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束生产用定位组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7303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4: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线束生产用定位组装结构,包括控制装置、移线机构、检测机构、第一校正机构、第二校正机构、升降机构和夹具机构;所述第一校正机构连接在所述移线机构的下方,所述检测机构安放于所述第一校正机构下方,所述升降机构于所述第一校正机构左侧连接在所述移线机构的下方,所述夹具机构可上下活动连接在所述升降机构上,所述第二校正机构可左右活动连接在所述移线机构的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线束组装全过程中只夹持线材的线体部分,避免了因直接夹持端子而造成的端子损坏,且通过对端子进行的水平度校正和对线体进行的准直校正,有效保证了端子与连接器进行组装时的精准性,实现精确的定位组装,组装效果好,有效保障了加工质量。了加工质量。了加工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束生产用定位组装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线束组装
,尤其涉及一种线束生产用定位组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市场推出了自动化线束加工设备,这类自动化线束加工设备可依次完成线材定长切线、线材剥皮、线材压端子和线束组装,极大地提升了线束生产效率。目前,现有的自动化线束加工设备在完成线材压端子工作后,会对线材的端子摆放是否准直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对线材的端子进行校正,再通过夹爪结构夹持住线材的端子,然后再通过运动机构牵引夹爪结构移动至线束组装工位以进行线束组装工作,由于夹爪结构是直接夹持线材的端子,可能会对端子造成损坏,且由于仅对线材的端子摆放是否准直进行了检测,并未对线材的线体部分进行检测及校正,在线束组装过程中,如果线材的端子是短端子,那么就需要分两步完成端子与连接器的组装,这个过程中端子可能受线材影响而发生位置偏移,从而可能造成端子和/或连接器的损坏,如果线材的端子是长端子,在端子与连接器的组装过程中端子也可能受线材影响而发生位置偏移,同样可能造成端子和/或连接器的损坏,组装精度较差,无法实现精准组装,且组装时难以确定端子是否安装到位,如果端子安装不到位,则产生不良品,后期质检发现后需要返回再加工,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加工质量无法保障,实际体验较差。
[0003]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线束生产用定位组装结构。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线束生产用定位组装结构,包括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的移线机构、检测机构、第一校正机构、第二校正机构和升降机构、以及夹具机构;所述第一校正机构连接在所述移线机构的下方,所述检测机构安放于所述第一校正机构下方,所述升降机构于所述第一校正机构左侧连接在所述移线机构的下方,所述夹具机构可上下活动连接在所述升降机构上,所述第二校正机构可左右活动连接在所述移线机构的上方。
[0007]进一步地,所述移线机构包括第一安装座、第一运动组件、第二运动组件、第三运动组件、夹线组件、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所述第一滑轨、第一运动组件、第二运动组件、第三运动组件和第二滑轨从前至后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座上,所述夹线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滑轨滑动连接,所述夹线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滑轨滑动连接,且所述夹线组件还与所述第二运动组件相连,所述第二校正机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滑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校正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滑轨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二校正机构还分别与所述第一运动组件和第三运动组件相连,所述第二运动组件用于牵引所述夹线组件向左或向右滑移,所述夹线组件用于以夹持线体的方式夹取外部的线材以及用于在所述第二运动组件的驱动下将取到的线材转运到所述检测机构上,所述第一运动组件和第三运动组件用于牵引所
述第二校正机构向左或向右滑移。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运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一滚珠丝杆;所述第一电机于所述第一滑轨后方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座上,所述第一滚珠丝杆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一滚珠丝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连接的方式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座上,且所述第一滚珠丝杆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校正机构相连;
[0009]所述第二运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和第二滚珠丝杆;所述第二电机于所述第一滚珠丝杆后方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座上,所述第二滚珠丝杆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二滚珠丝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连接的方式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座上,且所述第二滚珠丝杆的输出端与所述夹线组件相连;
[0010]所述第三运动组件包括第三电机和第三滚珠丝杆;所述第三电机于所述第二滚珠丝杆后方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座上,所述第三滚珠丝杆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三滚珠丝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连接的方式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座上,且所述第三滚珠丝杆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校正机构相连;
