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含石土质的热熔型可回收锚索的制造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115185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7 00: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含石土质的热熔型可回收锚索的制造使用方法,其应用于热熔型太阳能供电可回收预应力锚索装置,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进行锚索备料;步骤2、设置热熔装置;步骤3、安装隔离套筒及锚固端;步骤4、锚孔钻造,置入预应力锚索;步骤5、预应力张拉;步骤6、锚索回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造使用方法有效增大了锚固体对无粘结钢绞线的锚固力,同时使用太阳能作为清洁能源提高预应力锚索装置的整体性能。作为清洁能源提高预应力锚索装置的整体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用于含石土质的热熔型可回收锚索的制造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预应力锚索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含石土质的热熔型可回收锚索的制造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我国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在许多边坡、道路、基坑工程的建设施工过程中均需要采取支护措施。预应力锚索支护通过预先张拉锚索,为土体的潜在滑动区域提供了额外的预应力和抗拔力,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0003]然而,目前的预应力锚索支护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传统的预应力锚索缺乏可回收设计,支护完成后锚索遗留在土体中,一方面存在占用地下空间资源,增加地下障碍物影响周边地下工程建设的问题;另一方面,造成了严重的材料浪费,增加了工程成本。
[0004]尤其就含岩石、尖锐砂砾等复杂地形土质,传统锚索锚固端与材料接触面的摩擦,强度和粘结强度可能无法满足锚固要求,存在工作时钢绞线脱出锚固体的问题。同时,锚固端附近的注浆体受压后形成应力集中区易破坏,造成预应力损失;若采用传统化学电源加热热熔材料,存在能源消耗大,输电线路架设困难,发电设备维护复杂等问题。因此,设计一种应用于含石土质的热熔型可回收锚索的制造使用方法成为研究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含石土质的热熔型可回收锚索的制造使用方法,将锚索锚固端承载板作对向圆台型通孔设计,使承载板产生轴向锚固的抵抗力和径向收缩的环向压力,同时将多股铰接钢索的末端散开,做膨化处理,有效增大了锚固体对无粘结钢绞线的锚固力,提高预应力锚索装置的整体性能。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应用于含石土质的热熔型可回收锚索的制造使用方法,其应用于热熔型太阳能供电可回收预应力锚索装置,其包括以下步骤:
[0007]所述热熔型太阳能供电可回收预应力锚索装置包括承载板及无粘结钢绞线,所述承载板中心设有对向圆台型通孔;电加热层固设于承载板远离锚固板一侧的圆台型通孔侧壁上;该通孔内还填充有热熔材料;无粘结钢绞线的第一端依次穿过隔离套筒及承载板通孔锚固于所述热熔材料内部,其第二端通过锚固螺母限位锚固于所述锚固板上;
[0008]步骤1、进行锚索备料;
[0009]对无粘结钢绞线进行除锈打磨,表面涂抹防腐油脂作防锈处理;
[0010]步骤2、设置热熔装置;
[0011]在隔离套筒内壁布置绝缘导线,将电加热层固定在承载板远离锚固板一侧的圆台型通孔侧壁上,连接电加热层和绝缘导线;
[0012]步骤3、安装隔离套筒及锚固端;
[0013]将无粘结钢绞线的一端依次穿过隔离套筒、承载板中心的对向圆台型通孔后,对无粘结钢绞线此端的多股铰接线进行分解,使其多股在末端散开,形成膨化状态;
[0014]在电加热层的高度范围内填充热熔材料,使热熔材料上部粘结隔离套筒,下部完全包裹无粘结钢绞线膨化的端部,待热熔材料固结后,在热熔材料下部安装防水隔离罩;
[0015]步骤4、锚孔钻造,置入预应力锚索;
[0016]锚孔钻造,在制作好的锚索侧面绑缚注浆管,将锚索放入钻孔,进行注浆并固定锚固板;
[0017]步骤5、预应力张拉;
[0018]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定标准时,对无粘结钢绞线进行预应力张拉,安装锚固螺母限位锚固;
[0019]步骤6、锚索回收;
[0020]步骤61、太阳能加热;
[0021]在锚索支护面设置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令发电装置连接绝缘导线,利用太阳能发电持续加热电加热层使热熔材料熔化,解除锚索端部锚固力;
[0022]步骤62、锚索回收;
[0023]拆除锚固板、锚固螺母,回收无粘结钢绞线。
[0024]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锚索备料包括对符合长度要求的无粘结钢绞线进行除锈打磨,表面涂抹防腐油脂作防锈处理。
[0025]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的锚孔钻造之前还包括测量放线及钻孔定位工序。
[0026]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的注浆包括一次注浆和二次注浆。
[0027]进一步地,所述步骤5中的设定标准为混凝土强度达到75%。
[0028]进一步地,所述步骤5中使用千斤顶对无粘结钢绞线进行预应力张拉。
[0029]进一步地,所述步骤6中利用卷扬机回收无粘结钢绞线。
[003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31]1、本专利技术锚索锚固端承载板作上凹下倒圆台型通孔设计,利用无粘结钢绞线在预应力张拉时的拉拔力,通过热熔材料传递至承载板,使承载板产生轴向锚固的抵抗力和径向收缩的环向压力,有效增大了锚固体对无粘结钢绞线的锚固力。同时,承载板通过圆台型侧壁向附近的注浆体施加交汇于锚索轴线某点处的压力,一方面增大了注浆体受压应力集中区的接触面积,另一方面使注浆体对无粘结钢绞线产生径向收缩的环向压力;同时,将多股铰接的钢索的多股在末端散开,进行膨化,封入热熔材料,进一步增大了无粘结钢绞线的锚固力,并且此种结构并不防碍使用后钢索的回收;
[0032]2、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非金属材质的承载板,在预应力锚索的锚固端周围保持类岩状材质环境,以支护区域内材质的强度均衡为目标,实现热熔型锚索回收后的环境无害化与无金属化;
[0033]3、本专利技术使用太阳能作为清洁能源,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形成太阳能电源加热热熔材料,响应国家大力推广新能源应用的政策方针,同时改善传统化学电源能耗大,输电线路架设困难,发电设备维护复杂等问题。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能够持续为承载板内的电加热层供电,节省使用传统化学电源时所需要的搬运、安装、等待加热等步骤的时间,解放现场劳动力资源,节约时间和经济成本。
附图说明
[0034]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热熔型太阳能供电可回收预应力锚索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承载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作为太阳能电源为可回收锚索装置供电的区域平面分布图;
[0037]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无粘结钢绞线端部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中:
[0039]1‑
承载板、2

