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束模具模条开合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42798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线束模具模条开合机构,包括上模板和下模板;模条,通过卡扣结构固定在下模板上表面,模条上方转动设有盖板,盖板与模条贴合时能形成供线束穿过的压线孔,上模板能下降至与下模板相抵合模以压紧盖板与模条;第一顶出机构,部分升降活动穿设于下模板,第一顶出机构顶部能上升至穿出模条,并将盖板顶开;第二顶出机构,部分升降活动穿设于下模板,第二顶出机构顶部能上升至与模条相抵;当第一顶出机构将盖板顶开后,第二顶出机构移动以解除卡扣结构对模条的固定,并能继续上升将模条顶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线束模具模条开合机构,注塑完成后将盖板和模条按顺序顶开,再取出产品,可以避免拉伤线束,降低产品不良率。品不良率。品不良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束模具模条开合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
,特别是涉及一种线束模具模条开合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大部分的塑料线束都是通过注塑工艺加工而成的,线束模具运用领域广泛,针对线束外观要求较高的产品,线束在模具中摆放安全和如何避免压线极为重要,
[0003]目前,现有生产过程中,线束都需要人工手动摆放到模具中,人工不好操作,安全隐患大;将线束直接放入模具,对摆放方式要求很高,如果摆放不好,在合模时容易压线,线束被夹紧后再开模取出产品时,容易将线束拉伤损坏,产品不良率很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线束模具模条开合机构,将线束通过盖板和模条固定,注塑完成后将盖板和模条按顺序顶开,再取出产品,可以避免拉伤线束,降低产品不良率,提高加工效率。
[0005]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线束模具模条开合机构,包括上模板和下模板,上模板设于下模板上方并能相对下模板升降活动;模条,通过卡扣结构固定在下模板上表面,模条上方转动设有盖板,盖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束模具模条开合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板(100)和下模板(110),所述上模板(100)设于所述下模板(110)上方并能相对所述下模板(110)升降活动;模条(200),通过卡扣结构(220)固定在所述下模板(110)上表面,所述模条(200)上方转动设有盖板(210),所述盖板(210)与所述模条(200)贴合时能形成供线束穿过的压线孔,所述上模板(100)能下降至与所述下模板(110)相抵合模以压紧所述盖板(210)与所述模条(200);第一顶出机构(300),部分升降活动穿设于所述下模板(110),所述第一顶出机构(300)顶部能上升至穿出所述模条(200),并将所述盖板(210)顶开;第二顶出机构(400),部分升降活动穿设于所述下模板(110),所述第二顶出机构(400)顶部能上升至与所述模条(200)相抵;当所述第一顶出机构(300)将所述盖板(210)顶开后,所述第二顶出机构(400)移动以解除所述卡扣结构(220)对所述模条(200)的固定,并能继续上升将所述模条(200)顶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束模具模条开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210)上设有第一压线槽(211),所述模条(200)上设有第二压线槽(201),所述盖板(210)转动至与所述模条(200)贴合时,所述第一压线槽(211)与所述第二压线槽(201)配合形成所述压线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线束模具模条开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板(110)上设有型腔(111)以注塑成型,所述压线孔与所述型腔(111)连通,所述线束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压线孔内,另一端伸入所述型腔(111)中,以便注塑时将线束和注塑产品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束模具模条开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出机构(300)包括第一顶杆(310)和顶板(320),所述顶板(320)升降活动设于所述下模板(110)下方,所述模条(200)上贯穿设有第一顶出孔(202);所述第一顶杆(310)下端固定连接于所述顶板(320)上,上端伸入所述第一顶出孔(202)并能沿所述第一顶出孔(202)升降,所述第一顶杆(310)能随所述顶板(320)上升以将所述盖板(210)顶开。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线束模具模条开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条(200)侧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盛兴才秦菲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天麟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