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纳米铜无纺布及其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13061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7 00: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纳米铜无纺布及其加工方法,按照重量份数包括:67~75份改性聚丙烯、22~34份聚乳酸、18~26份植物纤维、0.5~3份纳米铜粉末、0.5~2份交联剂、0.5~2份分散剂、0.05~0.5份抗氧剂和0.05~0.1份抗紫外剂。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纳米铜无纺布,该无纺布结合了聚丙烯、聚乳酸、植物纤维和纳米铜,具有较好的耐用性、防潮性、柔韧性和抗菌性。本发明专利技术对纳米铜无纺布的加工工艺简便,可操作性强,适合工厂使用。厂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纳米铜无纺布及其加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纺布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纳米铜无纺布及其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无纺布又称不织布,是由定向的或随机的纤维而构成,因具有布的外观和某些性能而称其为布,无纺布具有防潮、透气、柔韧、质轻、不助燃、容易分解、无毒无刺激性、色彩丰富、价格低廉、可循环再用等特点,如多采用聚丙烯粒料为原料,经高温熔融、喷丝、铺纲、热压卷取连续一步法生产而成。
[0003]一般采用无纺布进行医疗防护用品的制作,但是现有的无纺布多数情况下,是采用过滤的方式进行防护,无法直接处理无纺布外壁附着的病毒和细菌,如果长时间使用,就有可能会造成细菌在无纺布上滋生,严重的可能会造成感染,其次是无纺布无法长时间反复使用,使用一段时间后,无纺布的过滤效果就会下降,耐用性较差,不利于反复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纳米铜无纺布及其加工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纳米铜无纺布,按照重量份数包括:67~75份改性聚丙烯、22~34份聚乳酸、18~26份植物纤维、0.5~3份纳米铜粉末、0.5~2份交联剂、0.5~2份分散剂、0.05~0.5份抗氧剂和0.05~0.1份抗紫外剂。
[0007]优选地,所述聚乳酸的聚合度为1000~1500。
[0008]优选地,所述植物纤维的直径为0.1~1μm,长度为2~5mm。
>[0009]优选地,所述植物纤维包括竹纤维、棉纤维与苎麻纤维,其中,竹纤维、棉纤维与苎麻纤维的质量比为1:1~3:2~4。
[0010]优选地,所述纳米铜粉末的粒径为50~100nm。
[0011]优选地,所述交联剂为聚氨酯交联剂。
[0012]优选地,所述分散剂为聚乙烯醇、木质素磺酸钠、纤维素磺酸钠中的一种。
[0013]优选地,所述抗氧剂为受阻酚类抗氧剂与亚磷酸酯类抗氧剂按照质量比为8~10:1混合得到。
[0014]优选地,所述抗紫外剂为纳米氧化物,包括纳米氧化锌、纳米二氧化硅、纳米二氧化钛、纳米三氧化二铝、纳米氧化亚铁中的一种。
[0015]优选地,所述改性聚丙烯的制备方法为:
[0016](1)将5.76g可塑性淀粉材料与1.12g苯丙烯菌酮混合至100mL甲苯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后,得到可塑性淀粉材料溶液;
[0017](2)将10g聚丙烯溶于100mL甲苯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后,升温至65~70℃,滴加可塑性淀粉材料溶液并不断地搅拌,在完全滴加后,继续保温搅拌1~2h,得到聚丙烯混液;
[0018](3)将聚丙烯混液进行减压干燥除去溶剂后,磨成粉末状,得到改性聚丙烯。
[0019]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纳米铜无纺布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0]步骤1,按量称取改性聚丙烯、聚乳酸、交联剂和分散剂置于高温搅拌器内,升温至完全熔融,混合均匀,得到第一熔融物;
[0021]步骤2,向第一熔融物中依次加入按量称取的植物纤维、纳米铜粉末,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按量称取的抗氧剂和抗紫外剂,再次混合均匀后,得到第二熔融物;
[0022]步骤3,将第二熔融物注入熔融纺丝机内,经纺丝泵送入纺丝组件,过滤后,由喷丝板的孔中喷出纤维丝,经过牵伸、冷却和收卷后,得到纳米铜无纺布。
[0023]优选地,所述高温搅拌器的温度设置为185~200℃。
[0024]优选地,所述喷丝板的压力设置为10~12MPa。
[002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6]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纳米铜无纺布,该无纺布结合了聚丙烯、聚乳酸、植物纤维和纳米铜,具有较好的耐用性、防潮性、柔韧性和抗菌性。本专利技术对纳米铜无纺布的加工工艺简便,可操作性强,适合工厂使用。
[0027]其中,本专利技术的无纺布中含有的聚丙烯是经过可塑性淀粉材料与苯丙烯菌酮改性处理过的,改性后的聚丙烯不仅具有更好的强度和耐用性,在柔韧性方面具有较好的改善,还具有较好的抗菌性,能够弥补纳米铜抗菌不足的缺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9]实施例1
