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纳米复合抗菌无纺布及其制备工艺和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3108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7 00: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纳米复合抗菌无纺布,属于功能化学纤维材料领域,其制备方法是,在纳米二氧化硅粒子掺杂的聚丙烯纤维上,先通过酸洗在所述二氧化硅粒子上引入羟基,再通过氨基硅烷偶联剂引入氨基基团,再利用表面的氨基基团与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纳米复合抗菌无纺布及其制备工艺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功能化学纤维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纳米复合抗菌无纺布及其制备工艺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无纺布又称非织造布,是利用短纤维或长丝进行定向或随机排列,形成纤维网络结构,接着采用机械、热粘或化学方法进行加固得到无编织的布料。无纺布具有防潮、透气、柔韧、质轻、不助燃、容易分解、无毒无刺激性、色彩丰富、价格低廉、可循环再用等特点,因而被广泛用于医疗卫生、家庭服饰等行业。其中在医疗卫生行业中,诸如一次性口罩、防护服、手术衣、隔离衣、实验服、医用帽、医用包等医用耗材均是由无纺布加工制成的。
[0003]当前针对抗菌无纺布的抗菌方式多采用溶出型抗菌,抗菌活性物质溶出速度快,容易脱落,造成安全性问题的同时,使用寿命比较短。另一种方法在纤维内加入抗菌成份,为保证抗菌性能,通常需要加入较大的掺量,这会需要牺牲相当一部分的纤维力学性能,因此,如何在增强无纺布纤维的抗菌活性并保持纤维优良特性,是当前抗菌无纺布所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纳米复合抗菌无纺布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制备;S2、将所述二氧化硅纳米粒子与聚丙烯混合后喂入螺杆挤出机,经所述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形成熔体,所述熔体恒温保温在管道中,经计量泵计量后通过喷丝板喷出形成纤维,所述纤维经过恒温恒压的热风牵伸,在网帘上形成熔喷布;S3、将步骤S2制得的熔喷布浸入盐酸溶液中,在室温下振荡浸泡2d,分离无纺布并以去离子水洗涤,干燥后制得第一改性无纺布;S4、配制体积比为(9

10):1的乙醇

水溶液,加入终浓度为0.04g/mL的氨基硅烷偶联剂,加入冰醋酸调节溶液pH至5,充分搅拌水解后,将所述第一改性无纺布浸入,在室温下振荡浸泡过夜,分离无纺布并依次以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洗涤,干燥后制得第二改性无纺布;S5、在二氯甲烷中加入三乙胺,充分混合后将所述第二改性无纺布浸入,在冰水浴下振荡浸泡,在氮气保护气氛下逐滴加入2

溴代异丁基酰溴,滴加完毕后继续在冰水浴下和避光条件下振荡反应1

2h,分离无纺布并依次以二氯甲烷和无水乙醇洗涤,干燥后制得第三改性无纺布;S6、在氩气保护气氛下,将二噻吩基

吡咯并吡咯二酮和氢氧化钾混合溶解在无水二甲基甲酰胺中,加热升温至60

65℃,使溶解完全,将所述第三改性无纺布浸入,保温振荡浸泡,浸泡完成后分离无纺布,以盐水洗涤,干燥后制得第四改性无纺布;S7、分别称取1,2,3

三羟基
‑5‑
溴苯、碳酸钾和1


‑4‑
氯丁烷并混合溶解在无水乙腈中,通氮脱气后在70

80℃下搅拌反应10

12h,冷却后过滤,滤液以二氯甲烷洗涤,蒸除溶剂后过硅胶层析柱,以体积比1:10的乙酸乙酯和己烷混合溶液为洗脱液,得到氯丁基取代产物;S8、在氩气保护气氛下,将所述氯丁基取代产物和氢氧化钾混合溶解在二甲基甲酰胺中,加热升温至60

65℃,使溶解完全,将所述第四改性无纺布浸入,保温振荡浸泡,浸泡完成后分离无纺布,依次以饱和食盐水洗涤,干燥后制得第五改性无纺布;S9、在三甲胺中加入无水四氢呋喃和甲醇溶解,在冰水浴条件下,将所述第五改性无纺布浸入,保温振荡浸泡,浸泡完成后分离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春节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宝创环保新材料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