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直送出系统送端交流故障的频率稳定控制方法及介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135870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7 01: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柔直送出系统送端交流故障的频率稳定控制方法及介质,所述频率稳定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频率稳态约束的新能源站输出有功和无功电流范围的确定;在S1所得电流范围内用频率动态约束求解该系统的频率稳定边界;在新能源站的并网逆变器中设计频率稳定控制算法,包括q轴电压环和频率差矫正;根据S1所得有功和无功电流范围确定S3的输出下限;用S2所得稳定边界进行S3的参数整定。本发明专利技术控制方法通过更改新能源站并网逆变器控制实现交流故障下频率稳定范围拓宽,可用于确保稳态工作点存在性和动态过程的频率稳定性。存在性和动态过程的频率稳定性。存在性和动态过程的频率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柔直送出系统送端交流故障的频率稳定控制方法及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稳定外送应用领域,具体是一种柔直送出系统送端交流故障的频率稳定控制方法及介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发电的快速发展,新能源站装机容量大幅上升,分布愈发广泛。然而新能源站大多建设在偏远地区,当地负荷水平低、网架结构薄弱,新能源孤岛稳定外送需求明显。然而,新能源站数量较多、机组类型和容量各异,汇集线路连接复杂,因此送端交流线路发生故障的可能性较大。
[0003]新能源经柔直孤岛外送是典型的全电力电子系统,其故障特征和失稳规律与基于大型火电机组的经典电力系统不同,等面积法应用于柔直系统时计算复杂,且需要加入额外假设条件,其普适性和有效性受限。加之新能源站背靠背直流母线的解耦作用、并网点旋转备用容量的缺失,柔直系统的频率容易出现偏移,大扰动和故障下的频率恢复困难,因此,深入分析新能源经柔直孤岛外送的频率特征,探索故障下频率扰动和恢复过程,改善大扰动和故障下的整体系统的频率稳定性具备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柔直送出系统送端交流故障的频率稳定控制方法,频率稳定控制方法基于柔直送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频率稳定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频率稳态约束的新能源站输出有功和无功电流范围的确定;S2:在S1所得电流范围内用频率动态约束求解该系统的频率稳定边界;S3:在新能源站的并网逆变器中设计频率稳定控制算法,包括q轴电压环和频率差矫正;S4:根据S1所得有功和无功电流范围确定S3的输出下限;S5:用S2所得稳定边界进行S3的参数整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柔直送出系统送端交流故障的频率稳定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柔直送出系统包括:新能源站、汇集线路、公共汇集点、滤波支路、送端站、限流电感、线路阻抗、受端站和交流电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柔直送出系统送端交流故障的频率稳定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能源站主要包括新能源机组、静止同步补偿器、DY型出口变压器;所述新能源机组与静止同步补偿器、DY型出口变压器依次电连接;所述新能源站与所述汇集线路、公共汇集点、滤波支路、送端站、限流电感、线路阻抗、限流电感、受端站和交流电网依次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柔直送出系统送端交流故障的频率稳定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送端站包括:耗能装置、正极阀侧电压器、正极变换器、直流断路器、限流电感1、负极阀侧电压器、负极变换器、限流电感2、主控信号、正极控制和负极控制;所述耗能装置、正极阀侧变压器、正极变换器、直流断路器、限流电感2和正极直流母线电连接,耗能装置、负极阀侧变压器、负极变换器、直流断路器、限流电感2和负极直流母线电连接,正极变换器、限流电感1、中性线、限流电感1和负极变换器电连接,主控信号、正极控制和正极变换器电连接,主控信号、负极控制和负极变换器电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柔直送出系统送端交流故障的频率稳定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具体包括:频率稳态约束具体为i
bbd


R
ac
i
bbq
/(ω
s
L
ac
),其中i
bbd
和i
bbq
为故障期间新能源站输出有功和无功电流,R
ac
和L
a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武叶海涵席嫣娜刘庆时陈武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