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卡前雾灯可调节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73702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4: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轻卡前雾灯可调节结构,包括前雾灯外壳的内部前端安装有昼间车行灯,昼间车行灯一共安装有两个,两个昼间车行灯分别安装在前雾灯外壳前端内部上下位置,昼间车行灯通过隐藏螺栓安装在前雾灯外壳上,前雾灯外壳的前端中心位置卡嵌安装有雾灯配光镜,雾灯配光镜固定在两个昼间车行灯之间的位置,雾灯配光镜整体为圆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调节带动器的设置,则是通过调节带动器自身丝杠的设计带动前雾灯灯泡上下摇摆,从而扩大前雾灯灯泡的照明范围,更好的让汽车驾驶员看到轻卡的前雾灯,避免出现不确定安全隐患的发生。避免出现不确定安全隐患的发生。避免出现不确定安全隐患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轻卡前雾灯可调节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前雾灯
,尤其涉及一种轻卡前雾灯可调节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汽车用前雾灯的作用主要是在能见度低的雨雾天气里,有效提高驾驶员的能见度;随着欧盟经济委员会对昼间行车灯的推行,越来越多的汽车生产厂家要求灯具能提供昼间行车灯功能,以满足市场及安全的需要;目前因为成本、汽车外观美观及整车造型的要求,会将前雾灯与昼间行车灯进行组合。
[0003]现有轻卡前雾灯可调节结构具有以下缺陷或是问题:轻卡汽车前雾灯的高度远远高于正常车辆前雾灯的高度,造成汽车驾驶员第一注意力会放到正常汽车灯光的位置,无法第一时间观察到轻卡汽车的位置,有可能会造成不确定的安全隐患;且由于轻卡驾驶需要长时间的运输货物,造成前雾灯需要长时间使用,散热不理想就会出现损坏的情况发生。
[0004]因此,专利技术一种轻卡前雾灯可调节结构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轻卡前雾灯可调节结构,包括前雾灯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雾灯外壳的内部前端安装有昼间车行灯,昼间车行灯一共安装有两个,两个昼间车行灯分别安装在前雾灯外壳前端内部上下位置,昼间车行灯通过隐藏螺栓安装在前雾灯外壳上,前雾灯外壳的前端中心位置卡嵌安装有雾灯配光镜,雾灯配光镜固定在两个昼间车行灯之间的位置,雾灯配光镜整体为圆形。
[0006]所述前雾灯外壳的外侧上开设有阻尘散热孔组,阻尘散热孔组开设有一排,阻尘散热孔组是采用的多个阻尘散热孔组成的孔组,阻尘散热孔组的阻尘散热孔一端端头向后下方倾斜延伸开设;阻尘散热孔组上每个阻尘散热孔的出口位置安装有防护阻挡件。
[0007]所述防护阻挡件包括阻尘通气筒,衔接螺纹层组,阻尘棉和扭转凸起,阻尘通气筒的一端外围开设有衔接螺纹层组,阻尘散热孔组的阻尘散热孔内侧同样开设有衔接螺纹层组,的阻尘散热孔通过衔接螺纹层组固定在阻尘散热孔组内部,阻尘通气筒的内部填充有阻尘棉,阻尘通气筒的一端两侧上设置有扭转凸起。
[0008]所述前雾灯外壳的后方内部位置调节活动腔,调节活动腔内部安装有调节带动器,调节带动器与前雾灯灯座相连,前雾灯灯座上安装有前雾灯灯泡,前雾灯灯座的上下两侧通过铰接的方式安装在灯雾反光罩。
[0009]所述调节带动器包括升降丝杠,驱动部件,升降螺母,安装衔接块和束紧带,升降丝杠的上端通过轴承固定安装在调节活动腔内部上方位置,升降丝杠的下端安装在驱动部件上。
[0010]所述驱动部件固定在调节活动腔内部下方位置,升降丝杠上安装有升降螺母,升降螺母的一侧表面通过铰接的方式安装有安装衔接块,安装衔接块的中心内卡置有束紧带一端,束紧带的另一端通过卡置有安装衔接块,束紧带另一端上的安装衔接块通过铰接的
方式与前雾灯灯座相连。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2]1.本技术调节带动器的设置,则是通过调节带动器自身丝杠的设计带动前雾灯灯泡上下摇摆,从而扩大前雾灯灯泡的照明范围,更好的让汽车驾驶员看到轻卡的前雾灯,避免出现不确定安全隐患的发生。
[0013]2.本技术阻尘散热孔组的设置,则是能够将前雾灯灯泡周围的大量热量排出在外,同时在驾驶的过程中前雾灯灯泡周围不会进入任何灰尘,阻尘散热孔组整体开设的方位,能够最大程度的避免粉尘的直线进入。
