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餐厨垃圾沥液恒温生物降盐发酵箱,包括箱体,箱体的入料端设置有入料管,箱体的出料端设置有出料管,箱体内设有若干个依次排列的发酵池,发酵池之间分别通过隔板彼此隔开,隔板从入料端到出料端高度依次降低,每个隔板都与箱体的顶部盖体之间留有间隙,顶部盖体上向发酵池内延伸设有与发酵池一一对应的阻流板,箱体内的底部设有曝气装置、加热装置、温度传感器和排污口,曝气装置、加热装置和温度传感器分别连接有控制器,曝气装置连接有气源;沥液和好氧菌种进入箱体内,依次通过发酵池反应,通过曝气装置间歇的进行曝气,通过加热装置使发酵池始终保持最佳的发酵温度,最后从出料管排出,排污口方便将残渣进行排出。进行排出。进行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餐厨垃圾沥液恒温生物降盐发酵箱
[0001]本技术涉及餐厨垃圾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餐厨垃圾沥液恒温生物降盐发酵箱。
技术介绍
[0002]餐厨垃圾主要由厨房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和餐桌上吃剩的食品(不含泔水)两部分组成,是居民在生活消费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固体废弃物。餐厨垃圾含水率较高,流动性较大,容易泄漏,造成二次污染,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并且餐厨垃圾中大量的水不利于垃圾的运输,更不利于垃圾的焚烧处理。现有的餐厨垃圾在压榨后会产生大量垃圾沥液,由于沥液中含有大量的微小颗粒垃圾,因此不能直接当成污水排放,需要对其进行生物降盐发酵处理,而现有的发酵处理设备发酵不彻底,降盐处理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降盐处理发酵充分的餐厨垃圾沥液恒温生物降盐发酵箱。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餐厨垃圾沥液恒温生物降盐发酵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入料端设置有入料管,所述箱体的出料端设置有出料管,所述箱体内设有若干个依次排列的发酵池,所述发酵池之间分别通过隔板彼此隔开,所述隔板从入料端到出料端高度依次降低,每个所述隔板都与所述箱体的顶部盖体之间留有间隙,所述顶部盖体上向所述发酵池内延伸设有与所述发酵池一一对应的阻流板,所述箱体内的底部设有曝气装置、加热装置、温度传感器和排污口,所述曝气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和所述温度传感器分别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曝气装置连接有气源。
[0005]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阻流板位于每个所述发酵池的中部,所述阻流板的底部低于所述隔板的顶部。
[000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曝气装置包括与所述气源连通的曝气管,所述曝气管上位于每个所述发酵池内分别设置有曝气喷头,所述曝气管上设置有气体流量阀,所述气体流量阀连接所述控制器。
[000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排污口上可拆卸安装有排污阀。
[000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加热装置为铺设在所述发酵池底部的S型加热管,每个所述发酵池内的所述加热管相互连通。
[0009]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餐厨垃圾沥液恒温生物降盐发酵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入料端设置有入料管,所述箱体的出料端设置有出料管,所述箱体内设有若干个依次排列的发酵池,所述发酵池之间分别通过隔板彼此隔开,所述隔板从入料端到出料端高度依次降低,每个所述隔板都与所述箱体的顶部盖体之间留有间隙,所述顶部盖体上向所述发酵池内延伸设有与所述发酵池一一对应的阻流板,所述箱体内的底部设有曝气装置、加热装置、温度传感器和排污口,所述曝气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和所述温度传感器分别连接有
控制器,所述曝气装置连接有气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经过压榨的餐厨垃圾沥液和好氧菌种从所述入料管进入所述箱体内,首先流入第一个所述发酵池,在位于第一个所述发酵池内的所述阻流板的作用下,沥液和好氧菌种在第一个所述发酵池内充分反应,通过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曝气装置间歇的进行曝气,通过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对发酵液进行加热,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控制器配合使所述发酵池始终保持最佳的发酵温度,直至从第一个所述发酵池通过所述隔板溢流进入第二个所述发酵池,然后依次进入最后一个所述发酵池进行发酵后从所述出料管排出,所述排污口方便将反应残渣进行排出。