[0011]所述夹线组件包括第二安装座、第四电机、两个第一气缸、两个第一气动夹爪、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第三滑轨、第四滑轨、两根第五滑轨、第一连接板和两块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安装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滑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安装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滑轨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二安装座还与所述第二滚珠丝杆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一安装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座的前侧上,所述第四电机于所述第一安装板后方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座上,且所述第四电机的输出轴向前穿出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在所述第四电机的输出轴向前穿出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一端上,所述第三滑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下方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前侧上,所述第二安装板与所述第三滑轨滑动连接,所述第四滑轨于所述第三滑轨上方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后侧上,且所述第四滑轨与所述第一连接板滑动连接,两根所述第五滑轨从左至右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前侧上,每根所述第五滑轨对应一块所述第二连接板滑动连接,每块所述第二连接板对应设有一个所述第一气动夹爪,所述第二安装板于每一所述第二连接块上方均设有一个所述第一气缸,每个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轴对应与一块所述第二连接板相连。
[0012]进一步地,所述检测机构包括第三安装座、第四安装座、两个成像装置、第四运动组件和承载架;所述第三安装座安放于所述第一校正机构下方,所述第四运动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三安装座上,所述第四安装座连接在所述第四运动组件的输出端上,两个所述成像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第四安装座顶部的左右两侧上,每个所述成像装置均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且每个成像装置均包括有用于检测所述线材的线体是否准直的准直检测部和用于检测所述线材的端子是否水平的水平检测部,通过第四运动组件牵引第四安装座向前或向后移动,再通过每个成像装置的准直检测部对线体进行准直检测,同时通过每个成像装置的水平检测部对端子进行水平度检测,并将结果反馈给控制装置;所述承载架于所述成像装置前方连接在所述第三安装座上,所述承载架用于定位承载所述移线机构转运来的线材;
[0013]所述第四安装座的左侧上设有一第一感应片,对应的,所述第三安装座上设有配合所述第一感应片使用的第一感应器。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校正机构包括第五安装座和两个第一校正组件;所述第五安
装座于所述第二电机左侧且于所述成像装置上方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座的下方,且所述第五安装座对应每个所述成像装置的位置上均设有一个所述第一校正组件,每个所述第一校正组件均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每个所述第一校正组件均用于以夹持线体的方式对安放于所述承载架上的线材进行夹持以及用于根据所述控制装置的指令对该线材的一个端子进行水平度校正;
[0015]每个所述第一校正组件均包括第五电机、主动轮、从动轮、同步带、旋转轴和第二气动夹爪;所述第五安装座对应每个所述成像装置的位置上均设有一个第一通孔,每根所述旋转轴对应穿设于一个所述第一通孔内,且每根所述旋转轴向前穿出所述第一通孔的一端上均对应设有一个所述第二气动夹爪,每根所述旋转轴向后穿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束生产用定位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的移线机构、检测机构、第一校正机构、第二校正机构和升降机构、以及夹具机构;所述第一校正机构连接在所述移线机构的下方,所述检测机构安放于所述第一校正机构下方,所述升降机构于所述第一校正机构左侧连接在所述移线机构的下方,所述夹具机构可上下活动连接在所述升降机构上,所述第二校正机构可左右活动连接在所述移线机构的上方,所述移线机构用于以夹持线体的方式夹取外部的线材、用于将取到的线材转运到所述检测机构上、以及用于牵引所述第二校正机构向左或向右滑移,所述线材的两端部均压接有端子,所述检测机构用于承载所述移线机构转运来的线材以及用于对该线材进行水平度和准直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反馈给所述控制装置,所述第一校正机构用于以夹持线体的方式对安放于所述检测机构上的线材进行夹持固定以防止该线材掉落以及用于根据所述控制装置的指令对该线材两端部的端子进行水平度校正以使线材的端子处于水平状态,所述升降机构用于牵引所述夹具机构上升或下降,所述夹具机构用于定位安放若干连接器,所述第二校正机构用于以夹持线体的方式取走所述检测机构上完成水平度校正的线材、用于将取到的线材的每个端子都初步插入一个所述连接器中、用于根据所述控制装置的指令对该端子初步插入连接器的线材的线体进行准直校正以使该线材的端子处于准直状态、用于将该完成准直校正的线材的每个端子都进一步插入相应的连接器中以完成线材与连接器的组装工作、以及用于检测该线材是否安装到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生产用定位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线机构包括第一安装座、第一运动组件、第二运动组件、第三运动组件、夹线组件、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所述第一滑轨、第一运动组件、第二运动组件、第三运动组件和第二滑轨从前至后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座上,所述夹线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滑轨滑动连接,所述夹线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滑轨滑动连接,且所述夹线组件还与所述第二运动组件相连,所述第二校正机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滑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校正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滑轨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二校正机构还分别与所述第一运动组件和第三运动组件相连,所述第二运动组件用于牵引所述夹线组件向左或向右滑移,所述夹线组件用于以夹持线体的方式夹取外部的线材以及用于在所述第二运动组件的驱动下将取到的线材转运到所述检测机构上,所述第一运动组件和第三运动组件用于牵引所述第二校正机构向左或向右滑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生产用定位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运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一滚珠丝杆;所述第一电机于所述第一滑轨后方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座上,且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