置两个与中心孔贯通的径向过油孔;所述活塞位于活塞杆下端,其上方设置限位板,其下方设置复原螺母,所述复原螺母通过复原调节针套与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复原调节针套与活塞杆同轴;位于限位板与活塞之间设置压缩阀片总成,在复原螺母与活塞之间设置复原阀片总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调节阻尼减震器活塞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旋轴包括限位套、调节旋钮和偏心轴杆,限位套套在偏心轴杆一端,其外壁设置限位顶块和贯通偏心轴杆的弹簧孔,在弹簧孔内设置弹簧和复原拨珠,其中复原珠子位于弹簧的两端,它们分别与限位套相抵;偏心轴杆的中段位置与所述复位顶针保持点面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调节阻尼减震器活塞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套内壁设置多个段位槽和限位挡面,转动偏心轴杆时复原拨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母志宾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好手汽车饰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