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组分耐腐蚀纺粘非织造材料、其制造方法及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2212564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组分耐腐蚀纺粘非织造材料、其制造方法及应用,涉及功能性高分子材料领域,包括以下比例的原料:高熔点组分4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组分耐腐蚀纺粘非织造材料、其制造方法及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功能性高分子材料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双组分耐腐蚀纺粘非织造材料、其制造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纺粘非织造材料一般采用单组分原料制备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手提袋或包装材料,双组分纺粘非织造材料一般与水刺冲击加固技术结合以制备用于特种行业的擦拭材料,如电子行业、精密仪器制造行业、医疗设备行业等。现有双组分纺粘非织造材料采用的原料主要有PE、PP、PET、PA6、PLA,制备的纺粘
‑ꢀ
水刺复合非织造擦拭材料具有优异的机械力学性能和尺寸稳定性。
[0003]然而,对于化工行业或电解液加工领域,擦拭材料需要有较好的耐化学腐蚀性,否则擦拭材料无法有效擦除物体表面的污渍。现有双组分纺粘非织造擦拭产品耐腐蚀性较差,在擦拭腐蚀性污渍时,擦拭材料结构易遭受破坏,不但无法去除污渍,还易导致结构件接触位置表面破坏,甚至对人体手部皮肤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双组分耐腐蚀纺粘非织造材料、其制造方法及应用,本技术方案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然而,对于化工行业或电解液加工领域,擦拭材料需要有较好的耐化学腐蚀性,否则擦拭材料无法有效擦除物体表面的污渍。现有双组分纺粘非织造擦拭产品耐腐蚀性较差,在擦拭腐蚀性污渍时,擦拭材料结构易遭受破坏,不但无法去除污渍,还易导致结构件接触位置表面破坏,甚至对人体手部皮肤造成损伤的问题。
[0005]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双组分耐腐蚀纺粘非织造材料,包括以下比例的原料:
[0007]高熔点组分40%

90%,可熔性聚四氟乙烯10%

60%。
[0008]优选的,所述高熔点高聚物组分在纺粘非织造材料中的纤维截面呈橘瓣型结构,瓣数为12~24。
[0009]优选的,所述高熔点组分的熔点为150℃

300℃。
[0010]优选的,所述高熔点组分为PP、PET和PLA其中任意一种材料。
[0011]优选的,所述双组分耐腐蚀纺粘非织造材料面密度为60~200g/m2。
[0012]进一步的,提出一种双组分耐腐蚀纺粘非织造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3]加热熔融:将高熔点组分加入双组分螺杆机的其中一个料筒,将可熔性聚四氟乙烯加入双组分螺杆机的另一个料筒,在高温状态下进行熔融,将熔融态原料经螺杆挤出至喷丝头;
[0014]挤出成纤:熔融态的双组分原料同时经喷丝孔挤出成纤,长丝在高速气流作用下牵伸、并在凝网帘上形成纺粘非织造材料;
[0015]水刺冲击:将纺粘非织造材料经高压水射流冲击,使其长丝发生分裂、形成直径更低的超细长丝;超细长丝在射流缠结作用下相互紧密抱合、形成结构均匀、力学性能优异且尺寸稳定性好的双组分耐腐蚀纺粘非织造材料。
[0016]可选的,所述高压水射流冲击的水压为200car

