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广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适合近断层的抗拉防撞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16762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4: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的防撞系统,具体涉及一种适合近断层的抗拉防撞装置,包括水平缓冲系统、拉索系统和双层导轨系统,所述水平缓冲系统包括上连接板、下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之间设置有可伸缩的套筒,所述套筒内设置有缓冲橡胶支座及安装在缓冲橡胶支座上面的缓冲弹簧系统,所述双层导轨系统的顶部与下连接板的底部连接,所述拉索系统的两端分别与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抗拉防撞装置可以容许本装置在水平和竖直方向发生任意移动,同时具有当水平位移过大时的抗拉功能,而且能够适应近断层上下错位位移的特性,可以有效保护隔震建筑在遭遇水平特大地震或近场地震时的安全。震或近场地震时的安全。震或近场地震时的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合近断层的抗拉防撞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的防撞系统,属于建筑工程等
,具体涉及一种适合近断层的抗拉防撞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设置了橡胶隔震支座的建筑工程,在遭遇地震时,可以有效降低地震作用,保护上部结构的安全。为了让隔震结构有效减轻地震作用,当含隔震支座的隔震层处于地面以下时,隔震结构与周围固定地面一般需设置有具有一定深度的隔震沟,避免隔震支座带动上部的隔震结构发生水平变形而碰撞周围固定地面,隔震沟的宽度一般稍大于隔震结构在设计罕遇地震下支座的水平位移。而近断层地震,不同于普通地震,一方面水平地震能量较大,该类地震发生支座水平位移可能大于隔震沟的宽度;另一方面,隔震结构的地面与周围固定地面可能发生上下的错动位移,为了有效防止近断层的隔震结构与周围固定地面发生碰撞,需要一种防撞装置,并且该类防撞装置还需适应相邻地面发生上下错动位移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合近断层的抗拉防撞装置,该装置具有水平缓冲撞击的功能,同时具有当水平位移过大时的抗拉功能,而且能够适应近断层上下错位位移的特性,可以有效保护隔震建筑在遭遇水平特大地震或近场地震时的安全。
[0004]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该目的:
[0005]一种适合近断层的抗拉防撞装置,包括水平缓冲系统、拉索系统和双层导轨系统,所述水平缓冲系统包括上连接板、下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之间设置有可伸缩的套筒,所述套筒内设置有缓冲橡胶支座及安装在缓冲橡胶支座上面的缓冲弹簧系统,所述双层导轨系统的顶部与下连接板的底部连接,所述拉索系统的两端分别与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连接。
[0006]进一步的,所述套筒包括相互滑动设置的上滑动筒、中滑动筒和下滑动筒,所述上滑动筒与上连接板一体成型,所述下滑动筒与下连接板一体成型,所述中滑动筒滑动设置与上滑动筒和下滑动筒之间。
[0007]进一步的,所述上滑动筒、中滑动筒和下滑动筒上均设置有相互匹配的滑槽和滑块。
[0008]进一步的,所述缓冲弹簧系统由缓冲弹簧组叠加而成。
[0009]进一步的,所述缓冲橡胶支座包括上橡胶层、中钢板层和下橡胶层,所述上橡胶层通过上封钢板与缓冲弹簧系统连接,所述下橡胶层通过下封钢板与下连接板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拉索系统包括若干拉索,所述拉索沿着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在套筒的外侧。
[0011]作为优选的,所述拉索的两端设有拉索连接板,所述拉索通过拉索连接板分别与
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双层导轨系统包括上水平滑动系统和下水平滑动系统,所述上水平滑动系统和下水平滑动系统的滑动方向相互垂直。
[0013]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4]1、本技术的适合近断层的抗拉防撞装置,设置有水平缓冲系统和双层导轨系统,可以容许本装置在水平和竖直方向发生任意移动,也能够适应近断层地震发生的竖向错动位移的需求。
[0015]2、本技术的适合近断层的抗拉防撞装置,其水平缓冲系统中采用了串联设置的缓冲弹簧系统和缓冲橡胶支座,充分采用了弹簧刚度较小,可以起到刚开始减轻碰撞的功能,而缓冲橡胶支座刚度较大且承载能力高,可以在碰撞的后阶段承担最后较大碰撞能量的功能。
