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包层光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6750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的双包层光纤,包括:纤芯(1)、内包层(2)、边界(3)、外包层(4),其特征在于:在内包层(2)本体的外边缘形成边界(3),边界(3)由多个圆弧a↓[n]组成,每个圆弧a↓[n]的半径R↓[3]各不相同,圆弧a↓[n]呈现非对称分布。(*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光纤制作
,涉及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用双包层光纤的结构设计。
技术介绍
光纤激光器最初使用的是普通的单模光纤,纤芯掺杂有稀土离子作为增益介质,但由于光纤纤芯非常细,只有几个微米,与泵浦源的耦合效率低,输出功率非常低,以致限制了其使用的范围。为了提高光纤激光器的输出功率,人们提出了双包层结构的光纤,所谓双包层光纤是指在普通的单模光纤的纤芯和包层的结构中间引入了一个内包层,变成了三层结构纤芯、内包层和外包层,大的内包层尺寸可以耦合更多的泵浦光,泵浦光在内包层中传输,不断的经过纤芯被吸收。根据光纤的传光原理,圆形的内包层结构存在大量的螺旋形前进的光在整个光纤长度内不能够被位于光纤中间的纤芯所吸收,于是提出了各种对称边界的内包层结构如星型,矩型,D型,多边型及非稳态腔型,使得吸收效率大大提高。这种双包层光纤的内包层的对称边界形状制作是在完成光纤预制棒之后进行不规则研磨制作出对称的边界形状,然后在光纤制作系统中拉制光纤并涂覆外包层。实验及理论验证,在上述各种对称边界内包层结构中,仍然存在着稳定分布的局域态,如星型对称边界内包层结构的每段连续边界是相同的,形成了一种稳定分布的局域态,这些局域态中存在的泵浦光不能被纤芯吸收,为了提高泵浦光的吸收就需要增加光纤激光器所使用双包层光纤长度,光纤激光器输出变得不稳定,光纤中这些泵浦光能量在传输过程中被散射或者以热量的形式损失掉,由于泵浦光的不充分吸收,双包层光纤的内包层中泵浦光局域稳定态的存在也会影响光纤激光器的稳定性,同时以这种双包层光纤实现的光纤激光器阈值也较大。本技术的详细内容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对称边界内包层结构的双包层光纤存在泵浦光的局域稳定态不能被纤芯吸收,增加使用光纤长度,而且不能被吸收局域稳定态分布的泵浦光影响了光纤激光器的输出性能及稳定性,激光器阈值较大等问题,本技术目的就是为对称边界内包层结构双包层光纤提供了一种改进,设计出非对称边界内包层结构的双包层光纤。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非对称边界内包层结构双包层光纤包括纤芯、内包层、边界、外包层,纤芯掺杂有稀土离子作为吸收介质实现增益,位于双包层光纤的中心处;纤芯的外部是内包层;纤芯与内包层存在折射率差,纤芯的折射率最大,内包层的折射率较小,形成较小的数值孔径保证信号光的单模输出;在内包层的外部安置有外包层,外包层折射率最小,内包层与外包层形成的数值孔径较大保证泵浦光有最大的耦合效率。本技术在内包层本体的外边缘形成边界,边界由多个圆弧an组成,每个圆弧an的半径R3各不相同,圆弧an呈现非对称分布。在内包层本体的外边缘形成边界,边界由多个直线段bn组成,每个直线段的长度Ln各不相同,直线段bn呈现非对称分布。