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减震垫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4241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减震垫片,涉及减震垫片技术领域,该汽车减震垫片,包括垫片本体以及垫片本体底部设置的背胶层,所述垫片本体的内腔为缓冲腔,垫片本体包括第一减震部、第二减震部和第三减震部,第一减震部、第二减震部和第三减震部从内向外依次设置,第一减震部通过第一凹陷缓冲部与第二减震部衔接成一体结构,第二减震部通过第二凹陷缓冲部与第三减震部衔接成一体结构,第三减震部底部沿轴向对称设置排气槽,第一减震部、第二减震部和第三减震部外壁均沿轴向对称设置缓冲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减震部、第二减震部、第三减震部、第一凹陷缓冲部和第二凹陷缓冲部,解决了汽车减震垫片在使用过程中弹力不佳,排气不均匀的问题。不均匀的问题。不均匀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减震垫片


[0001]本技术涉及减震垫片
,具体为一种汽车减震垫片。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减震垫片和减震器、减震弹簧一样,是可以辅助起到减震和缓冲的作用的,减少噪音,由于车门、引擎盖和后备箱的门体、盖体上均布置了电路、电子器件,因此关闭门体时用力过度必然会损伤到内部电路的稳定性。
[0003]目前市面上也出现部分减震产品,但是在排气、弹力方面设计不足,为了进一步改善产品质量防护门体和盖体,我们提供了一种汽车减震垫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减震垫片,改善了排气性能和弹力性能,提高了产品质量,本产品解决了汽车减震垫片在使用过程中弹力不佳,排气不均匀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减震垫片,包括垫片本体以及垫片本体底部设置的背胶层,所述垫片本体的内腔为缓冲腔,所述垫片本体包括第一减震部、第二减震部和第三减震部,所述第一减震部、第二减震部和第三减震部从内向外依次设置,所述第一减震部通过第一凹陷缓冲部与第二减震部衔接成一体结构,所述第二减震部通过第二凹陷缓冲部与第三减震部衔接成一体结构,所述第三减震部底部沿轴向对称设置排气槽,所述第一减震部、第二减震部和第三减震部外壁均沿轴向对称设置缓冲槽。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减震部的顶部设置一圈防撞凸块。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减震部、第二减震部和第三减震部的顶部均为平面。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凹陷缓冲部和第二凹陷缓冲部均呈C型向下凹陷。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减震部内壁顶部设置加强筋。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减震部与第二减震部之间由第一凹陷缓冲部形成供第一减震部可弹性伸缩的环形区域。
[0013]优选的,所述第二减震部与第三减震部之间由第二凹陷缓冲部形成供第二减震部弹性伸缩的环形区域。
[0014]优选的,所述垫片本体的内壁为向内折叠的波纹壁面。
[0015]优选的,所述缓冲槽为环形槽,且缓冲槽的圆心经过垫片本体的轴线。
[0016](三)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减震垫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8]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减震部、第二减震部、第三减震部、第一凹陷缓冲部和第二凹陷缓冲部组成一体的垫片本体,为硅胶材质,具有高弹性,安装后对门体和盖体的关闭具有缓冲减震效果;
[0019]通过沿垫片本体轴向对称设置排气槽,达到均匀排气的效果,避免一侧受气体气压的冲力过大;
[0020]通过设置第一减震部、第二减震部、第三减震部、第一凹陷缓冲部和第二凹陷缓冲部并沿垫片本体轴向对称设置缓冲槽,提高了产品的弹力,缓冲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立体图;
[0022]图2为本技术正剖图;
[0023]图3为本技术俯视图;
[0024]图4为本技术仰视图。
[0025]图中:1、垫片本体;11、第一减震部;12、第二减震部;13、第三减震部;131、排气槽;14、第一凹陷缓冲部;15、第二凹陷缓冲部;2、背胶层;3、缓冲槽;4、防撞凸块;5、加强筋;6、缓冲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减震垫片,包括垫片本体1以及垫片本体1底部设置的背胶层2,垫片本体1的内腔为缓冲腔6,安装便捷,直接黏贴,垫片本体1为硅胶材质,结实耐用,用于安装在汽车的车门、引擎盖或后备箱位置,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避免在关闭过程中震动过大引起内部电路受损,且避免长期磨损出现坑痕,有效保护车体;
[0028]垫片本体1包括第一减震部11、第二减震部12和第三减震部13,第二减震部12为环形并环绕第一减震部11设置,第三减震部13为环形并环绕第二减震部12设置,第一减震部11、第二减震部12和第三减震部13从内向外依次设置,第一减震部11通过第一凹陷缓冲部14与第二减震部12衔接成一体结构,第二减震部12通过第二凹陷缓冲部15与第三减震部13衔接成一体结构,第三减震部13底部沿轴向对称设置排气槽131;
[0029]利用排气槽131向四周均匀少量排出气体,不仅通过排气过程减轻冲击,且排气均匀,避免垫片本体1一侧受较大气体压力后涨开脱落,设计四组排气槽131相对于市面上原先设计一组排气槽来说排气的气压分布更加均匀,受力也更加均匀,四组排气槽131的单一排气槽131的宽度相对于原先一组排气槽设计的排气槽宽度会变窄一点,在排气量等同的情况下改善了排气的方向,即四组排气槽131的排气量等于原先一组排气槽的排气量,第一减震部11、第二减震部12和第三减震部13外壁均沿轴向对称设置缓冲槽3,缓冲槽3提高缓冲过程中的弹性,使用后关闭车门、盖体时,降低撞击有效静音。
[003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第一减震部11的顶部设置一圈防撞凸块4减轻第一减震部11的磨损,同时在需要的情况下第二减震部12和第三减震部13的顶部也可增加防撞凸块4的设计。
[003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第一减震部11、第二减震部12和第三减震部13的顶部均为平面,增大缓冲过程中的接触面积。
[003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第一凹陷缓冲部14和第二凹陷缓冲部15均呈C型向下凹陷,提高缓冲的弹性。
[003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第一减震部11内壁顶部设置加强筋5。
[003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第一减震部11与第二减震部12之间由第一凹陷缓冲部14形成供第一减震部11可弹性伸缩的环形区域,提升了产品的弹性。
[003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第二减震部12与第三减震部13之间由第二凹陷缓冲部15形成供第二减震部12弹性伸缩的环形区域,提升了产品的弹性。
[003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垫片本体1的内壁为向内折叠的波纹壁面,波纹壁面具有高弹性。
[003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缓冲槽3为环形槽,且缓冲槽3的圆心经过垫片本体1的轴线。
[003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减震垫片,包括垫片本体(1)以及垫片本体(1)底部设置的背胶层(2),所述垫片本体(1)的内腔为缓冲腔(6),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本体(1)包括第一减震部(11)、第二减震部(12)和第三减震部(13),所述第一减震部(11)、第二减震部(12)和第三减震部(13)从内向外依次设置,所述第一减震部(11)通过第一凹陷缓冲部(14)与第二减震部(12)衔接成一体结构,所述第二减震部(12)通过第二凹陷缓冲部(15)与第三减震部(13)衔接成一体结构,所述第三减震部(13)底部沿轴向对称设置排气槽(131),所述第一减震部(11)、第二减震部(12)和第三减震部(13)外壁均沿轴向对称设置缓冲槽(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减震垫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部(11)的顶部设置一圈防撞凸块(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减震垫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部(11)、第二减震部(12)和第三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阎炳光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高昭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