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磨的转炉加料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3992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磨的转炉加料口,包括加料口壳体、阻料筋板和滞料槽,所述加料口壳体顶端的一侧设有第一进水管,所述加料口壳体底端的一侧设有第一出水管,所述加料口壳体侧壁的中部镶嵌有第二进水管和第二出水管。该耐磨的转炉加料口,通过阻料筋板与滞料槽的设置,在物料从料仓下滑流经转炉加料口时,部分物料即会被阻料筋板阻滞在滞料槽内,并填满滞料槽形成物料磨损层,后续下料时,新的物料即会在物料磨损层上面滑过进入转炉,避免了下滑的物料直接与转炉加料口本体接触摩擦,大大降低了物料下滑对转炉加料口的摩擦伤害,有效提高转炉加口的使用寿命。提高转炉加口的使用寿命。提高转炉加口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磨的转炉加料口


[0001]本技术属于冶金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耐磨的转炉加料口。

技术介绍

[0002]转炉炼钢已成为现今炼钢行业主要炼钢工艺,在转炉炼钢过程中需要向转炉内加入石灰、白云石、烧结矿、球团矿等物料,这些物料是通过转炉料仓经下料流管至转炉加料口,然后进入转炉炉内。在转炉加料过程中,物料在重力作用下滑,对与之接触的物体有着较大的摩擦损伤,而转炉加料口距转炉炉口较近,与转炉烟罩焊接在一起,内部有水冷系统,如果磨损过度即会导致漏水,对转炉生产存在着安全隐患,此时需要停炉检修,影响转炉正常的作业周期,为此,提出一种耐磨的转炉加料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耐磨的转炉加料口,具备可以有效解决转炉加料口易磨损的难题,延长转炉检修周期,稳定转炉生产效率等的优点,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磨的转炉加料口,包括加料口壳体、阻料筋板和滞料槽,所述加料口壳体顶端的一侧设有第一进水管,所述加料口壳体底端的一侧设有第一出水管,所述加料口壳体侧壁的中部镶嵌有第二进水管和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二进水管和第二出水管的另一端延伸至加料口壳体的外侧,所述加料口壳体的内壁均匀连接有阻料筋板,所述加料口壳体的内壁均匀设有滞料槽,且所述阻料筋板与滞料槽交替设置,所述滞料槽的高度是30

50mm,通过阻料筋板与滞料槽的设置,在物料从料仓下滑流经转炉加料口时,部分物料即会被阻料筋板阻滞在滞料槽内,并填满滞料槽形成物料磨损层,后续下料时,新的物料即会在物料磨损层上面滑过进入转炉,避免了下滑的物料直接与转炉加料口本体接触摩擦,大大降低了物料下滑对转炉加料口的摩擦伤害,有效提高转炉加口的使用寿命。
[0005]进一步,所述加料口壳体的内腔设有冷却腔,所述冷却腔的一端与第一进水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冷却腔的另一端与第一出水管的一端连接,且所述冷却腔的形状是螺旋型,通过冷却腔形状的设置,提高了冷却液与加料口壳体的接触面积,便于物料的降温。
[0006]进一步,所述加料口壳体的内壁设有定位槽,所述加料口壳体的内部均匀设有连接管一和连接管二,所述定位槽位于连接管一和连接管二的内侧,所述连接管一的一端延伸至第二进水管的内腔内,所述连接管二的一端延伸至第二出水管的内腔内。
[0007]进一步,所述阻料筋板采用厚度15

