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铸管转运分线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16743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4: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铸管转运分线系统,属于铸管运输设备技术领域,包括上部输送链以及与上部输送链联动的下部输送链,所述上部输送链的一侧设有向上部输送链上输送铸管的双工位铸管辊道,所述下部输送链的一侧设有向下部输送链上输送辊道的单工位铸管辊道,所述下部输送链的末端设有用于将铸管拨送到分料输送线上的抬起检测输送控制机构,所述分料输送线设于抬起检测输送控制机构的末端,所述分料输送线的一侧设有实现铸管精整的分料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实现兼并多台离心机的铸管转运输送控制,使用方便可靠,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益。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铸管转运分线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铸管运输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铸管转运分线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铸铁排水管生产过程中,铸管需要离心机多工位一次成型铸管加工出来,提高加工转运生产的效率,并能电气自动控制多规格产品的输送、分流到下一工序设备系统。
[0003]现有铸管转运系统,对于不同规格的铸管,都是分开控制操作输送转运,增加了人工和操作劳动强度,降低了生产效率,提高了人工成本,制约了智能化企业的发展进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铸管转运分线系统,可以实现兼并多台离心机的铸管转运输送控制,使用方便可靠,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铸管转运分线系统,包括上部输送链以及与上部输送链联动的下部输送链,所述上部输送链的一侧设有向上部输送链上输送铸管的双工位铸管辊道,所述下部输送链的一侧设有向下部输送链上输送辊道的单工位铸管辊道,所述下部输送链的末端设有用于将铸管按规格拨送到分料输送线上的抬起检测输送控制机构,所述分料输送线设于抬起检测输送控制机构的末端,所述分料输送线的一侧设有实现铸管精整的分料机构。
[0006]进一步的,所述抬起检测输送控制机构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翻起拨送组件,所述翻起拨送组件靠近下部输送链的一侧设有第一限位组件,所述翻起拨送组件的另一侧设有第二限位组件。
[0007]进一步的,所述机架的上支撑梁包括指向下部输送链一端的第一斜梁和指向分料输送线的第二斜梁,所述第一斜梁与第二斜梁通过水平横梁连接,所述第一斜梁指向下部输送链的一端向上倾斜,所述第二斜梁指向分料输送线的一端向下倾斜,所述第二斜梁的另一端的上表面高于水平横梁的上表面。
[0008]进一步的,所述翻起拨送组件设于水平横梁的末端,所述翻起拨送组件包括转轴,所述机架上设有用于支撑转轴的带座轴承,所述转轴上设有带动转轴转动的联动组件,所述转轴的两端伸出机架外,所述转轴的一端设有第一拨管组件,所述转轴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拨管组件。
[0009]进一步的,所述联动组件包括联动件和第一气缸,所述联动件的一端与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联动件的另一端与第一气缸的伸缩杆顶端铰接,所述第一气缸的底端通过铰接固定于机架上。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拨管组件、第二拨管组件均包括设于转轴端部的调节滑轨,所述调节滑轨上设有配合的调节滑块,所述调节滑块上设有座板,所述座板上设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伸缩杆指向机架,所述第一拨管组件上的第二气缸的伸缩杆端部设有第一拨送头,所述第二拨管组件上的第二气缸的伸缩杆端部设有第二拨送头。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组件设于水平横梁的内侧,所述第二限位组件设于第二斜梁靠近末端的内侧;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包括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气缸通过气缸支架固定支撑,所述第三气缸的伸缩杆竖直向上且伸缩杆的末端设有限位柱,所述第二限位组件的结构与第一限位组件的结构相同。
[0012]进一步的,所述分料机构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上部顶梁,所述上部顶梁靠近分料输送线的一端设有将分料输送线上的铸管拨走的翻动机构,所述分料机构与分料输送线之间设有铸管规格识别组件。
[0013]进一步的,所述翻动机构包括翻折臂,所述翻折臂指向分料输送线的一端设有向上翻折的折弯,所述翻折臂的另一端设有与联动轴固定连接,所述联动轴通过联动机构带动转动,所述上部顶梁上设有用于支撑联动轴的带座轴承,所述分料输送线与分料机构相对的侧梁上设有允许翻折臂通过的缺口。
[0014]进一步的,所述联动机构包括联动板,所述联动板的一端与联动轴固定连接,所述联动板的另一端与第四气缸的伸缩杆顶端铰接,所述第四气缸的底端通过铰接固定于支撑架上。
[0015]进一步的,所述上部顶梁倾斜设置,且远离分料输送线的一端向下倾斜。
[0016]进一步的,所述铸管规格识别组件包括可以竖向伸缩的调节支架,所述调节支架的顶端设有红外探头。
[0017]进一步的,所述双工位铸管辊道包括升降托辊组和固定托辊组,所述升降托辊组和固定托辊组均包括转辊,所述转辊上设有间隔的两个限位输送托辊。
