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面毛绒编织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面毛绒编织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毛绒机在纱线成型过程中,通常都是采用舌针拉成毛圈再通过刀针进行割绒,该刀针结构主要由针体上部的针勾、设于针勾下方的刃口及下部的针脚构成,需要配合上盘织针、下山角轨道、压毛轮等结构来固定毛绒面的拉毛和割绒动作,由于勾和刀一体式结构设计,只能对同一编织面的纱线进行割断操作,只能编织常规毛绒割圈或不割圈布料,且通常只是编织一层底布和毛绒的结合布料,这种结构的底布只有单纱编织,使得布面松垮、易变形,底纹工艺组织单一,在家纺产品应用时,大多需要再利用胶水复合一层其他织物来减少上述弊端。目前市场上的产品尚无在毛绒织物的纬平底布上实现编织形成纬平双层复合工艺,实现一次性编织成型的针织面料,且外侧底布具有经提花工艺实现的底纹工艺组织。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人于2017年01月22日申请了一件专利申请号为201710053111.2的一种双面毛绒编织结构,包括机架,安装在机架上的下三角组件、下针筒、刀针、中盘三角组件、上三角组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面毛绒编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上织针、第二上织针、上勾刀组件、第一下织针、第二下织针和下勾刀组件,所述上勾刀组件包括第一上钩针、第二上钩针和上割刀,所述下勾刀组件包括第一下钩针、第二下钩针和下割刀,其编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第二上钩针、第二下钩针起针,第一上织针与第一下织针、第二上织针与第二下织针钩纱编织形成悬弧;步骤2:通过第二上钩针与第二下钩针分别动作钩纱;步骤3:通过第一上织针与第一下织针、第二上织针与第二下织针配合编织成圈;步骤4:下割刀起针割绒;步骤5:第一上织针与第一下织针、第二上织针与第二下织针钩纱编织形成悬弧;步骤6:通过第一上钩针与第一下钩针分别动作钩纱;步骤7:通过第一上织针与第一下织针、第二上织针与第二下织针配合编织成圈;步骤8:上割刀起针割绒,形成双面编织毛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毛绒编织工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针盘、针筒、上三角、下三角,所述第一上织针、第二上织针、上勾刀组件设于针盘上,所述第一下织针、第二下织针、下勾刀组件设于针筒上,所述上三角具有供第一上织针运动的第一上织针轨道、供第二上织针运动的第二上织针轨道、供第一上钩针运动的第一上钩针轨道、供第二上钩针运动的第二上钩针轨道、供上割刀运动的上割刀轨道,所述下三角具有供第一下织针运动的第一下织针轨道、供第二下织针运动的第二下织针轨道、供第一下钩针运动的第一下钩针轨道、供第二下钩针运动的第二下钩针轨道、供下割刀运动的下割刀轨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面毛绒编织工艺,其特征在于:编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第1路:第一上钩针平针、第二上钩针出半针并保持出半针状态、第一上织针出半针、第二上织针出半针、上割刀平针;第一下钩针平针、第二下钩针出半针并保持出半针状态、第一下织针出全针、第二下织针出全针、下割刀平针;第2路:第一上钩针平针、第二上钩针出全针、第一上织针平针、第二上织针出半针并保持出半针状态、上割刀平针;第一下钩针平针、第二下钩针出全针、第一下织针平针、第二下织针出半针并保持出半针状态、下割刀平针;第3路:第一上钩针平针、第二上钩针回针、第一上织针平针、第二上织针出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江财,王道兵,周刚,李文,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领布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