25mm,宽度30

40mm的低合金钢板,所述阻料筋板与物料下落方向垂直,所述阻料筋板是中空的,且所述阻料筋板的内腔均匀连接有加强柱,通过加强柱的设置,可以提高阻料筋板的强度,便于阻料筋板的使用,所述阻料筋板侧壁的一侧设有开槽,开槽内腔的中部连接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与定位槽的内腔适配,通过分隔板与定位槽的设置,便于确定阻料筋板的位置,使阻料筋板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加料口
壳体固定的过程中,进水口与连接管一可以紧密贴合,排水口可以与连接管二紧密贴合,冷却液可以在阻料筋板的内腔内流动,提高物料降低的速度,且所述分隔板把开槽的内腔分为进水口和排水口,所述进水口的外表面与连接管一的另一端紧密贴合,所述排水口的外表面与连接管二的另一端紧密贴合。
[0008]有益效果:
[0009]1、该耐磨的转炉加料口,通过阻料筋板与滞料槽的设置,在物料从料仓下滑流经转炉加料口时,部分物料即会被阻料筋板阻滞在滞料槽内,并填满滞料槽形成物料磨损层,后续下料时,新的物料即会在物料磨损层上面滑过进入转炉,避免了下滑的物料直接与转炉加料口本体接触摩擦,大大降低了物料下滑对转炉加料口的摩擦伤害,有效提高转炉加口的使用寿命。
[0010]2、该耐磨的转炉加料口,通过分隔板与定位槽的设置,便于确定阻料筋板的位置,使阻料筋板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加料口壳体固定的过程中,进水口与连接管一可以紧密贴合,排水口可以与连接管二紧密贴合,冷却液可以在阻料筋板的内腔内流动,提高物料降低的速度。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结构正面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结构图1剖面示意图;
[0013]图3为本技术结构加料口壳体剖面示意图;
[0014]图4为本技术结构阻料筋板示意图;
[0015]图5为本技术结构阻料筋板剖面示意图。
[0016]图中:1、加料口壳体;2、加强柱;3、冷却腔;4、阻料筋板;5、滞料槽;6、第一进水管;7、第二进水管;8、第二出水管;9、第一出水管;10、定位槽;11、连接管二;12、连接管一;13、排水口;14、进水口;15、分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请参阅图1,一种耐磨的转炉加料口,包括加料口壳体1、阻料筋板4和滞料槽5,加料口壳体1顶端的一侧设有第一进水管6,加料口壳体1底端的一侧设有第一出水管9,加料口壳体1侧壁的中部镶嵌有第二进水管7和第二出水管8,第二进水管7和第二出水管8的另一端延伸至加料口壳体1的外侧,加料口壳体1的内壁均匀连接有阻料筋板4,加料口壳体1的内壁均匀设有滞料槽5,且阻料筋板4与滞料槽5交替设置,滞料槽5的高度是30

50mm,通过阻料筋板4与滞料槽5的设置,在物料从料仓下滑流经转炉加料口时,部分物料即会被阻料筋板阻滞在滞料槽内,并填满滞料槽形成物料磨损层,后续下料时,新的物料即会在物料磨损层上面滑过进入转炉,避免了下滑的物料直接与转炉加料口本体接触摩擦,大大降低了物料下滑对转炉加料口的摩擦伤害,有效提高转炉加口的使用寿命。
[0019]请参阅图2,加料口壳体1的内腔设有冷却腔3,冷却腔3的一端与第一进水管6的一端连接,冷却腔3的另一端与第一出水管9的一端连接,且冷却腔3的形状是螺旋型,通过冷却腔3形状的设置,提高了冷却液与加料口壳体的接触面积,便于物料的降温。
[0020]请参阅图3,加料口壳体1的内壁设有定位槽10,加料口壳体1的内部均匀设有连接管一12和连接管二11,定位槽10位于连接管一12和连接管二11的内侧,连接管一12的一端延伸至第二进水管7的内腔内,连接管二11的一端延伸至第二出水管8的内腔内。
[0021]请参阅图4和5,阻料筋板4采用厚度15

25mm,宽度30

40mm的低合金钢板,阻料筋板4与物料下落方向垂直,阻料筋板4是中空的,且阻料筋板4的内腔均匀连接有加强柱2,通过加强柱2的设置,可以提高阻料筋板4的强度,便于阻料筋板4的使用,阻料筋板4侧壁的一侧设有开槽,开槽内腔的中部连接有分隔板15,分隔板15与定位槽10的内腔适配,通过分隔板15与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磨的转炉加料口,包括加料口壳体(1)、阻料筋板(4)和滞料槽(5),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料口壳体(1)的内腔设有冷却腔(3),所述冷却腔(3)的一端与第一进水管(6)的一端连接,所述冷却腔(3)的另一端与第一出水管(9)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进水管(6)和第一出水管(9)的另一端均贯穿加料口壳体(1)的侧壁并延伸至加料口壳体(1)的外侧,所述加料口壳体(1)的内壁均匀连接有阻料筋板(4),所述加料口壳体(1)的内壁均匀设有滞料槽(5),且所述阻料筋板(4)与滞料槽(5)交替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的转炉加料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腔(3)的形状是螺旋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的转炉加料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料口壳体(1)的内壁设有定位槽(10),所述加料口壳体(1)的内部均匀设有连接管一(12)和连接管二(11),所述定位槽(10)位于连接管一(12)和连接管二(11)的内侧,所述加料口壳体(1)侧壁的中部镶嵌有第二进水管(7)和第二出水管(8),所述第二进水管(7)和第二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春灿武郁璞孙拓李帅田云生代继伟李大伟杨振杰庞少伟赵天阳赵红艳
申请(专利权)人:安阳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