电加热层、3

热熔材料、4

防水隔离罩、5

无粘结钢绞线、6

绝缘导线、7

隔离套筒、8

锚固板、9

锚固螺母、10

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为清楚,下面结合附图1

3和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004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含石土质的热熔型可回收锚索的制造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应用于热熔型太阳能供电可回收预应力锚索装置,其包括以下步骤:所述热熔型太阳能供电可回收预应力锚索装置包括承载板及无粘结钢绞线,所述承载板中心设有对向圆台型通孔;电加热层固设于承载板远离锚固板一侧的圆台型通孔侧壁上;该通孔内还填充有热熔材料;无粘结钢绞线的第一端依次穿过隔离套筒及承载板通孔锚固于所述热熔材料内部,其第二端通过锚固螺母限位锚固于所述锚固板上;步骤1、进行锚索备料;对无粘结钢绞线进行除锈打磨,表面涂抹防腐油脂作防锈处理;步骤2、设置热熔装置;在隔离套筒内壁布置绝缘导线,将电加热层固定在承载板远离锚固板一侧的圆台型通孔侧壁上,连接电加热层和绝缘导线;步骤3、安装隔离套筒及锚固端;将无粘结钢绞线的一端依次穿过隔离套筒、承载板中心的对向圆台型通孔后,对无粘结钢绞线此端的多股铰接线进行分解,使其多股在末端散开,形成膨化状态;在电加热层的高度范围内填充热熔材料,使热熔材料上部粘结隔离套筒,下部完全包裹无粘结钢绞线膨化的端部,待热熔材料固结后,在热熔材料下部安装防水隔离罩;步骤4、锚孔钻造,置入预应力锚索;锚孔钻造,在制作好的锚索侧面绑缚注浆管,将锚索放入钻孔,进行注浆并固定锚固板;步骤5、预应力张拉;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定标准时,对无粘结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洪波李水江叶永康曾威翔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环投增城环保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