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头酶解物在调节肠道短链脂肪酸生成以及改善抑郁样行为方面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2468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7 00: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功能性海产品应用技术领域,公开了虾头酶解物在调节肠道短链脂肪酸以及改善抑郁样行为方面的应用,通过构建慢性应激抑郁症模型小鼠,考察虾头酶解物对肠道短链脂肪酸的产生的影响,以及在此基础上对抑郁样行为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虾头肽干预之后,小鼠绝望状态时间显著减少,对开放空间以及高空环境的探索欲望显著增加,行为学表现恢复到正常水平,即小鼠抑郁样行为得到明显改善。且干预效果优于鱼油组;低、中剂量组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虾头酶解物在调节肠道短链脂肪酸生成以及改善抑郁样行为方面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功能性海产品应用
,更具体地,涉及虾头酶解物在调节肠道短链脂肪酸水平以及改善抑郁样行为方面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抑郁症是一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抑郁障碍,临床可见心境低落、木僵以及缺乏生存欲望。患者发病期间血清中5

羟色胺(5

hydroxytryptamine,5

HT)含量显著降低,并伴随脑部炎症。据WHO的2017年调查报告指出,近10年,全球抑郁症患者人数增加超18%,到2015年为止已超过3亿。据推测,到2030年,抑郁症将成为人类疾病负担的首要因素之一。
[0003]目前抑郁症治疗主要以单胺类神经递质药物为主,但临床一线治疗仍然对约1/3的患者无治疗作用。因此,需要更进一步研究其潜在的发病机制及高效防治方法。由于抑郁症病程较长,长期服用单胺类药物会对机体产生较多不利影响,并产生抗药性。因此,绿色健康、无副作用的食物来源的天然抗抑郁功能活性成分成为目前研究的新热点。海洋源活性肽因其生物医学价值而受到广泛关注。
[0004]虾头是虾加工过程中的下脚料,一般用于制作饲料、肥料,但是加工率较低。每年仍然有大量的虾头被废弃掉,目前还尚未有将虾头应用于抑郁症治疗的研究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首先提供虾头酶解物在制备降低肠道菌群产生短链脂肪酸的功能产品中的应用。
[0006]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虾头酶解物在制备提高血清中神经递质的功能产品中的应用。
[0007]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虾头酶解物在制备改善抑郁样行为的功能产品中的应用。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9]本专利技术首先提供虾头酶解物在制备降低肠道菌群产生短链脂肪酸的功能产品中的应用,所述短链脂肪酸包括乙酸、丙酸、正丁酸。
[0010]过量的短链脂肪酸可能抑制机体的代谢的过程,进而导致小鼠内分泌异常,本专利技术发现虾头酶解物干预后,能够使得短链脂肪酸恢复正常水平,还能显著增加海马区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进而改善小鼠抑郁样行为。
[0011]因此,本专利技术还提供虾头酶解物在制备提高血清中神经递质的功能产品中的应用所述神经递质包括5

羟色胺、多巴胺。
[001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虾头酶解物在制备改善抑郁样行为的功能产品中的应用。
[0013]优选的,所述改善抑郁样行为的表观为:
[0014](1)绝望状态时间减少,和/或;
[0015](2)对开放空间及高空环境的探索欲望增加,和/或;
[0016](3)行为学表现恢复正常。
[0017]更优选的,所述虾头酶解物是虾头经过碱性蛋白酶酶解后获得的虾头肽。
[0018]更优选的,所述虾头酶解物的制备方法为:虾头:蒸馏水=2:1比例进行混合,匀浆后调节pH到7.09,按照50U
·
g
‑1加入中性蛋白酶溶解,50℃水浴3h,95℃水浴30min灭酶活,冷却,80000r/min离心20min,取上清液,使用真空冷冻干燥机冻干得虾头肽粉末即为虾头酶解物。
[0019]根据动物实验中虾头肽(虾头酶解物)的使用剂量,本专利技术上述虾头酶解物的使用剂量推荐为0.45

1.8g/(Kg m
b
·
d)。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1]本专利技术通过慢性应激构建抑郁症模型小鼠,通过灌胃虾头酶解物,考察虾头酶解物对肠道菌群短链脂肪酸的产生的影响,以及在此基础上对抑郁样行为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虾头肽干预之后,小鼠绝望状态时间显著减少,对开放空间以及高空环境的探索欲望显著增加,行为学表现恢复到正常水平,即小鼠抑郁样行为得到明显改善。且干预效果优于鱼油组;低、中剂量组5

羟色胺、低剂量组多巴胺含量上升;灌胃虾头肽后,能够显著调节乙酸、丙酸、正丁酸恢复正常水平;进而改善小鼠抑郁样行为;研究结果为虾头酶解物开发成为新一代的绿色安全的抗抑郁食品提供了理论依据。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虾头肽对慢性应激小鼠行为学的改善作用;其中图A为糖水消耗率、图B为悬尾实验、图C为旷场实验、图D为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代表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
[0023]图2为虾头肽对慢性应激小鼠海马区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干预作用;其中图A为5

羟色胺、图B为多巴胺;*代表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
[0024]图3为虾头肽对慢性应激小鼠肠道菌群产生短链脂肪酸的干预作用;*代表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0026]下述实施例以及实验例中所使用的试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使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为可从商业途径得到的试剂和材料;所用的设备,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实验设备。
[0027]虾头肽的制备:按照虾头:蒸馏水=2:1比例进行混合,用均质机进行匀浆,调节pH到7.09左右。按照50U
·
g
‑1加入中性蛋白酶溶解,50℃水浴3h。95℃水浴30min灭酶活,冷却,80000r/min离心20min,取上清液,使用真空冷冻干燥机冻干得虾头肽粉末。
[0028]实施例1
[0029]一、实验过程
[0030]1、试验动物
[0031]健康无特定病原体(SPF级)雄性C57BL/6小鼠24只长沙天勤生物技术有限公司,3周龄,平均体质量10
±
0.5g,实验动物许可证批号SCXK(京)2016

0002。实验小鼠饲养于广东海洋大学食品科技学院SPF级动物房(许可证号:SYKX(粤)2014

0053),温度22
±
1℃,昼夜交替(12h光照+12h黑暗),自由摄食和饮水,实验动物的饲养和操作均按照广东海洋大学SPF级动物实验室管理规定执行。
[0032]2、抑郁模型建立
[0033]本实验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建立抑郁动物模型。应激条件选择:

噪音30min,

倾斜鼠笼24h,

连续光照24h,

12℃冷水浴6min,

悬吊30min,

禁食24h,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虾头酶解物在制备降低肠道菌群产生短链脂肪酸的功能产品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短链脂肪酸包括乙酸、丙酸、正丁酸。2.虾头酶解物在制备提高血清中神经递质的功能产品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神经递质包括5

羟色胺、多巴胺。3.虾头酶解物在制备改善抑郁样行为的功能产品中的应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改善抑郁样行为的表观为:(1)绝望状态时间减少,和/或;(2)对开放空间及高空环境的探索欲望增加,和/或;(3)行为学表现恢复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力军叶伟昌孙东方胡连花王晨王雅玲房志家邓旗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