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颈动脉原位开窗球囊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5962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4: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颈动脉原位开窗球囊鞘,包括球囊鞘本体、鞘芯和注射装置;所述球囊鞘本体是头尾贯穿的空心结构,包括第一球囊、鞘管前段、第二球囊、鞘管后段和鞘尾,第一球囊为环形球囊,充盈后可向外部膨胀;第二球囊为中空的柔性可弯曲结构;鞘管前段、鞘管后段和鞘尾均为中空的管状结构;第一球囊、鞘管前段、第二球囊、鞘管后段和鞘尾依次固定连接且相连通;鞘尾内部固定有第三球囊;所述鞘芯为头尾开孔的中空结构,鞘芯头部为锥形;鞘芯通过第三球囊插入在球囊鞘本体内部,头部穿出第一球囊;所述注射装置与第一球囊、第二球囊、第三球囊相连通,并负责向第一球囊、第二球囊、第三球囊内注射液体;所述第三球囊充盈后球囊内壁紧贴鞘芯。鞘芯。鞘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颈动脉原位开窗球囊鞘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颈动脉原位开窗球囊鞘。

技术介绍

[0002]通过自颈动脉切口暴露可以自颈部植入鞘管,再通过鞘管把硬质金属穿刺针抵到释放的大血管支架上并穿刺突破大血管支架的覆膜,再用球囊扩张覆膜上的穿刺针眼形成一个洞,最后在洞中植入小支架,从而开放颈动脉血流,使得血液可以正常从主动脉进入颈动脉。
[0003]在这些手术操作中快速、准确、稳定地让穿刺针刺破大血管支架覆膜和快速准确可控的将针眼扩张为足够合适的大小的洞使得血液能尽快进入颈动脉从而减少颈动脉缺血时间是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因素。
[0004]目前采用的技术是先植入普通血管断桥,再使用金属筒抵住大血管支架覆膜后引导穿刺针刺破大动脉支架覆膜,然后植入长导丝,再把球囊塞到针孔中,通过球囊注水膨胀扩张来扩大针眼,最后植入小支架开放颈动脉血供。这一过程有以下几个问题:1、鞘管和金属筒头部为普通管状结构,在操作过程中,顶端容易移位甚至压迫血管壁,导致无法让穿刺针准确快速定位到大血管支架覆膜;2、由于鞘管和金属筒及穿刺针三者之间往往缝隙较大,导致颈动脉内血液会经由以上管道流到患者体外,导致患者血液大量丢失;3、目标血管有时过于扭曲,导致鞘管及金属筒不能较好适应血管走行;4、手术过程中在穿刺针戳破大血管支架覆膜后,球囊进入并扩张针孔过程复杂且耗时较多,导致颈动脉缺血时间偏长,且球囊本身价格昂贵,球囊的使用增加了患者费用。
[0005]上述情况都会导致手术难度明显上升,甚至出现手术事故。因此亟需一种颈动脉原位开窗球囊鞘,能够更加安全、有效、快速的完成颈动脉原位开窗操作,更好为临床的血管介入手术提供有力工具,为新的手术方式的开展也提供新的助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颈动脉原位开窗球囊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颈动脉原位开窗球囊鞘,包括球囊鞘本体、鞘芯和注射装置;
[0009]所述球囊鞘本体是头尾贯穿的空心结构,包括第一球囊、鞘管前段、第二球囊、鞘管后段和鞘尾;
[0010]第一球囊为环形球囊,充盈后可向外部膨胀;第二球囊为中空的柔性可弯曲结构;鞘管前段、鞘管后段和鞘尾均为中空的管状结构;
[0011]第一球囊、鞘管前段、第二球囊、鞘管后段和鞘尾依次固定连接且相连通;
[0012]鞘尾内部固定有第三球囊;
[0013]所述鞘芯为头尾开孔的中空结构,鞘芯头部为锥形;鞘芯通过第三球囊插入在球囊鞘本体内部,头部穿出第一球囊;
[0014]所述注射装置与第一球囊、第二球囊、第三球囊相连通,注射装置向第一球囊、第二球囊、第三球囊内注射液体;
[0015]所述第三球囊充盈后球囊内壁紧贴鞘芯。
[0016]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
[0017]进一步地,所述鞘芯头端具有可扩张结构。
[0018]进一步地,所述鞘芯头尾均开孔,鞘芯头端呈近似的圆形,由三个形状大小相同的月牙结构头尾相连,交错围绕而成,相邻月牙结构的尖端之间设置有薄膜,所述月牙结构通过薄膜活动连接;物件(指小支架等大于此圆形的结构)穿过鞘芯的头端,月牙结构被向外挤压扩展,三个月牙结构所围成圆形的面积随之扩大。
[001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球囊为螺旋环形球囊。
[0020]进一步地,所述注射装置包括供液设备和液流通道组;供液设备是装载注射液体的装置,如注射泵、注射器等;所述液流通道组包括第一液流通道、第二液流通道和第三液流通道;所述第一液流通道、第二液流通道固定在球囊鞘本体内壁上,所述第三液流通道固定在鞘尾外部;所述第一液流通道、第二液流通道和第三液流通道的一端分别对应地与第一球囊、第二球囊和第三球囊相连通,另一端均与注射单元相连通(直接连通,或通过管件等与供液设备连通)。
