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压力自锁型预应力锚杆
[0001]本技术属于锚杆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压力自锁型预应力锚杆。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传统抗浮锚杆以拉力全粘结型锚杆为主,但此类型无法施加预应力、拉力型锚杆无法控制裂缝。对于裂缝控制和变形控制的显著的方式即为施加预应力拉力型锚杆的做法,但目前预应力抗浮锚索的做法需在抗水板浇筑完成后才能进行预应力的施加,该方式和抗水板、防水铺设存在施工工序的搭接交错,张拉孔后期封堵难度大,施工极为不便。
[0003]随着新的抗浮规范的实施,以及近年地下工程因抗浮失效导致的事故频发。急需一种顺应规范强制性要求,且施工便利的预应力拉力型抗浮锚杆,以便解决当下的抗浮锚杆设计的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制造成本较低的新型压力自锁型预应力锚杆。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压力自锁型预应力锚杆,包括锚杆组、锁头、锚板、自锁预制承载体、止水圈、中空承载板、对中支架、承载板组、锚固体、膨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压力自锁型预应力锚杆,其特征在于:包括锚杆组(1)、锁头(2)、锚板(3)、自锁预制承载体(5)、止水圈(6)、中空承载板(7)、对中支架(8)、承载板组(10)、锚固体(11)、膨胀止水条(12)和防腐组件(13),锚杆组(1)的端部位于抗水板组内,抗水板组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抗水板,锁头(2)、锚板(3)、止水圈(6)、对中支架(8)和承载板组(10)分别套设在锚杆组(1)上,防腐组件(13)位于锚杆组(1)的端部,锚板(3)的底部与自锁预制承载体(5)的上部相连,自锁预制承载体(5)的下部与中空承载板(7)相连,中空承载板(7)嵌在套设在锚固体(11)内,锚固体(11)和自锁预制承载体(5)之间形成引孔(4),中空承载板(7)位于引孔(4)内,膨胀止水条(12)缠绕于自锁预制承载体(5)一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压力自锁型预应力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杆组(1)包括平行布置的第一锚杆和第二锚杆,第一锚杆的长度大于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建贵,郑立宁,康景文,胡熠,周其健,沈攀,陈继彬,梁树,罗益斌,纪智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