内包层本体上的边界在环状区域内变化,边界由n段圆弧an首尾连接组成,圆弧an与外圆内切且圆弧an的两端点位于内圆上,环状区域的外圆半径为R1,环状区域的内圆半径为R2,环状区域内的圆弧an的半径R3n由圆弧an的两端点与纤芯的中心点所构成的夹角θn(n=1,2,......n,n>3)所决定,边界的第一段圆弧a1的两端点与中心点构成的夹角为θ1,第二段圆弧a2的两端点与中心点构成的夹角为θ2,第n段圆弧an的两端点与中心点构成的夹角为θn,且θ1≠θ2≠…≠θn或有相同的夹角θn按非对称分布,且θ1+θ2+…+θn=2π,第n个圆弧an的半径为R3n,由圆弧an的两端点与中心点构成的夹角θn得出R3n=R12sin2(θn/2)+[R1-R2cos(θ,n/2)]22[R1-R2cos(θn/2)],]]>既n段圆弧an与中心点构成的夹角θn不完全相同,R3n不完全相同,使圆弧an呈现非对称分布。内包层本体的边界在环状区域内变化,边界由n段圆弧an首尾连接组成,圆弧an与内圆外切且圆弧an的两端点位于外圆上,环状区域的外圆半径为R1,环状区域的内圆半径为R2,圆弧an由圆弧an的两端点与纤芯的中心点所构成的夹角θn(n=1,2,......n,n>3)所决定,边界的第一段圆弧a1的两端点与中心点构成的夹角为θ1,第二段圆弧a2的两端点与中心点构成的夹角为θ2,第n段圆弧an的两端点与中心点构成的夹角为θn,且θ1≠θ2≠…≠θn或有相同的夹角θn按非对称分布,且θ1+θ2+…+θn=2π,第n个圆弧an的半径为R3n,由圆弧an的两端点与中心点构成的夹角θn得出R3n=R12+R22-2R1R2cos(θn/2)2[R1cos(θn/2)-R2],]]>既n段圆弧an与中心点构成的夹角θn不完全相同,R3n也不完全相同,使圆弧an呈现非对称分布。内包层本体的边界由n(n>3)段直线段bn组成,n段直线段bn均为外圆的内切弦,外圆的半径为R1,边界的第一段直线段b1的两端点与纤芯的中心点构成的夹角为θ1,第二段直线段b2的两端点与中心点构成的夹角为θ2,第n段直线段bn的两端点与的中心点构成的夹角为θn,且θ1≠θ2≠…≠θn或有相同的夹角θn按非对称分布,且θ1+θ2+…+θn=2π,第n个直线段bn的长度为Ln,由直线段bn的两端点与中心点构成的夹角θn得出Ln=2·R1·sin(θn/2),]]>n段直线段bn的两端点与中心点构成的夹角θn不完全相同,Ln也不完全相同,使直线段bn呈现非对称分布。本技术工作时泵浦光进入内包层中,进入纤芯的泵浦光在纤芯内传播不断的被其中掺杂的稀土离子吸收,未进入纤芯的泵浦光到达边界被反射回来,经过纤芯时,进入纤芯被其中掺杂的稀土离子吸收,未被吸收的和未经过纤芯的泵浦光继续在内包层中传输,到达边界上被再次反射回来,再次经过纤芯,进入纤芯后被吸收,重复此过程,在一定的光纤长度内,所有的泵浦光进入纤芯被吸收,被纤芯中稀土离子吸收泵浦光后产生信号光,信号光在纤芯中传播。本技术采用非对称边界内包层结构的双包层光纤,解决了
技术介绍
由于内包层边界为对称结构分布,使得内包层中存在泵浦光的局域稳定态,泵浦光不能被纤芯吸收,则增加使用光纤长度,而且不能被吸收的泵浦光影响光纤激光器输出稳定性,激光器阈值较大等问题。本技术在内包层中的泵浦光在传播过程中不存在局域的稳定态,使得更多的泵浦光经过纤芯,提高内包层中的泵浦光与纤芯的耦合效率,更多的泵浦光被纤芯充分吸收,使双包层光纤具有更高的吸收效率。减少光纤激光器使用双包层光纤长度,由于吸收效率的提高,提高了光纤的增益,从而降低激光器阈值。由于剩余泵浦光更少,从而增加激光器输出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a及图1b是本技术星型结构横截面示意图及设计原理图;图2a及图2b是本技术非稳态腔型结构横截面示意图及设计原理图;图3a及图3b是本技术多边型结构横截面示意图及其设计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但本技术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实施例中包括纤芯1、内包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玉寨宁永强刘云王立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