[0021]进一步地,所述注射装置还包括阀门组件;所述阀门组件包括第一进液阀、第二进液阀和第三进液阀;所述第一进液阀、第二进液阀、第三进液阀均固定在鞘尾,且分别设置在第一液流通道、第二液流通道和第三液流通道上,控制相应通道的进液。
[002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3]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颈动脉原位开窗球囊鞘头部具有第一球囊(环形球囊),可以使得球囊鞘在植入颈动脉后有效锚定在颈动脉开口,进而促使球囊鞘本体不易移位以及压迫血管壁,有利于让穿刺针准确快速定位到大血管支架覆膜,避免穿刺针因定位不准而刺伤分支血管,进而危及病患的生命健康;
[0024]2、目标血管有时过于扭曲,导致现有技术中使用的鞘管不能较好适应血管走行,本专利技术中提及的球囊鞘本体的中段具有第二球囊(螺旋环形球囊),使得球囊鞘具有弯曲能力,更好适应颈动脉走行,充盈后的第二球囊外壁具有弹性,可以减少对血管壁的损伤;
[0025]3、常规的小支架植入方式是在穿刺针刺破大血管支架覆膜之后,从鞘管中撤出金属筒,然后沿鞘管植入小支架,存在植入难度大、植入过程不稳定、手术耗时长并引起病患颈动脉缺血时间过长的风险;而本专利技术的鞘芯头端具有可扩张结构,可直接从可扩张结构中植入小支架,减小了手术难度、减短了手术时长进而降低手术风险;同时,本专利技术提及的鞘芯头部为锥形,在穿刺针刺破大血管支架覆膜后,鞘芯可直接沿着穿刺针刺出的孔洞插入大血管支架内部,扩大针孔,现有技术中是使用球囊注水膨胀来扩大针针孔,具有锥形头部结构的鞘芯可替代该额外球囊,从而替病人省去了使用额外球囊的高昂费用;
[0026]4、常规的鞘管和金属筒及穿刺针三者之间缝隙较大,导致颈动脉内血液会经由以上管道流到患者体外,导致患者血液大量丢失,本专利技术中提及的鞘尾内部固定有第三球囊,充盈第三球囊后,可以填充球囊与鞘芯之间的空隙,进而减少甚至避免血液流出至体外。
附图说明
[0027]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8]图1为颈动脉原位开窗球囊鞘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鞘芯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3月牙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4为薄膜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5为颈动脉原位开窗球囊鞘的使用流程图;
[0033]图中的标记:1为球囊鞘本体,101为鞘管前段,102为鞘管后段,2为第一球囊,3为鞘尾,301为第三球囊,4为第二球囊,501为第一进液阀,502为第二进液阀,503为进第三进液阀,504为第一液流通道,505为第二液流通道,506为第三液流通道,6为鞘芯,601为月牙结构,602为薄膜。
具体实施方式
[0034]现在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35]如图1所示,一种颈动脉原位开窗球囊鞘,包括球囊鞘本体1、鞘芯6和注射装置;
[0036]一种颈动脉原位开窗球囊鞘,包括球囊鞘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颈动脉原位开窗球囊鞘,其特征在于,包括球囊鞘本体(1)、鞘芯(6)和注射装置;所述球囊鞘本体(1)是头尾贯穿的空心结构,包括第一球囊(2)、鞘管前段(101)、第二球囊(4)、鞘管后段(102)和鞘尾(3);第一球囊(2)为环形球囊,充盈后可向外部膨胀;第二球囊(4)为中空的柔性可弯曲结构;鞘管前段(101)、鞘管后段(102)和鞘尾(3)均为中空的管状结构;第一球囊(2)、鞘管前段(101)、第二球囊(4)、鞘管后段(102)和鞘尾(3)依次固定连接且相连通;鞘尾(3)内部固定有第三球囊(301);所述鞘芯(6)为头尾开孔的中空结构,鞘芯(6)头部为锥形;鞘芯(6)通过第三球囊(301)插入在球囊鞘本体(1)内部,头部穿出第一球囊(2);所述注射装置与第一球囊(2)、第二球囊(4)、第三球囊(301)相连通;所述第三球囊(301)充盈后球囊内壁紧贴鞘芯(6)。2.根据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颈动脉原位开窗球囊鞘,其特征在于,所述鞘芯(6)头端具有可扩张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颈动脉原位开窗球囊鞘,其特征在于,鞘芯(6)头端由三个形状大小相同的月牙结构(601)头尾相连,交错围绕而成,相邻月牙结构(601)的尖端之间设置有薄膜(602),所述月牙结构(6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珉王东进周庆李树春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鼓楼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