[0030]一种纳米铜无纺布,按照重量份数包括:71份改性聚丙烯、28份聚乳酸、22份植物纤维、1.2份纳米铜粉末、1.5份交联剂、1.1份分散剂、0.2份抗氧剂和0.05份抗紫外剂。
[0031]聚乳酸的聚合度为1000~1500;植物纤维的直径为0.1~1μm,长度为2~5mm;植物纤维包括竹纤维、棉纤维与苎麻纤维,其中,竹纤维、棉纤维与苎麻纤维的质量比为1:2:3;纳米铜粉末的粒径为50~100nm;交联剂为聚氨酯交联剂;分散剂为聚乙烯醇;抗氧剂为受阻酚类抗氧剂与亚磷酸酯类抗氧剂按照质量比为9:1混合得到;抗紫外剂为纳米氧化锌。
[0032]其中,改性聚丙烯的制备方法为:
[0033](1)将5.76g可塑性淀粉材料与1.12g苯丙烯菌酮混合至100mL甲苯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后,得到可塑性淀粉材料溶液;
[0034](2)将10g聚丙烯溶于100mL甲苯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后,升温至65~70℃,滴加可塑性淀粉材料溶液并不断地搅拌,在完全滴加后,继续保温搅拌1~2h,得到聚丙烯混液;
[0035](3)将聚丙烯混液进行减压干燥除去溶剂后,磨成粉末状,得到改性聚丙烯。
[0036]上述纳米铜无纺布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7]步骤1,按量称取改性聚丙烯、聚乳酸、交联剂和分散剂置于185~200℃高温搅拌器内,升温至完全熔融,混合均匀,得到第一熔融物;
[0038]步骤2,向第一熔融物中依次加入按量称取的植物纤维、纳米铜粉末,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按量称取的抗氧剂和抗紫外剂,再次混合均匀后,得到第二熔融物;
[0039]步骤3,将第二熔融物注入熔融纺丝机内,经纺丝泵送入纺丝组件,过滤后,由10~
12MPa的喷丝板的孔中喷出纤维丝,经过牵伸、冷却和收卷后,得到纳米铜无纺布。
[0040]经检测,由实施例1制备的纳米铜无纺布的拉伸强度为21.32MPa,冲击强度为8.6kJ/m2,对大肠杆菌抗菌性>99%,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性>99%。
[0041]实施例2
[0042]一种纳米铜无纺布,按照重量份数包括:67份改性聚丙烯、22份聚乳酸、18份植物纤维、0.5份纳米铜粉末、0.5份交联剂、0.5份分散剂、0.05份抗氧剂和0.05份抗紫外剂。
[0043]聚乳酸的聚合度为1000~1500;植物纤维的直径为0.1~1μm,长度为2~5mm;植物纤维包括竹纤维、棉纤维与苎麻纤维,其中,竹纤维、棉纤维与苎麻纤维的质量比为1:1:2;纳米铜粉末的粒径为50~100nm;交联剂为聚氨酯交联剂;分散剂为木质素磺酸钠;抗氧剂为受阻酚类抗氧剂与亚磷酸酯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纳米铜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数包括:67~75份改性聚丙烯、22~34份聚乳酸、18~26份植物纤维、0.5~3份纳米铜粉末、0.5~2份交联剂、0.5~2份分散剂、0.05~0.5份抗氧剂和0.05~0.1份抗紫外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米铜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乳酸的聚合度为1000~1500;所述植物纤维的直径为0.1~1μm,长度为2~5mm;所述纳米铜粉末的粒径为50~100n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米铜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纤维包括竹纤维、棉纤维与苎麻纤维,其中,竹纤维、棉纤维与苎麻纤维的质量比为1:1~3:2~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米铜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交联剂为聚氨酯交联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米铜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为聚乙烯醇、木质素磺酸钠、纤维素磺酸钠中的一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米铜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氧剂为受阻酚类抗氧剂与亚磷酸酯类抗氧剂按照质量比为8~10:1混合得到。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米铜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紫外剂为纳米氧化物,包括纳米氧化锌、纳米二氧化硅、纳米二氧化钛、纳米三氧化二铝、纳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春节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宝创环保新材料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