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ETS-芦竹联合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13177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7 00: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E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ETS

芦竹联合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土壤生态修复
,具体涉及一种利用ETS

芦竹联合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镉是人体非必需元素,在自然界中常以化合物状态存在,一般含量很低,正常环境状态下,不会影响人体健康。镉和锌是同族元素,在自然界中镉常与锌、铅共生。当环境受到镉污染后,镉可在生物体内富集,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起慢性中毒。例如,土壤被镉污染后,污染的土壤种植作物后,镉通过转移至作物中进入食物链,最后在人体内富集,产生毒副作用。
[0003]镉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常常采用具有吸附重金属离子的修复剂进行,例如公开号CN109337690A公开了一种镉污染土壤修复剂,其中以凹凸棒土和异氰酸酯混合,并用硅烷偶联剂改性,可在无机成分和有机成分界面间架起“分子桥”,提高作用活性,同时盐料中所含Zn
2+
可对镉离子起到拮抗作用。该修复剂虽然能够降低镉离子的土壤移动性,减少植物对镉离子的吸收,镉离子对作物的毒害作用。现有技术还公开了利用微生物修复镉污染土壤的目的,例如公开号CN105921507A的专利公开了用含有硅酸盐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和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s)的微生物菌肥用于镉污染土壤的修复和再生,可改善土壤活力,影响其微生物的代谢和土壤酶的活性,最终对重金属镉进行修复,从而降低镉的毒性和迁移性。可见,现有技术中虽然能够实现镉污染土壤的修复,阻止镉向种植的作物中转移,但是现有修复方法不能实质性去除土壤中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ETS

芦竹联合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方法,能够彻底地将镉离子从土壤中转移。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ETS

芦竹联合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在镉污染土壤中种植芦竹,施用ETS复合微生物菌剂,0.5~1年后收割芦竹。
[0007]优选的,所述芦竹的种植间行距为(0.8~1.2)m
×
(0.8~1.2)m。
[0008]优选的,所述芦竹包括2年生以上的芦竹苗。
[0009]优选的,所述芦竹包括巨芦。
[0010]优选的,所述ETS复合微生物菌剂为黑白液水剂。
[0011]优选的,所述ETS复合微生物菌剂中,黑液的施用量为1L/亩,白液的施用量为1L/亩。
[0012]优选的,所述ETS复合微生物菌剂的施用间隔时间为15~20d。
[0013]优选的,所述ETS复合微生物菌剂的施用方法为随水施用。
[0014]优选的,所述收割芦竹为连根收割芦竹。
[0015]优选的,土壤中镉的浓度为150mg/kg以下。
[001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ETS

芦竹联合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镉污染土壤中种植芦竹,施用ETS复合微生物菌剂,0.5~1年后收割芦竹。实验证明,与未污染土壤组相比,镉污染土壤对芦竹的生长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与未污染土壤组相比,在未污染土壤中施用ETS复合微生物菌剂不仅不利于芦竹生长反而对芦竹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当在镉污染土壤中施用ETS复合微生物菌剂后,种植的芦竹生长态势与未污染土壤组芦竹长势相同。可见,ETS复合微生物菌剂的施用使芦竹在镉污染土壤中生长不受任何影响。同时,测定芦竹中Cd积累量,接种ETS微生物菌肥显著增加了低浓度处理组(20mg kg
‑1)巨芦根和叶对Cd积累,接种ETS微生物菌肥可有效提高芦竹对土壤中Cd的提取,因此,本申请采用ETS微生物菌肥

芦竹联合实现Cd污染土壤的修复治理。因此,本专利技术利用ETS

芦竹联合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方法能够彻底解决土壤中镉的转移,并且操作方便,具有较高的市场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不同处理组芦竹的水分利用效率结果;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不同处理组芦竹的蒸腾速率结果;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不同处理组芦竹的净光合速率结果;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不同处理组芦竹的气孔导度结果;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不同处理组芦竹的胞间CO2浓度结果;
[0022]图6为接种ETS微生物菌肥对巨芦Cd积累的影响,其中图6a为不同处理组巨芦根对Cd积累,图6b为不同处理组巨芦茎对Cd积累,图6c为不同处理组巨芦叶对Cd积累;
[0023]其中,Cd

ETS
+
:ETS表示ETS微生物菌肥,
“‑”
表示不添加重金属或ETS微生物菌肥,“+”表示添加低浓度重金属或ETS微生物菌肥,“++”表示添加高浓度重金属。
具体实施方式
[002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ETS

芦竹联合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5]在镉污染土壤中种植芦竹,施用ETS复合微生物菌剂,0.5~1年后收割芦竹。
[002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适用与较广的镉污染土壤,土壤中镉的浓度优选为150mg/kg以下。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以土壤中镉浓度为20mg/kg和100mg/kg分别代表低浓度镉污染和高浓度镉污染情况,并说明ETS

芦竹联合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效果。
[0027]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芦竹的种植间行距优选为(0.8~1.2)m
×
(0.8~1.2)m,更优选为1m
×
1m。所述芦竹优选包括2年生以上的芦竹苗。本专利技术对所述芦竹的种类没有特殊限制,采用本领域所熟知的芦竹的种类即可。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以巨芦为芦竹代表,说明其修复作用,但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0028]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ETS复合微生物菌剂优选为黑白液水剂。所述黑白液的施用方法参考产品说明即可。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ETS复合微生物菌剂中,黑液的施用量优选为0.5~1L/亩,更优选为0.5~0.8L/亩白液的施用量为0.5~1L/亩,更优选为0.5~0.8L/亩。首次施用时黑液和白液的施用量优选为1L/亩。所述ETS复合微生物菌剂的施用间隔优选15~20d,更优选为18d。所述ETS复合微生物菌剂的施用方法随水施用。
[0029]在本专利技术中,芦竹种植与施用ETS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先后顺序没有特殊限制。在本
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先施用ETS复合微生物菌剂,再种植芦竹。
[0030]在本专利技术中,在镉污染土壤中种植芦竹,可实现土壤中镉转移至芦竹中,镉主要积累在芦竹的叶和根部,因此,在收割芦竹时优选连根收割芦竹,将芦竹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全部转移走,实现镉从土壤中彻底转移。同时,ETS复合微生物菌剂的施用有利于使芦竹在镉污染土壤中生长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ETS

芦竹联合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镉污染土壤中种植芦竹,施用ETS复合微生物菌剂,0.5~1年后收割芦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利用ETS

芦竹联合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芦竹的种植间行距为(0.8~1.2)m
×
(0.8~1.2)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利用ETS

芦竹联合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芦竹包括2年生以上的芦竹苗。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利用ETS

芦竹联合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芦竹包括巨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利用ETS

芦竹联合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ETS复合微生物菌剂为黑白液水剂。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丹娟蒲高忠王柯懿陈霞霞莫凌廖建雄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