[0018]进一步的,所述上部输送链的两个输送链之间设有与双工位铸管辊道对应的双工位铸管升降辊道。
[0019]进一步的,所述单工位铸管辊道与双工位铸管辊道架构相同,区别单工位铸管辊道的转辊上的限位输送托辊为一个。
[0020]进一步的,下部输送链的两个输送链之间设有与单工位铸管辊道对应的单工位铸管升降辊道。
[0021]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2]1、本技术可以实现兼并多台离心机的铸管转运输送控制,使用方便可靠,提高生产效率,既保证了转运效率又减少人工分配,增加了经济效益。
[0023]2、本技术中,通过抬起检测输送控制机构实现逐个拨送铸管,便于实现进一步的归类输送,实现并线运输,便于实现智能分配。
[0024]3、本技术中,通过分料机构实现将铸管按不同规格拨走,实现不同规格的进一步精整,及实现分流处理。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一种铸管转运分线系统的俯视图;
[0026]图2为本技术中上部输送链的部分结构俯视图;
[0027]图3为本技术中上部输送链与下部输送链对接处的结构俯视图;
[0028]图4为本技术中下部输送链的部分结构俯视图;
[0029]图5为本技术中下部输送链与抬起检测输送控制机构配合处的局部结构俯视
图。
[0030]图6为本技术中双工位铸管辊道的俯视图;
[0031]图7为本技术中双工位铸管辊道的侧视图;
[0032]图8为本技术中抬起检测输送控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33]图9为本技术中抬起检测输送控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34]图10为本技术中翻起拨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11为抬起检测输送控制机构中第一拨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12为抬起检测输送控制机构中第二拨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13为本技术中分料机构的侧视图。
[0038]01、上部输送链;02、下部输送链;
[0039]1、从动主轴组件;2、双侧输送链条;3、中间转换主轴组件;4、驱动转运主轴机构;
[0040]5、抬起检测输送控制机构;51、机架;511、上支撑梁;512、第一斜梁;513、第二斜梁;514、水平横梁;52、翻起拨送组件;520、联动组件;5201、联动件;5202、第一气缸;521、转轴;522、第一拨管组件;523、第二拨管组件;524、调节滑轨;525、调节滑块;526、座板;527、第二气缸;528、第一拨送头;529、第二拨送头;53、第一限位组件;531、第三气缸;532、气缸支架;5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铸管转运分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输送链(01)以及与上部输送链(01)联动的下部输送链(02),所述上部输送链(01)的一侧设有向上部输送链(01)上输送铸管的双工位铸管辊道(8),所述下部输送链(02)的一侧设有向下部输送链(02)上输送辊道的单工位铸管辊道(9),所述下部输送链(02)的末端设有用于将铸管拨送到分料输送线(7)上的抬起检测输送控制机构(5),所述分料输送线(7)设于抬起检测输送控制机构(5)的末端,所述分料输送线(7)的一侧设有实现铸管精整的分料机构(6)。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铸管转运分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抬起检测输送控制机构(5)包括机架(51),所述机架(51)上设有翻起拨送组件(52),所述翻起拨送组件(52)靠近下部输送链(02)的一侧设有第一限位组件(53),所述翻起拨送组件(52)的另一侧设有第二限位组件(54)。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铸管转运分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51)的上支撑梁(511)包括指向下部输送链(02)一端的第一斜梁(512)和指向分料输送线(7)的第二斜梁(513),所述第一斜梁(512)与第二斜梁(513)通过水平横梁(514)连接,所述第一斜梁(512)指向下部输送链(02)的一端向上倾斜,所述第二斜梁(513)指向分料输送线(7)的一端向下倾斜,所述第二斜梁(513)的另一端的上表面高于水平横梁(514)的上表面。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铸管转运分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起拨送组件(52)设于水平横梁(514)的末端,所述翻起拨送组件(52)包括转轴(521),所述机架(51)上设有用于支撑转轴(521)的带座轴承,所述转轴(521)上设有带动转轴(521)转动的联动组件(520),所述转轴(521)的两端伸出机架(51)外,所述转轴(521)的一端设有第一拨管组件(522),所述转轴(521)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拨管组件(523)。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铸管转运分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组件(520)包括联动件(5201)和第一气缸(5202),所述联动件(5201)的一端与转轴(521)固定连接,所述联动件(5201)的另一端与第一气缸(52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业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九州铸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