[0016]3、本技术的适合近断层的抗拉防撞装置,通过设置拉索系统,在隔震结构发生远离固定地面的较大位移时,将对隔震结构产生拉力,可以减缓其对面隔震沟防撞装置的撞击压力的作用。
[0017]4、本技术的防撞装置,其各部分简单、清晰明了,全程免维护。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抗拉防撞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中的水平缓冲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图2的水平缓冲系统的剖视图
[0021]图4为图1中拉索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图4中双层导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24]实施例1。
[0025]如图1

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适合近断层的抗拉防撞装置,包括水平缓冲系统1、拉索系统2和双层导轨系统3,所述水平缓冲系统1包括上连接板11、下连接板15,所述上连接板11与下连接板15之间设置有可伸缩的套筒,所述套筒内设置有缓冲橡胶支座17及安装在缓冲橡胶支座17上面的缓冲弹簧系统16,所述双层导轨系统3的顶部与下连接板15的底部连接,所述拉索系统2的两端分别与上连接板11和下连接板15连接。
[0026]本技术的抗拉防撞装置,在发生隔震结构靠近隔震沟固定地面的水平地震时,本装置被轴向压缩,套筒被压缩,当上连接板11压缩到缓冲弹簧系统16的顶部时,缓冲弹簧系统16被压缩,开始起到缓冲碰撞的作用,随着隔震结构继续向前的水平运动,缓冲弹簧系统16的行程使用完毕,缓冲橡胶支座17开始承担隔震结构传递的能量,由于外部被套筒约束,使缓冲橡胶支座17具有强的抗压刚度及承载能力,在缓冲橡胶支座17的压缩行程使用完毕后,隔震不再继续向前水平运动,而在缓冲橡胶支座17和缓冲弹簧系统16的作用下,向反方向运动;在发生隔震结构远离隔震沟固定地面的水平地震时,本装置被轴向拉伸,套筒被拉伸,同时拉索系统2中被逐渐拉直,当隔震结构继续向前运动时,当拉索系统2
最后被完全拉直,开始承担隔震结构传递过来的拉力,使隔震结构不再继续向前运动,同时也减缓了对面隔震沟所布置的本装置的撞击压力;当在发生地面相互错动的滑动位移时(近场地震),本装置的双层导轨系统3发生滑动而不妨碍其运动。
[0027]其中,所述套筒包括相互滑动设置的上滑动筒12、中滑动筒13和下滑动筒14,所述上滑动筒12与上连接板11一体成型,所述下滑动筒14与下连接板15一体成型,所述中滑动筒13滑动设置与上滑动筒12和下滑动筒14之间,所述上滑动筒12、中滑动筒13和下滑动筒14上均设置有相互匹配的滑槽和滑块,在发生隔震结构靠近或远离隔震沟固定地面的水平地震时,本抗拉防撞装置被轴向压缩或轴向拉伸,上滑动筒12与中滑动筒13、中滑动筒13与下滑动筒14之间沿其之间的轨道可发生相互滑动,使得套筒被压缩或拉伸。
[0028]其中,所述缓冲弹簧系统16由缓冲弹簧组叠加而成,使其被逐级压缩,能承担比单独弹簧组较大的承载能力,进一步减轻碰撞的作用。
[0029]其中,所述缓冲橡胶支座17包括上橡胶层171、中钢板层172和下橡胶层173,所述上橡胶层171通过上封钢板174与缓冲弹簧系统16连接,所述下橡胶层173通过下封钢板175与下连接板15连接,缓冲橡胶支座17采用了橡胶层和钢板层相叠加的结构,结合外部被下滑动筒1

4的约束,使其具有更大的抗压刚度及承载能力。
[0030]其中,所述拉索系统包括若干拉索22,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合近断层的抗拉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缓冲系统、拉索系统和双层导轨系统,所述水平缓冲系统包括上连接板、下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之间设置有可伸缩的套筒,所述套筒内设置有缓冲橡胶支座及安装在缓冲橡胶支座上面的缓冲弹簧系统,所述双层导轨系统的顶部与下连接板的底部连接,所述拉索系统的两端分别与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合近断层的抗拉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包括相互滑动设置的上滑动筒、中滑动筒和下滑动筒,所述上滑动筒与上连接板一体成型,所述下滑动筒与下连接板一体成型,所述中滑动筒滑动设置与上滑动筒和下滑动筒之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合近断层的抗拉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滑动筒、中滑动筒和下滑动筒上均设置有相互匹配的滑槽和滑块。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合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朝勇马玉宏黄襄云陈洋洋吴迪周福霖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