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的自动喂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16944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4: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养蚕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效的自动喂蚕装置,包括第一轨道,所述第一轨道一端的两侧上设有第一蚕框传输升降机构,所述第一轨道设有第一蚕框传输升降机构的一端依次连接有配合连接的第一传送机构和第二传送机构,所述第一传送机构上设有撒石灰机;所述第二传送机构上设有喂叶机,且第二传送机构远离第一传送机构一端的下方及侧面还设有桑叶回收装置;所述第二传送机构远离第一传送机构一端还连接有第二轨道,所述第二轨道的两侧上设有第二蚕框传输升降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可快速地将整栋蚕框中的每一蚕框逐一分离、堆叠,还可自动化实现撒石灰消毒和喂叶,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人工劳动强度,降低了人工成本。降低了人工成本。降低了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的自动喂蚕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养蚕设备
,特别是一种高效的自动喂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全国各地城市化、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农村大量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其他非农产业,而养蚕业又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因此劳动力的缺乏成为制约蚕桑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只有大力推广全程省力化养蚕技术,从传统的养蚕业过渡至现代养蚕业,才能提高养蚕劳动效率,减轻养蚕劳动强度,实现蚕桑业又好又快发展。
[0003]桑叶是蚕最适合的天然食料。蚕食桑后,幼虫生长迅速,在适温条件下,一头蚕自孵化至吐丝结茧,大约6

9天蜕一次皮,共需约24

32天,约食下桑叶20

30g(合干物5

6.2g)。目前,叠框式育蚕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叠框式育蚕过程中,蚕农每天人工将蚕框解叠喂叶,喂叶后再堆叠存放,因此,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人工成本高。且目前,喂蚕时大多是采用人工手动撒桑叶,消毒是也是手动撒消毒粉,效率低下,消毒粉飘散到空气中还会影响喂养人员的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的自动喂蚕装置,不仅可快速地将整栋蚕框中的每一蚕框逐一分离、堆叠,还可自动化实现撒石灰消毒和喂叶,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人工劳动强度,降低了人工成本。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高效的自动喂蚕装置,包括第一轨道,所述第一轨道一端的两侧上设有第一蚕框传输升降机构,所述第一轨道设有第一蚕框传输升降机构的一端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依次设有配合连接的第一传送机构和第二传送机构,所述第一传送机构上设有撒石灰机;所述第二传送机构上设有喂叶机,且第二传送机构远离第一传送机构一端的下方及侧面还设有桑叶回收装置;所述支撑架远离第一传送机构一端还连接有第二轨道,所述第二轨道的两侧上设有第二蚕框传输升降机构。
[0007]进一步的,所述高效的自动喂蚕装置还包括控制系统,第一蚕框传输升降机构、第一传送机构、第二传送机构、撒石灰机、喂叶机和第二蚕框传输升降机构均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蚕框传输升降机构包括链条传输机构和升降机构,两个所述链条传输机构分别设于第一轨道的两内侧面上并通过连杆连接,两个所述升降机构分别设于第一轨道的两外侧面上,每一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与第一轨道的外侧面连接,所述支架上设有一升降气缸和两个旋转气缸,所述两个旋转气缸分别设于所述升降气缸的两侧,所述升降气缸的活塞杆上连接有横杆,所述横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与升降气缸同轴设置的竖杆,两所述竖杆分别通过连接块与一升降杆连接,两所述旋转气缸分别设于
所述升降杆的两端上,两所述旋转气缸的输出端上均连接有摇臂;且两个所述升降气缸均连接于同一进气管,以使两个所述升降气缸同时上升或同时下降;所述第二蚕框传输升降机构的结构与第一蚕框传输升降机构的结构相同。
[0009]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气缸连接有第一进气管,所述两个旋转气缸连接有第二进气管,所述第一进气管和第二进气管连接于进气泵上,所述第一进气管和第二进气管上还均设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与控制系统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远离第一传送机构一端的两侧还设有齿轮传送带,所述齿轮传送带的传输速度为所述第二传送机构的传送带传输速度的两倍。
[0011]进一步的,所述链条传输机构包括第一电机、链轮和链条,所述第一电机固设于第一轨道上并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所述第一轨道的同一内侧面上间隔设有两个所述链轮,其中一所述链轮与第一电机连接,两个所述链轮通过所述链条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喂叶机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开设有顶部开口和底部开口,所述底部开口宽度小于顶部开口宽度,所述箱体内靠近底部开口处还设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在同一平面上间隔设置,且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上均设有螺旋刮叶片,所述第一转轴或第二转轴连接有第一驱动机构。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转轴或第二转轴通过皮带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上设有相啮合的齿轮,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
[0014]进一步的,所述桑叶回收装置包括位于第二传送机构远离第一传送机构一端的下方的水平槽和位于第二传送机构一侧的倾斜槽,所述水平槽与第二传送机构的底部可拆卸连接,所述倾斜槽与水平槽相连通,所述倾斜槽和水平槽上均设有回收传送带,所述回收传送带连接有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
[0015]进一步的,所述撒石灰机包括料仓,料仓的底部连接有底仓,底仓上设置有若干通孔,料仓上安装有滚动驱动机构,滚动驱动机构的输出轴连接有滚筒,滚筒的两端均与底仓可转动连接,滚筒设置于底仓内,滚筒上连接有若干刷毛;所述滚动驱动机构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
[0016]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蚕框传输升降机构、第一传送机构、第二传送机构和第二蚕框传输升降机构,且所述第一传送机构上设有撒石灰机;所述第二传送机构上设有喂叶机,且第二传送机构远离第一传送机构一端的下方及侧面还设有桑叶回收装置,使得整栋蚕框移动至第一蚕框传输升降机构时,经过第一蚕框传输升降机构的传输和升降分离,便于快速地将整栋蚕框中的最底层蚕框与位于上方的其他蚕框分离,同理其他蚕框也采用同样的原理逐一分离,从而实现蚕框一个个地自动化传输至第一传送机构上,当传送至第一传送机构上的撒石灰机下方时,撒石灰机撒下石灰对蚕框进行消毒,当传送至第二传送机构上的喂叶机下方时,喂叶机为蚕框内的小蚕喂叶后,输送至第二蚕框传输升降机构,以将单个蚕框堆叠起来再次形成整栋蚕框,即可完成整个喂叶过程。
[0018]因此,本技术不仅可快速地将整栋蚕框中的每一蚕框逐一分离、堆叠,还可自动化实现撒石灰消毒和喂叶,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人工劳动强度,降低了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放上蚕框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2]图4为本技术中撒石灰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中喂叶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