300bar。
[0017]更进一步的,提出一种双组分耐腐蚀纺粘非织造材料在去除结构件表面的腐蚀性污渍中的应用。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9](1)含可熔性聚四氟乙烯的双组分纺粘非织造材料经水刺加工制成的擦拭材料,表面层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对酸碱具有较好的耐受性,能够有效擦除结构件表面的腐蚀性污渍;
[0020](2)可熔性聚四氟乙烯与其他材料粘结性差,相较于常规双组分纺粘非织造材料,本专利技术制备的纺粘非织造材料在高速水射流冲击下更易发生分裂且使高熔点组分材料发生分裂、形成直径更细的长丝,提高擦拭材料表面层的致密性和结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双组分耐腐蚀纺粘非织造材料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专利技术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专利技术。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0023]实施例1
[0024]加热熔融:将90%的PP颗粒加入双组分螺杆机的其中一个料筒,将10%的可熔性聚四氟乙烯颗粒加入双组分螺杆机的另一个料筒,在高温状态下进行熔融,将熔融态原料经螺杆挤出至喷丝头;
[0025]挤出成纤:熔融态的双组分原料同时经喷丝孔挤出成纤,长丝在高速气流作用下牵伸、并在凝网帘上形成纺粘非织造材料;
[0026]水刺冲击:将纺粘非织造材料经300bar高压水射流冲击,使其长丝发生分裂、形成直径更低的超细长丝;超细长丝在射流缠结作用下相互紧密抱合、形成结构均匀、力学性能优异且尺寸稳定性好的双组分耐腐蚀纺粘非织造材料,将得到的双组分耐腐蚀纺粘非织造材料记为A。
[0027]实施例2
[0028]加热熔融:将40%的PET颗粒加入双组分螺杆机的其中一个料筒,将60%的可熔性聚四氟乙烯颗粒加入双组分螺杆机的另一个料筒,在高温状态下进行熔融,将熔融态原料经螺杆挤出至喷丝头;
[0029]挤出成纤:熔融态的双组分原料同时经喷丝孔挤出成纤,长丝在高速气流作用下牵伸、并在凝网帘上形成纺粘非织造材料;
[0030]水刺冲击:将纺粘非织造材料经200bar高压水射流冲击,使其长丝发生分裂、形成直径更低的超细长丝;超细长丝在射流缠结作用下相互紧密抱合、形成结构均匀、力学性能优异且尺寸稳定性好的双组分耐腐蚀纺粘非织造材料,将得到的双组分耐腐蚀纺粘非织造
材料记为B。
[0031]实施例3
[0032]加热熔融:将50%的PLA颗粒加入双组分螺杆机的其中一个料筒,将50%的可熔性聚四氟乙烯颗粒加入双组分螺杆机的另一个料筒,在高温状态下进行熔融,将熔融态原料经螺杆挤出至喷丝头;
[0033]挤出成纤:熔融态的双组分原料同时经喷丝孔挤出成纤,长丝在高速气流作用下牵伸、并在凝网帘上形成纺粘非织造材料;
[0034]水刺冲击:将纺粘非织造材料经250bar高压水射流冲击,使其长丝发生分裂、形成直径更低的超细长丝;超细长丝在射流缠结作用下相互紧密抱合、形成结构均匀、力学性能优异且尺寸稳定性好的双组分耐腐蚀纺粘非织造材料,将得到的双组分耐腐蚀纺粘非织造材料记为C。
[0035]性能检测
[0036]面密度测试:测试方法为将AB C分别裁剪出三份10cm
×
10cm的样品,进行称重,取平均值后进行面密度计算;得到的结果如下:
[0037][0038]耐酸碱性检测:检测方法方法为将AB C分别裁剪出两份10cm
×
10cm的样品,分别记为A1、A2、B1、B2、C1和C2,对A1、A2、B1、B2、C1和C2进行称重,之后将A1、B1和C1置于PH值为2

3的酸性溶液中浸泡1.5h,取出后擦干,晾干两小时后进行称重,与初始重量进行对比,将A2、B2和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组分耐腐蚀纺粘非织造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比例的原料:高熔点组分40%

90%,可熔性聚四氟乙烯10%

6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组分耐腐蚀纺粘非织造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熔点高聚物组分在纺粘非织造材料中的纤维截面呈橘瓣型结构,瓣数为12~2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组分耐腐蚀纺粘非织造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熔点组分的熔点为150℃

30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组分耐腐蚀纺粘非织造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熔点组分为PP、PET和PLA其中任意一种材料。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组分耐腐蚀纺粘非织造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组分耐腐蚀纺粘非织造材料面密度为60~200g/m2。6.一种双组分耐腐蚀纺粘非织造材料的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玉康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康胜氟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