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景区电动观光车顶棚调节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7112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4: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景区电动观光车顶棚调节机构,包括观光车车体,所述观光车车体的顶部开设有天窗,所述天窗的内部设有顶棚主体和折板,且折板铰接在顶棚主体左侧壁靠近下端的位置,所述天窗的内侧壁设有移置机构,所述观光车车体的顶部设有固定机构,且固定机构位于折板的左侧,通过设置固定机构,能够在顶棚主体和折板均位于天窗内部时,转动下方限位挡条,通过连接轴杆带动上方限位挡条同步转动,使两个限位挡条的左端分别从折板的上方和下方移出,解除对折板的限位,进而将折板和顶棚主体快速固定在天窗的内部,实现顶棚主体和折板的快速调节,便于游客通过天窗观察外景,通过设置移置机构,优化游客的观景体验。优化游客的观景体验。优化游客的观景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景区电动观光车顶棚调节机构


[0001]本技术属于观光车
,具体涉及一种景区电动观光车顶棚调节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在旅游景点中,采用观光车代步,可以方便游客游览,节省游客体力。故观光车逐渐成为各大旅游景点必不可少的配置观光工具,现有的开放式结构的观光车,结构一般为包括车身底板,位于车身底板下方的车轮系,位于车身底板上方的多排座椅,位于车身底板前方的驾驶舱以及位于车身上方的顶棚,顶棚包括位于上方的顶板和连接于顶板和车身底板之间的支撑框架。开放式结构的观光车中,车身两侧位置为开放式设计,可以非常方便乘客上下车,以及行驶时观看风景。
[0003]但这种现有结构的开放式结构的观光车,但观光车顶棚以及顶板均为固定式结构,当观光车一般为晴天条件下使用,顶棚以及顶板不需要挡雨效果,同时景区中一般天气晴朗,空气污染较少,而顶棚的设置,让乘客不能观赏蓝天白云以及高处景色,降低了坐车时对风景的观赏效果,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景区电动观光车顶棚调节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景区电动观光车顶棚调节机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景区电动观光车顶棚调节机构,包括观光车车体,所述观光车车体的顶部开设有天窗,所述天窗的内部设有顶棚主体和折板,且折板铰接在顶棚主体左侧壁靠近下端的位置,所述天窗的内侧壁设有移置机构,所述观光车车体的顶部设有固定机构,且固定机构位于折板的左侧。
[0006]优选的,所述移置机构包括导向滑槽,所述导向滑槽前后对称开设在天窗的内侧壁,两个所述导向滑槽的内部均设有T型滑块,两个所述T型滑块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联动杆,所述顶棚主体套设在联动杆的外侧。
[0007]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限位挡条,且限位挡条设有两个,两个所述限位挡条分别位于天窗的上方和下方,所述观光车车体的顶部开设有安装孔,且安装孔的内部设有连接轴杆,所述连接轴杆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两个限位挡条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移置机构还包括阻尼块,且阻尼块前后对称设有两个,两个所述阻尼块均套设在联动杆的外侧,所述阻尼块与天窗的内侧壁和顶棚主体的外侧壁均紧密接触。
[0009]优选的,所述顶棚主体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磁铁,所述折板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不锈钢片,且不锈钢片与磁铁紧密接触。
[0010]优选的,两个所述限位挡条之间的距离与折板的厚度一致,且限位挡条的左端延伸至天窗的内部。
[0011]优选的,所述折板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握把,且握把为塑料材质。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该景区电动观光车顶棚调节机构,通过设置固定机构,能够在顶棚主体和折板均位于天窗内部时,转动下方限位挡条,通过连接轴杆带动上方限位挡条同步转动,使两个限位挡条的左端分别从折板的上方和下方移出,解除对折板的限位,进而将折板和顶棚主体快速固定在天窗的内部,实现顶棚主体和折板的快速调节,便于游客通过天窗观察外景。
[0014](2)、该景区电动观光车顶棚调节机构,通过设置移置机构,能够在当翻折顶棚主体和折板直至两者与观光车车体的顶部垂直时,向右拉动顶棚主体和折板,直至T型滑块移动至导向滑槽内部的最右侧,进而扩宽天窗的敞开空间,优化游客的观景体验。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侧剖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图2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正剖视图。