第一轨道,2

第一蚕框传输升降机构,21

链条传输机构,211

链轮,212

链条,22

升降机构,221

支架,222

升降气缸,223

旋转气缸,224

横杆,225

竖杆,226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的自动喂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轨道,所述第一轨道一端的两侧上设有第一蚕框传输升降机构,所述第一轨道设有第一蚕框传输升降机构的一端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依次设有配合连接的第一传送机构和第二传送机构,所述第一传送机构上设有撒石灰机;所述第二传送机构上设有喂叶机,且第二传送机构远离第一传送机构一端的下方及侧面还设有桑叶回收装置;所述支撑架远离第一传送机构一端还连接有第二轨道,所述第二轨道的两侧上设有第二蚕框传输升降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的自动喂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系统,第一蚕框传输升降机构、第一传送机构、第二传送机构、撒石灰机、喂叶机和第二蚕框传输升降机构均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的自动喂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蚕框传输升降机构包括链条传输机构和升降机构,两个所述链条传输机构分别设于第一轨道的两内侧面上并通过连杆连接,两个所述升降机构分别设于第一轨道的两外侧面上,每一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与第一轨道的外侧面连接,所述支架上设有一升降气缸和两个旋转气缸,所述两个旋转气缸分别设于所述升降气缸的两侧,所述升降气缸的活塞杆上连接有横杆,所述横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与升降气缸同轴设置的竖杆,两所述竖杆分别通过连接块与一升降杆连接,两所述旋转气缸分别设于所述升降杆的两端上,两所述旋转气缸的输出端上均连接有摇臂;且两个所述升降气缸均连接于同一进气管,以使两个所述升降气缸同时上升或同时下降;所述第二蚕框传输升降机构的结构与第一蚕框传输升降机构的结构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的自动喂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气缸连接有第一进气管,所述两个旋转气缸连接有第二进气管,所述第一进气管和第二进气管连接于进气泵上,所述第一进气管和第二进气管上还均设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与控制系统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效的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永科黄浩磊安慧黄上艇黄红燕汤庆坤蓝必忠宾荣佩叶建蔚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林胜堂蚕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