附图说明
[0010]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中:
[001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
[0013]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横向剖视图;
[0014]图4是图3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5]图中:1
‑
箱体;2
‑
入料管;3
‑
出料管;4
‑
发酵池;5
‑
隔板;6
‑
阻流板;7
‑
温度传感器;8
‑
曝气管;9
‑
曝气喷头;10
‑
排污阀;11
‑
加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技术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0017]如图1至图4所示,餐厨垃圾沥液恒温生物降盐发酵箱,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的入料端设置有入料管2,所述箱体1的出料端设置有出料管3,所述箱体1内设有若干个依次排列的发酵池4,所述发酵池4之间分别通过隔板5彼此隔开,所述隔板5从入料端到出料端高度依次降低,每个所述隔板5都与所述箱体1的顶部盖体之间留有间隙,所述顶部盖体上向所述发酵池4内延伸设有与所述发酵池4一一对应的阻流板6,所述箱体1内的底部设有曝气装置、加热装置、温度传感器7和排污口,所述曝气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和所述温度传感器7分别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曝气装置连接有气源;经过压榨的餐厨垃圾沥液和好氧菌种从所述入料管2进入所述箱体1内,首先流入第一个所述发酵池4,液体流向见图2中的箭头所示,在位于第一个所述发酵池4内的所述阻流板6的作用下,沥液和好氧菌种在第一个所述发酵池4内充分反应,通过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曝气装置间歇的进行曝气,通过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对发酵液进行加热,所述温度传感器7和所述控制器配合使所述发酵池4始终保持最佳的发酵温度,直至从第一个所述发酵池4通过所述隔板5溢流进入第二个所述发酵池4,然后依次进入最后一个所述发酵池4进行发酵后从所述出料管排出,总共发酵周期为六天,本实施例中设有六个所述发酵池4,根据发酵情况可以适当增加或者减少所述发酵池4的数量,并不限于本实施例中的六个所述发酵池4,所述排污口方便将反应残渣进行排出。
[0018]如图2所示,所述阻流板6位于每个所述发酵池4的中部,所述阻流板6的底部低于所述隔板5的顶部。所述阻流板6位于所述顶部盖体上,有效的阻止了沥液直接从前端的所述发酵池4流入后端的所述发酵池4,使沥液必须流经所述发酵池4的底部进行发酵然后再溢流到下一个所述发酵池4。
[0019]如图2所示,所述曝气装置包括与所述气源连通的曝气管8,所述曝气管8上位于每个所述发酵池4内分别设置有曝气喷头9,所述曝气管8上设置有气体流量阀,所述气体流量阀连接所述控制器。所述曝气装置将氧气通入所述发酵池4中,使好氧菌种充分发酵,所述控制器可以控制曝气流量,所述曝气喷头9将气体均匀的喷洒入所述发酵池4内,每个所述发酵池4内均设有一个所述曝气喷头9,所述控制器按照设定好的曝气量和周期进行自动曝气。
[0020]如图2所示,所述排污口上可拆卸安装有排污阀10。每个所述发酵池4的底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餐厨垃圾沥液恒温生物降盐发酵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入料端设置有入料管,所述箱体的出料端设置有出料管,所述箱体内设有若干个依次排列的发酵池,所述发酵池之间分别通过隔板彼此隔开,所述隔板从入料端到出料端高度依次降低,每个所述隔板都与所述箱体的顶部盖体之间留有间隙,所述顶部盖体上向所述发酵池内延伸设有与所述发酵池一一对应的阻流板,所述箱体内的底部设有曝气装置、加热装置、温度传感器和排污口,所述曝气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和所述温度传感器分别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曝气装置连接有气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餐厨垃圾沥液恒温生物降盐发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健,蔡泳,
申请(专利权)人:寰链上海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