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2,6-二氯嘌呤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12896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7 00: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2,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2,6

二氯嘌呤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工
,具体地说,是一种2,6

二氯嘌呤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2,6

二氯嘌呤是抗病毒药,也是重要的医药中间体,可合成2,6

二氯嘌呤核苷、氟达拉宾及2


‑6‑
氨基嘌呤等核苷类产品。其应用举例如下:化学合成法生产2,6

二氯嘌呤核苷。2,6

二氯嘌呤核苷(2,6

dichloropurine riboside)自身是一种良好的抗肿瘤药物,它还是抗菌、抗病毒、抗肿瘤药物的良好的中间体。例如以2,6

二氯嘌呤核苷为原料而生产的2

氯腺苷,2

氨基
‑6‑
氯嘌呤核苷等均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
[0003]近年的研究表明:2

氯腺苷具有抗癫痫和强效扩张冠脉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心绞痛、心肌梗塞、冠脉功能不全、动脉硬化、原发高血压、脑血管障碍、中风后遗症以及进行性心肌萎缩等症。2


‑6‑
氯嘌呤核苷具有抑制感染,抑制艾滋病毒HIV的DNA合成的功能,并且对作用细胞本身没有影响,疗效比2
′‑3′‑
双脱氧鸟苷,2

,3
′‑
双脱氧肌苷还要好。2,6

二氯嘌呤核苷在生产和科研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对核苷类物质的研究的深入,它还会显示更新的用途。
[0004]现有技术中已经公开了多种制备2,6二氯嘌呤的方法,例如,Bitterli P(Helv.Chim.Acta.1951,34:835)以4

氨基

2,6

二羟基嘧啶起始原料,经硝化、氯化、还原、环合制备2,6

二氯嘌呤,该合成方法反应步骤长,总收率低,其中氯化收率仅32%,环合仅51%,缺乏实际应用价值。KawashimaH(Bull.Chem.Soc.Jpn.1967,40:639)以次黄嘌呤

N

氧化物为起始原料,经氯化制得2,6

二氯嘌呤,该方法原料来源困难。还有文献以2,6

二巯基嘌呤为起始原料,用氯气氯化制备2,6

二氯嘌呤,该方法原料2,6

二巯基嘌呤的制备步骤长、污染严重,用氯气氯化较麻烦,缺乏工业化生产价值。因此,人们需要一种简单和具有工业化生产价值的制备2,6

二氯嘌呤的方法。
[0005]目前,2,6

二氯嘌呤的市场需求量正在逐渐增加,但由于方法技术的瓶颈问题,使得2,6

二氯嘌呤的生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且价格昂贵。找到一条能降低生产成本,可操作性强,且又可以工业化生产的方法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正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各种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2,6

二氯嘌呤的制备方法。
[0007]本专利技术为达到上述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8]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2,6

二氯嘌呤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方法步骤:
[0009]1)在反应釜中,首先投入浓盐酸,搅拌,接着加入4

二甲氨基吡啶,搅拌下继续加入2

氨基
‑6‑
氯嘌呤,充分搅拌后,冷却到10℃以下,再慢慢加入氯化锌;
[0010]2)继续搅拌下冷却到0℃以下,控温在

10到10℃下,慢慢加入亚硝酸钠进行反应,反应时间为0.5

4小时;
[0011]3)反应结束后,用乙酸乙酯萃取得到粗品,甲醇重结晶后得到2,6

二氯嘌呤白色晶体。
[0012]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本专利技术各原料2

氨基
‑6‑
氯嘌呤:浓盐酸:4

二甲氨基吡啶:氯化锌:亚硝酸钠的质量比例为1:5.0:0.2

1.0:3.0:0.5

0.6。
[0013]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步骤3)中乙酸乙酯萃取后的母液,在

10℃冷却24小时,过滤除杂后所得滤液直接套用到下一批反应。
[0014]作为进一步地改进,以2

氨基
‑6‑
氯嘌呤计的2,6

二氯嘌呤的收率大于97%,含量大于99%。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6]1、本专利技术采用了4

二甲氨基吡啶作为反应体系的特殊催化剂。4

二甲氨基吡啶是近年来广泛用于化学合成的新型高效催化剂,其结构上供电子的二甲氨基与母环(吡啶环)的共振,能强烈激活环上的氮原子进行亲核取代,显著地催化高位阻、低反应性的醇和胺的酰化(磷酰化、磺酰化、碳酰化)反应,其活性约为吡啶的104‑6倍。在有机合成、药物合成、农药、医药、染料、香料、高分子化学、分析化学中的酰化、烷基化、醚化、酯化及酯交换等多种类型的反应中有较高的催化能力,对提高收率有极其明显的效果,在本反应体系中,2

氨基
‑6‑
氯嘌呤与亚硝酸钠作用发生的是重氮化反应,具有选择性差,收率低的问题,在实践中意外发现,4

二甲氨基吡啶对于2

氨基
‑6‑
氯嘌呤分子具有良好的活化性能,能选择性催化2

氨基
‑6‑
氯嘌呤制备得到2,6

二氯嘌呤,并且会显著抑制偶氮、水解、开环等副反应,从而提高反应选择性和收率。
[0017]2、本专利技术采用了更为合理的加料顺序。在反应釜中,首先投入浓盐酸,搅拌,接着加入4

二甲氨基吡啶,搅拌下继续加入2

氨基
‑6‑
氯嘌呤,充分搅拌后,冷却到10℃以下,再慢慢加入氯化锌,继续搅拌下冷却到0℃以下,控温在

10到10℃下,慢慢加入亚硝酸钠进行反应,浓盐酸中加入4

二甲氨基吡啶,先活化4

二甲氨基吡啶,然后加入2

氨基
‑6‑
氯嘌呤,一方面成盐,一方面在该过程中对2

氨基
‑6‑
氯嘌呤进行活化,提高反应活性。加入氯化锌是强放热过程,可以进一步形成对2

氨基
‑6‑
氯嘌呤进行活化。最后加入亚硝酸钠进行反应,即可实现选择性催化2

氨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2,6

二氯嘌呤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在反应釜中,首先投入浓盐酸,搅拌,接着加入4

二甲氨基吡啶,搅拌下继续加入2

氨基
‑6‑
氯嘌呤,充分搅拌后,冷却到10℃以下,再慢慢加入氯化锌;2)继续搅拌下冷却到0℃以下,控温在

10到10℃下,慢慢加入亚硝酸钠进行反应,反应时间为0.5

4小时;3)反应结束后,用乙酸乙酯萃取得到粗品,甲醇重结晶后得到2,6

二氯嘌呤白色晶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2,6

二氯嘌呤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各原料2

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吉笑张治国司锦程施旭亮沈博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瑞思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