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生植物修复水体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13552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7 00: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水生植物修复水体的方法,其包括:在污染水域上游设物理栅栏,拦截大体积杂质,并在污染水域中投放水体修复剂;在污染水域中游设置人工浮岛,在所述人工浮岛液面以下的部分,设置有吸附层;并在所述人工浮岛上沿高度方向种植沉水植物和浮水植物;在污染水域下游的底部铺设无纺布固定淤泥,并在无纺布上交替种植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待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成活后,投放水生动物;定期养护、收割、打捞和投放。该修复方法可应用在湿地景观的河流中,即可以将水域的中下游或者下游作为湿地景观,其人工浮岛和种植的水生植物,可作为观赏景观,即可供人们欣赏游玩,又能修复水体生态。又能修复水体生态。又能修复水体生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生植物修复水体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修复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水生植物修复水体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重金属污染对环境的破坏性强,影响大。重金属污染主要有土壤污染和水质污染,当水源或土壤中的重金属浓度超过一定范围后,会对该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产生毒害效应,种植在该区域的植物会富集重金属,该水域中的动物体内的重金属含量高,并且会通过食物链不断在动物和人体中累积,影响到人类身体健康。
[0003]植物修复是生态修复技术中的一种,其可使生态恢复到原始状态。对于水域例如湖泊、河流的修复,多是采用水生植物修复,通过植物,富集水中的重金属,改善水质,降低水中的氮、磷等,其效果好,维护成本低,经水生植物修复后的水域,其生态可恢复至原始状态。
[0004]但目前所采用水生植物修复水体的方法,其对河流的修复效果差,修复时间长,并且所用到的水生修复植物品种少,生态修复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生植物修复水体的方法,其利用物理栅栏、人工浮岛以及水生植物,对污染的流动水域进行生态修复,其可充分的净化水质,吸附水中重金属,快速修复生态。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水生植物修复水体的方法,其包括:
[0008]在污染水域上游设物理栅栏,拦截大体积杂质,并在污染水域中投放水体修复剂;
[0009]在污染水域中游设置人工浮岛,在所述人工浮岛液面以下的部分,设置有吸附层;并在所述人工浮岛上沿高度方向种植沉水植物和浮水植物;
[0010]在污染水域下游的底部铺设无纺布固定淤泥,并在无纺布上交替种植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待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成活后,投放水生动物;
[0011]定期对所述沉水植物、所述浮水植物和所述挺水植物养护、收割;
[0012]定期对水生动物进行打捞和投放。
[0013]本专利技术主要是对缓流速的河流进行处理,先在上游设置物理栅栏清理河面的污染物,并配以水体修复剂,对上游水体进行快速修复,可快速的除去水中的大部分污染物,如悬浮物、有机物等,调节水体pH值,初步的净化水体,并为中下游的水生植物修复提供良好的条件。
[0014]在中游设置人工浮岛,配合吸附层和水生植物,吸附水体中的重金属和营养质,修复水体生态,在下游直接种植水生植物,进一步的修复水体生态。
[0015]该修复方法可应用在湿地景观的河流中,即可以将水域的中下游或者下游作为湿地景观,其人工浮岛和种植的水生植物,可作为观赏景观,即可供人们欣赏游玩,又能修复
水体生态。
[0016]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0017]在本专利技术中,先在上游设置物理栅栏,通过物理栅栏拦截水中的漂浮物、悬浮物等较大的杂质,并结合到水体修复剂,对水体进行初步净化,为中下游的水质处理提高良好的环境,同时在上游对较大杂质进行拦截后,可有效的避免水中的漂浮物等附着在水生植物上,影响水生植物对水质的净化作用;并且,还可以使水质变清澈,以便于中下游的沉水植物有良好的光照条件。
[0018]其次,在水域的中游设置人工浮岛,在人工浮岛上设置有吸附层,通过吸附层进一步吸附水中的浮游杂质;在人工浮岛上种植沉水植物,通过沉水植物和浮水植物,吸收水域中的重金属和营养质,净化水体;沉水植物沿高度方向种植,可对不同高度的水体进行处理,克服了因沉水植物高度有限,而导致水域中部不能被净化,水体高度方向净化不均匀的缺陷,进而提高了沉水植物对水体的净化效率。
[0019]在水域的下游,种植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利用水生植物,进一步的吸收水体中的重金属和营养质,并且在下游种植挺水植物,其可补充水域中的含氧量,为水域中的动植物提高氧气,进一步辅助修复生态。
[0020]在修复水体的过程中,对水生植物进行养护和收割,以保证水生植物正常生长,可持续的对水体进行修复。
[0021]本专利技术通过物理拦截、化学修复以及水生动植物配合,对流动水域进行生态修复,其修复速度快,可使得水体恢复到原始生态,对环境的破坏性小。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河流的俯视示意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人工浮岛的主视示意图;
[0025]图标:1

上游,2

中游,3

下游,4

人工浮岛,41

定位杆,42

种植槽,43

种植框,5

物理栅栏。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0027]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0028]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水生植物修复水体的方法,其包括:
[0029]在污染水域上游1设物理栅栏5,拦截大体积杂质,并在污染水域中投放水体修复
剂;
[0030]在污染水域中游2设置人工浮岛4,在所述人工浮岛4液面以下的部分,设置有吸附层;并在所述人工浮岛4上沿高度方向种植沉水植物和浮水植物;
[0031]在污染水域下游3的底部铺设无纺布固定淤泥,并在无纺布上交替种植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待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成活后,投放水生动物;
[0032]定期对所述沉水植物、所述浮水植物和所述挺水植物养护、收割;
[0033]定期对水生动物进行打捞和投放。
[003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用到的水体修复剂包括絮凝剂、过硫酸盐、活性炭、明矾、碳酸钠/碳酸氢钠缓冲盐体系。其中,过硫酸盐可以是过硫酸钾、过硫酸钠、过硫酸氢钾、过硫酸氢钠,絮凝剂可以是有机高分子絮凝剂,也可以是无机聚合物絮凝剂。其投入的过硫酸盐具有较强的氧化作用,可氧化水体中的有机物,对有机物进行降解,絮凝剂可吸附水体中的悬浮物,将水体中的悬浮物进行沉淀,碳酸钠/碳酸氢钠缓冲盐体系可调节水体的pH值,避免水体过酸或者过碱,以保证水生植物正常生长。
[003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污染水域上游1,沿水流方向至少有两个物理栅栏5,且两所述物理栅栏5之间种植有挺水植物。挺水植物指的是根茎生长在水底的淤泥中,而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生植物修复水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在污染水域上游设物理栅栏,拦截大体积杂质,并在污染水域中投放水体修复剂;在污染水域中游设置人工浮岛,在所述人工浮岛液面以下的部分,设置有吸附层;并在所述人工浮岛上沿高度方向种植沉水植物和浮水植物;在污染水域下游的底部铺设无纺布固定淤泥,并在无纺布上交替种植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待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成活后,投放水生动物;定期对所述沉水植物、所述浮水植物和所述挺水植物养护、收割;定期对水生动物进行打捞和投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生植物修复水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污染水域上游,沿水流方向至少有两个物理栅栏,且两所述物理栅栏之间种植有挺水植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生植物修复水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水植物为金鱼藻、水蕴草、黑藻、眼子菜中的一种或多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生植物修复水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鱼藻和水蕴草的种植密度为3

4芽/丛,20

30丛/m2;所述黑藻的种植密度为1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才声黄学顺许伟颜晶晶汪厚奎皮杰郭信波周志国汤圆圆邹大庆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市秀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