[0019]图中:1、观光车车体;2、天窗;3、顶棚主体;4、折板;5、固定机构;501、限位挡条;502、连接轴杆;6、移置机构;601、导向滑槽;602、T型滑块;603、联动杆;604、阻尼块;7、磁铁;8、不锈钢片;9、握把。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

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景区电动观光车顶棚调节机构,包括观光车车体1,观光车车体1的顶部开设有天窗2,天窗2的内部设有顶棚主体3和折板4,且折板4铰接在顶棚主体3左侧壁靠近下端的位置,天窗2的内侧壁设有移置机构6,观光车车体1的顶部设有固定机构5,且固定机构5位于折板4的左侧。
[0022]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移置机构6包括导向滑槽601,导向滑槽601前后对称开设在天窗2的内侧壁,两个导向滑槽601的内部均设有T型滑块602,两个T型滑块602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联动杆603,顶棚主体3套设在联动杆603的外侧,当翻折顶棚主体3和折板4直至两者与观光车车体1的顶部垂直时,向右拉动顶棚主体3和折板4,直至T型滑块602移动至导向滑槽601内部的最右侧,进而扩宽天窗2的敞开空间,优化游客的观景体验。
[0023]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固定机构5包括限位挡条501,且限位挡条501设有两个,两个限位挡条501分别位于天窗2的上方和下方,观光车车体1的顶部开设有安装孔,且安装孔的内部设有连接轴杆502,连接轴杆502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两个限位挡条501固定连接,当翻折折板4使其与顶棚主体3齐平时,同时翻折顶棚主体3和折板4,使两者与观光车车体1平行,而后转动下方限位挡条501,通过连接轴杆502带动上方限位挡条501同步转动,使两个限位挡条501的左端分别位于折板4的上方和下方,对折板4进行限位,进而将折板4和顶棚主体3固定在天窗2的内部。
[0024]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移置机构6还包括阻尼块604,且阻尼块604前后对称设有两个,两个阻尼块604均套设在联动杆603的外侧,阻尼块604与天窗2的内侧壁和顶棚主体3的外侧壁均紧密接触,通过设置阻尼块604,能够增大顶棚主体3与天窗2内侧壁之间的摩擦力,防止顶棚主体3在重力作用下翻转至观光车车体1的内部,挤占观光车内部的空间。
[0025]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顶棚主体3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磁铁7,折板4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不锈钢片8,且不锈钢片8与磁铁7紧密接触,向上翻折折板4直至不锈钢片8与磁铁7相互吸引,进而将折板4固定在顶棚主体3的外侧,防止折板4位于天窗2下方时,挤占观光车内部的空间。
[0026]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两个限位挡条501之间的距离与折板4的厚度一致,且限位挡条501的左端延伸至天窗2的内部,当两个限位挡条501的左端分别位于折板4的上方和下方时,两个限位挡条501分别与折板4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接触,进而对折板4进行限位。
[0027]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折板4的外侧壁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景区电动观光车顶棚调节机构,包括观光车车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光车车体(1)的顶部开设有天窗(2),所述天窗(2)的内部设有顶棚主体(3)和折板(4),且折板(4)铰接在顶棚主体(3)左侧壁靠近下端的位置,所述天窗(2)的内侧壁设有移置机构(6),所述观光车车体(1)的顶部设有固定机构(5),且固定机构(5)位于折板(4)的左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景区电动观光车顶棚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置机构(6)包括导向滑槽(601),所述导向滑槽(601)前后对称开设在天窗(2)的内侧壁,两个所述导向滑槽(601)的内部均设有T型滑块(602),两个所述T型滑块(602)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联动杆(603),所述顶棚主体(3)套设在联动杆(603)的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景区电动观光车顶棚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5)包括限位挡条(501),且限位挡条(501)设有两个,两个所述限位挡条(501)分别位于天窗(2)的上方和下方,所述观光车车体(1)的顶部开设有安装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家同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海科车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