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颗粒成核同步脱氮除磷一体化装置及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13587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7 01: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污泥颗粒成核同步脱氮除磷一体化装置及控制方法,涉及领域,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由下而上分别设置有厌氧混凝区、好氧反应区、沉淀区、排泥区、搅拌装置,所述厌氧混凝区底部设有压力传感器,厌氧混凝和好氧反应区之间设置有第一隔板,第一隔板的一端的上方设置有进风管道,进风管道连接第一曝气头与第二曝气头,第一曝气头朝向正上方,第二曝气头朝向第一隔板;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污泥成核后形成一个内部缺氧外部好养的环境,好氧硝化缺氧反硝化去除氮,厌氧释磷好氧吸磷去除磷,同时活性污泥会消耗有机物,且会吸附一部分悬浮物。且会吸附一部分悬浮物。且会吸附一部分悬浮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泥颗粒成核同步脱氮除磷一体化装置及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城市污水处理领域,具体的是一种污泥颗粒成核同步脱氮除磷一体化装置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发展,对污水处理的要求也逐渐增高。目前传统的脱氮除磷工艺虽能具有一定的处理效果,但是也有其难以克服的缺点。
[0003](1)出水水质难以保证。脱氮和除磷对泥龄,好氧停留时间时间的要求相反。聚磷菌厌氧释磷时因受硝酸盐影响,释磷效果不好,导致聚磷菌吸磷效果不好,导致脱氮除磷效果不理想。
[0004](2)碳源消耗量过大。传统污水处理工艺常采用厌氧硝化好氧反硝化除氮,释磷吸磷的方式除磷,污水与从好氧池回流的污泥进入厌氧池除磷反应消耗碳源,然后进入缺氧池,而池中反硝化细菌需以有机物为碳源进行反硝化反应,因此常需向厌氧池中投入大量碳源来维持反应正常运行。并且,前期预处理除磷,在混凝沉淀过程,大量碳源被沉淀而无法正常参加污水处理过程,因此前置除磷工艺常需要后期投入大量碳源。大量碳源投加造成COD偏高,难以保证出水水质。
[0005](3)产泥量大。申请专利号201910520371.5提出了一种PVA生物膜处理城镇污水减泥脱氮的方法,通过PVA生物膜筛选微生物成膜,减少多余微生物及相应代谢产物以减少产泥量。但是,该方法较低的产泥量不利于磷的去除。因此,设计一种碳源投加量少、产泥量低且处理高效的装置是迫在眉睫的。
[0006](4)水污泥回流动力成本高。申请号202010696013.2提出了一种连续流测流污泥发酵同步脱氮除磷的装置和方法,该工艺虽然采取发酵污泥来减少产泥量,但是在污水处理过程中,设置了大量污泥回流泵,硝化液回流泵来推动污水的流动与污泥回流,增加运行费用且浪费能源。
[0007](5)占地面积大。社会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用地不断增多,土地资源日渐紧张。而传统污水处理系统往往需要在同一平面内设置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二沉池等污水处理构建物,这已不适用于用地紧张的大背景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泥颗粒成核同步脱氮除磷一体化装置及控制方法。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10]一种污泥颗粒成核同步脱氮除磷一体化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由下而上分别设置有厌氧混凝区、好氧反应区、沉淀区、排泥区、搅拌装置;