[0014]3.本技术防护阻挡件的设置,则是为了避免强风携带粉尘进入到阻尘散热孔组内,或是泥水喷溅进入到阻尘散热孔组内部,进一步避免本前雾灯内脏乱差的情况出现。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图1的防护阻挡件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图1的A局部放大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
[0019]前雾灯外壳1,昼间车行灯2,雾灯配光镜3,阻尘散热孔组4,防护阻挡件5,阻尘通气筒51,衔接螺纹层组52,阻尘棉53,扭转凸起54,调节活动腔6,调节带动器7,升降丝杠71,驱动部件72,升降螺母73,安装衔接块74,束紧带75,灯雾反光罩8,前雾灯灯泡9,前雾灯灯座10。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在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2]如附图1至附图3所示:
[002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轻卡前雾灯可调节结构,包括前雾灯外壳1,昼间车行灯2,雾灯配光镜3,阻尘散热孔组4,防护阻挡件5,调节活动腔6,调节带动器7,灯雾反光罩8,前
雾灯灯泡9和前雾灯灯座10,其中:前雾灯外壳1的内部前端安装有昼间车行灯2,昼间车行灯2一共安装有两个,两个昼间车行灯2分别安装在前雾灯外壳1前端内部上下位置,昼间车行灯2通过隐藏螺栓安装在前雾灯外壳1上,前雾灯外壳1的前端中心位置卡嵌安装有雾灯配光镜3,雾灯配光镜3固定在两个昼间车行灯2之间的位置,雾灯配光镜3整体为圆形,阻尘散热孔组4开设有一排,阻尘散热孔组4是采用的多个阻尘散热孔组成的孔组,阻尘散热孔组4的阻尘散热孔一端端头向后下方倾斜延伸开设;阻尘散热孔组4上每个阻尘散热孔的出口位置安装有防护阻挡件5,调节活动腔6内部安装有调节带动器7,调节带动器7与前雾灯灯座10相连,前雾灯灯座10上安装有前雾灯灯泡9,前雾灯灯座10的上下两侧通过铰接的方式安装在灯雾反光罩8。
[0024]实施例:
[0025]阻尘通气筒51的一端外围开设有衔接螺纹层组52,阻尘散热孔组4的阻尘散热孔内侧同样开设有衔接螺纹层组52,的阻尘散热孔通过衔接螺纹层组52固定在阻尘散热孔组4内部,阻尘通气筒51的内部填充有阻尘棉53,驱动部件72固定在前雾灯外壳1,昼间车行灯2,雾灯配光镜3,阻尘散热孔组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轻卡前雾灯可调节结构,包括前雾灯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雾灯外壳(1)的内部前端安装有昼间车行灯(2),昼间车行灯(2)一共安装有两个,两个昼间车行灯(2)分别安装在前雾灯外壳(1)前端内部上下位置,昼间车行灯(2)通过隐藏螺栓安装在前雾灯外壳(1)上;所述前雾灯外壳(1)的前端中心位置卡嵌安装有雾灯配光镜(3),雾灯配光镜(3)固定在两个昼间车行灯(2)之间的位置,雾灯配光镜(3)整体为圆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卡前雾灯可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雾灯外壳(1)的外侧上开设有阻尘散热孔组(4),阻尘散热孔组(4)开设有一排,阻尘散热孔组(4)是采用的多个阻尘散热孔组成的孔组,阻尘散热孔组(4)的阻尘散热孔一端端头向后下方倾斜延伸开设;阻尘散热孔组(4)上每个阻尘散热孔的出口位置安装有防护阻挡件(5)。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轻卡前雾灯可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阻挡件(5)包括阻尘通气筒(51),衔接螺纹层组(52),阻尘棉(53)和扭转凸起(54),阻尘通气筒(51)的一端外围开设有衔接螺纹层组(52),阻尘散热孔组(4)的阻尘散热孔内侧同样开设有衔接螺纹层组(52),的阻尘散热孔通过衔接螺纹层组(52)固定在阻尘散热孔组(4)内部,阻尘通气筒(5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永诚汪建飞
申请(专利权)人:十堰市邦威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