朝右设置,所述第一滚珠丝杆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一滚珠丝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连接的方式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座上,且所述第一滚珠丝杆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校正机构相连;所述第二运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和第二滚珠丝杆;所述第二电机于所述第一滚珠丝杆后方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座上,且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朝左设置,所述第二滚珠丝杆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二滚珠丝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连接的方式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座上,且所述第二滚珠丝杆的输出端与所述夹线组件相连;所述第三运动组件包括第三电机和第三滚珠丝杆;所述第三电机于所述第二滚珠丝杆后方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座上,且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朝右设置,所述第三滚珠丝杆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三滚珠丝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连接的方式连
接在所述第一安装座上,且所述第三滚珠丝杆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校正机构相连;所述夹线组件包括第二安装座、第四电机、两个第一气缸、两个第一气动夹爪、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第三滑轨、第四滑轨、两根第五滑轨、第一连接板和两块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安装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滑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安装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滑轨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二安装座还与所述第二滚珠丝杆的输出端相连,通过第二滚珠丝杆的动作使第二安装座向左或向右滑移;所述第一安装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座的前侧上,所述第四电机于所述第一安装板后方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座上,且所述第四电机的输出轴向前穿出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在所述第四电机的输出轴向前穿出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一端上,所述第三滑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下方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前侧上,所述第二安装板与所述第三滑轨滑动连接,所述第四滑轨于所述第三滑轨上方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后侧上,且所述第四滑轨与所述第一连接板滑动连接,两根所述第五滑轨从左至右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前侧上,每根所述第五滑轨对应一块所述第二连接板滑动连接,每块所述第二连接板对应设有一个所述第一气动夹爪,所述第二安装板于每一所述第二连接板上方均设有一个所述第一气缸,每个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轴对应与一块所述第二连接板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束生产用定位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机构包括第三安装座、第四安装座、两个成像装置、第四运动组件和承载架;所述第三安装座安放于所述第一校正机构下方,所述第四运动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三安装座上,所述第四安装座连接在所述第四运动组件的输出端上,两个所述成像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第四安装座顶部的左右两侧上,每个所述成像装置均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且每个成像装置均包括有用于检测所述线材的线体是否准直的准直检测部和用于检测所述线材的端子是否水平的水平检测部,通过第四运动组件牵引第四安装座向前或向后移动,使设置在第四安装座上的成像装置向前或向后移动,再通过每个成像装置的准直检测部对线体进行准直检测,同时通过每个成像装置的水平检测部对端子进行水平度检测,并将结果反馈给控制装置;所述承载架于所述成像装置前方连接在所述第三安装座上,所述承载架用于定位承载所述移线机构转运来的线材;所述第四安装座的左侧上设有一第一感应片,对应的,所述第三安装座上设有配合所述第一感应片使用的第一感应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束生产用定位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校正机构包括第五安装座和两个第一校正组件;所述第五安装座于所述第二电机左侧且于所述成像装置上方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座的下方,且所述第五安装座对应每个所述成像装置的位置上均设有一个所述第一校正组件,每个所述第一校正组件均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每个所述第一校正组件均用于以夹持线体的方式对安放于所述承载架上的线材进行夹持以及用于根据所述控制装置的指令对该线材的一个端子进行水平度校正;每个所述第一校正组件均包括第五电机、主动轮、从动轮、同步带、旋转轴和第二气动夹爪;所述第五安装座对应每个所述成像装置的位置上均设有一个第一通孔,每根所述旋转轴对应穿设于一个所述第一通孔内,且每根所述旋转轴向前穿出所述第一通孔的一端上均对应设有一个所述第二气动夹爪,每根所述旋转轴向后穿出所述第一通孔的一端上均对应设有一个所述从动轮,所述第五电机于所述从动轮上方设置在所述第五安装座的后侧
上,且所述第五电机的输出轴朝前设置,所述主动轮连接在所述第五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同步带设置在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上,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五电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桂林黄建业曾树杰曾张国肖金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顺科达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