[0011]所述厌氧混凝区底部设有压力传感器,厌氧混凝和好氧反应区之间设置有第一隔板,第一隔板的一端的上方设置有进风管道,进风管道连接第一曝气头与第二曝气头,第一
曝气头朝向正上方,第二曝气头朝向第一隔板;
[0012]所述好氧反应区内设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一端连接至箱体顶部,第二隔板的另一端倾斜向下连接至箱体侧壁,倾斜角度为50
°‑
60
°

[0013]所述好氧反应区和沉淀区之间设置有第三隔板,第三隔板连接至箱体的顶部中段,第三隔板的另一端倾斜朝下,倾斜角度为50
°‑
60
°
,第三隔板连接至箱体顶部的一端的板面上设置有出水小口;
[0014]所述箱体内设置有第四隔板,第四隔板与第三隔板倾斜向下的一端相连并垂直向下连接至第一隔板倾斜向下的一端,第四隔板将箱体的侧壁与厌氧混凝区、好氧反应区隔开形成一条由沉淀区直通箱体底部的通道;
[0015]所述箱体的侧壁底部开口作为装置的进水口和加药入口,箱体侧壁顶端开口为出水口,厌氧混凝区右侧设置有排泥区,排泥区处设有阀门,排泥区通道内设置有刮泥设备;
[0016]所述箱体还包括自动控制器,进水泵、加药泵、进水阀门、止回阀、加药阀门、自动阀门、鼓风阀门、压力传感器均与自动控制器连接,由自动控制器控制;
[0017]所述箱体的底部一侧设置有进水管道、鼓风机与加药罐,进水管道通过所述进水泵、进水阀门、止回泵与进水口相连,鼓风机通过鼓风阀门与进风管道相连,加药罐通过加药泵、加药阀门与进药口相连,出水管道连接有水质分析仪。
[0018]进一步地,所述厌氧混凝区、好氧反应区和沉淀区三者的体积比为1:10:1。
[0019]进一步地,所述搅拌装置设置在箱体的顶部,搅拌装置包括搅拌杆,搅拌杆由箱体顶部直通到箱体底部,搅拌杆的表面设置有第一搅拌扇叶、第二搅拌扇叶、第三搅拌扇叶、第四搅拌扇叶、第五搅拌扇叶、第六搅拌扇叶,第一搅拌扇叶设置于厌氧混凝区内,第二搅拌扇叶、第三搅拌扇叶、第四搅拌扇叶、第五搅拌扇叶、第六搅拌扇叶设置于好氧反应区内。
[002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板的一端连接至箱体的侧壁,第一隔板的另一端倾斜向下,倾斜角度为7
°‑
12
°
,第一隔板连接至侧壁的一端的板面上设置有三排出水小口,第一隔板倾斜向下的一端的上方设置有进风管道。
[0021]进一步地,所述箱体与进水口之间设有流量计,所述鼓风机与进风管道之间设有进风流量计,所述加药罐与加药入口之间设有流量计。
[0022]一种污泥颗粒成核同步脱氮除磷的方法,由上述装置执行,包括以下步骤:
[0023]S1、污水通过进水口首先进入到厌氧混凝区,同时从沉淀区自动驱回流的污泥也进入到厌氧混凝区,药剂通过进药口并入进水口送至箱体,进药流量控制在0.1

0.15L/h,利用搅拌装置搅拌,使污水和污泥呈流化状态,流化状态的水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h,污水与药品进行混凝反应,微生物絮体形成颗粒,使得污泥成核,并因重量增加而沉降,同时,底端化学除磷剂进行了对原水中P的去除,与对微生物厌氧释磷时产生的P的去除,然后通过出水小口进入到好氧反应区;
[0024]S2、污水由厌氧混凝区进入到好氧反应区,此时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0h;在曝气装置的曝气动力,第二搅拌扇叶、第三搅拌扇叶、第四搅拌扇叶、第五搅拌扇叶、第六搅拌扇叶的搅拌作用和第二隔板的阻挡作用下,整个区域污水呈流化状态;通过搅拌扇叶搅动,外加曝气装置与隔板的作用,使得好氧反应区内呈现上部清水区,下部浑浊区的双缺氧

好氧区;
[0025]处理完的污泥一部分过第一隔板上的出水小口进入到厌氧混凝区,还有一部分通
过内循环,利用重力作用再次进行脱氮除磷过程;
[0026]S3、污水从好氧反应区由第三隔板的出水小口进入到沉淀区,此时水流不湍急,在第三隔板的作用下,污水在沉淀区完成泥水分离,澄清水从上部区域通过出水口流出,成核污泥利用重力作用通过通道至厌氧混凝区,当压力传感器数值达到设定值时,信号传递到自动控制器,此时首先进水泵、加药泵关闭,然后进水阀门、加药阀门、鼓风阀门关闭,然后自动化阀门打开,启动刮泥设备,利用水压和水流冲力从排泥区进行排泥,排泥周期为10d;
[0027]S4、水质分析仪实时监测出水,若出水P高于0.5mg/L,信息传递到自动控制器,根据P浓度调节加药罐除磷药剂的加药流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泥颗粒成核同步脱氮除磷一体化装置,包括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由下而上分别设置有厌氧混凝区(1)、好氧反应区(2)、沉淀区(3)、排泥区(4)、搅拌装置(5);所述厌氧混凝区(1)底部设有压力传感器(9),厌氧混凝(1)和好氧反应区(2)之间设置有第一隔板,第一隔板的一端的上方设置有进风管道,进风管道连接第一曝气头(8a)与第二曝气头(8b),第一曝气头(8a)朝向正上方,第二曝气头(8b)朝向第一隔板;所述好氧反应区(2)内设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一端连接至箱体顶部,第二隔板的另一端倾斜向下连接至箱体侧壁,倾斜角度为50
°‑
60
°
;所述好氧反应区(2)和沉淀区(3)之间设置有第三隔板,第三隔板连接至箱体的顶部中段,第三隔板的另一端倾斜朝下,倾斜角度为50
°‑
60
°
,第三隔板连接至箱体顶部的一端的板面上设置有第二出水小口(6b);所述箱体内设置有第四隔板,第四隔板与第三隔板倾斜向下的一端相连并垂直向下连接至第一隔板倾斜向下的一端,第四隔板将箱体的侧壁与厌氧混凝区(1)、好氧反应区(2)隔开形成一条由沉淀区(3)直通箱体底部的通道;所述箱体的侧壁底部开口作为装置的进水口和加药入口,箱体侧壁顶端开口为出水口,厌氧混凝区(1)右侧设置有排泥区(4),排泥区(4)处设有阀门(10),排泥区(4)通道内设置有刮泥设备(11);所述箱体还包括自动控制器(25),进水泵(15)、加药泵(23)、进水阀门(16)、止回阀(18)、加药阀门(24)、自动阀门(10)、鼓风阀门(20)、压力传感器(9)均与自动控制器(25)连接,由自动控制器(25)控制;所述箱体的底部一侧设置有进水管道(12)、鼓风机(19)与加药罐(22),进水管道(12)通过所述进水泵(15)、进水阀门(16)、止回泵(18)与进水口相连,鼓风机(19)通过鼓风阀门(20)与进风管道相连,加药罐(22)通过加药泵(23)、加药阀门(24)与进药口相连,出水管道连接有水质分析仪(2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颗粒成核同步脱氮除磷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混凝区(1)、好氧反应区(2)和沉淀区(3)三者的体积比为1:10: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颗粒成核同步脱氮除磷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装置(5)设置在箱体的顶部,搅拌装置(5)包括搅拌杆,搅拌杆由箱体顶部直通到箱体底部,搅拌杆的表面设置有第一搅拌扇叶(7a)、第二搅拌扇叶(7b)、第三搅拌扇叶(7c)、第四搅拌扇叶(7d)、第五搅拌扇叶(7e)、第六搅拌扇叶(7f),第一搅拌扇叶(7a)设置于厌氧混凝区(1)内,第二搅拌扇叶(7b)、第三搅拌扇叶(7c)、第四搅拌扇叶(7d)、第五搅拌扇叶(7e)、第六搅拌扇叶(7f)设置于好氧反应区(2)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颗粒成核同步脱氮除磷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的一端连接至箱体的侧壁,第一隔板的另一端倾斜向下,倾斜角度为7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潇周宇琦于江华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