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切削液循环回收型数控机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1881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7 00: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切削液循环回收型数控机床,属于数控机床技术领域,包括溶液池,回流管固定布设于溶液池中,回流管顶部开设有回流口,第一转板转动套设于回流管上,且一端装配有从动件,从动件转动套设于回流管上,第二转板转动套设于第一转板上,海绵层以回流管为轴心,固定布设于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之间,抵压件活动布设于第一、二转板两侧,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回转布设于溶液池中的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以及固定装配于转板之间的海绵层,能够将切削液溶液吸附后,过滤其中的金属粉粒,并通过连续回转将滤后的切削液压排至回流管中进行回收,能够有效滤除切削液中含有的小粒径金属粉粒,提高回收液的质量。高回收液的质量。高回收液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切削液循环回收型数控机床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数控机床
,具体是涉及一种切削液循环回收型数控机床。

技术介绍

[0002]金属切削加工液在切削过程中的润滑作用,可以减小前刀面与切屑,后刀面与已加工表面间的摩擦,形成部分润滑膜,从而减小切削力、摩擦和功率消耗,降低刀具与工件坯料摩擦部位的表面温度和刀具磨损,改善工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能。
[0003]现有的数控机床切削液回收设备,大多是通过筛网或滤膜对切削液进行过滤,但这种方法只能筛除掉切削液中粒度较大的碎屑和杂质,粒度较小的金属粉粒由于难以滤除会回流至切削液循环系统中,造成切削液的质量下降同时影响对工件的润滑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切削液循环回收型数控机床,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切削液循环回收型数控机床,包括机架构件,所述机架构件包括溶液池,所述切削液循环回收型数控机床还包括:
[0007]排液管组,所述排液管组包括回流管、回流口和排液管,所述回流管固定布设于溶液池中,且所述回流管顶部开设有回流口,所述回流管末端连通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固定布设于溶液池一侧;
[0008]回转板组,所述回转板组包括第一转板、第二转板和从动件,所述第一转板转动套设于回流管上,且一端装配有从动件,所述从动件转动套设于回流管上,所述第二转板转动套设于第一转板上,且与所述第一转板同轴设置;
[0009]海绵层,所述海绵层的数量为四个,所述海绵层以回流管为轴心,固定布设于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之间,用于过滤切削液中的金属粉粒;
[0010]导向槽组,所述导向槽组包括环形槽管和弹性件,所述环形槽管布设于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的两端,且与所述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滑动相接,所述弹性件活动布设于环形槽管中,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的弹性复位;以及
[0011]挤压组件,所述挤压组件包括两组抵压件,所述抵压件活动布设于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两侧,用于挤压所述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用于将海绵层吸收的切削液压排至回流口中。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机架构件还包括:
[0013]基座,所述基座固定布设于溶液池两侧;以及
[0014]梁架,所述梁架架设于基座上,且靠近所述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的顶部一侧设置。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回流口的张角大于两组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之间的夹角大小。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回转板组还包括驱动器和传动件,所述驱动器装配于基座上,且与所述从动件通过驱动器装配相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转板绕回流管转动。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回转板组还包括:
[0018]孔槽,所述孔槽以回流管为轴心周向布设于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上,且所述孔槽布设于海绵层的两侧,所述第一转板上的孔槽和第二转板上的孔槽对应设置;以及
[0019]环形板,所述环形板滑动装配于孔槽中,用于限定所述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的转动轨迹。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向槽组还包括:
[0021]槽道,所述槽道布设于环形槽管一侧,且朝向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一侧设置;以及
[0022]滑动件,所述滑动件滑动装配于槽道中,所述滑动件的数量为四个,与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装配相接,且所述滑动件之间通过弹性件弹性相接。
[0023]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挤压组件还包括:
[0024]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装配于梁架一侧;
[0025]驱动轴,所述驱动轴布设于梁架一侧且与驱动电机传动相接;以及
[0026]双头螺杆,所述双头螺杆转动装配于梁架上,且与驱动轴联动设置,所述双头螺杆两侧分别装配有抵压件,所述抵压件限位滑动装配于梁架一侧。
[0027]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8]本专利技术通过回转布设于溶液池中的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以及固定装配于转板之间的海绵层,能够将切削液溶液吸附后,过滤其中的金属粉粒,并通过连续回转将滤后的切削液压排至回流管中进行回收,能够有效滤除切削液中含有的小粒径粉粒,提高回收液的质量。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提供的切削液循环回收型数控机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提供的切削液循环回收型数控机床的后视图。
[0031]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提供的切削液循环回收型数控机床中回转板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2]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提供的切削液循环回收型数控机床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3]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提供的切削液循环回收型数控机床中导向槽组的结构示意图。
[0034]附图标记:1

机架构件、101

溶液池、102

基座、103

梁架、2

排液管组、201

回流管、202

回流口、203

排液管、3

回转板组、301

第一转板、302

第二转板、303

从动件、304

驱动器、305

传动件、306

孔槽、307

环形板、4

海绵层、5

导向槽组、501

环形槽管、502

槽道、503

滑动件、504

弹性件、6

挤压组件、601

驱动电机、602

驱动轴、603

双头螺杆、604

抵压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为更清楚地阐述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36]请参阅图1

图5,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的切削液循环回收型数控机床,包括机架构件1,所述机架构件1包括溶液池101,所述切削液循环回收型数控机床还包括:排液管组2,所述排液管组2包括回流管201、回流口202和排液管203,所述回流管201固定布设于溶液池101中,且所述回流管201顶部开设有回流口202,所述回流管201末端连通有排液管203,所述排液管203固定布设于溶液池101一侧,;回转板组3,所述回转板组3包括第一转板301、第二转板302和从动件303,所述第一转板301转动套设于回流管201上,且一端装配有从动件303,所述从动件303转动套设于回流管201上,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切削液循环回收型数控机床,包括机架构件,所述机架构件包括溶液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液循环回收型数控机床还包括:排液管组,所述排液管组包括回流管、回流口和排液管,所述回流管固定布设于溶液池中,且所述回流管顶部开设有回流口,所述回流管末端连通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固定布设于溶液池一侧;回转板组,所述回转板组包括第一转板、第二转板和从动件,所述第一转板转动套设于回流管上,且一端装配有从动件,所述从动件转动套设于回流管上,所述第二转板转动套设于第一转板上,且与所述第一转板同轴设置;海绵层,所述海绵层的数量为四个,所述海绵层以回流管为轴心,固定布设于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之间,用于过滤切削液中的金属粉粒;导向槽组,所述导向槽组包括环形槽管和弹性件,所述环形槽管布设于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的两端,且与所述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滑动相接,所述弹性件活动布设于环形槽管中,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的弹性复位;以及挤压组件,所述挤压组件包括两组抵压件,所述抵压件活动布设于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两侧,用于挤压所述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用于将海绵层吸收的切削液压排至回流口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切削液循环回收型数控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构件还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固定布设于溶液池两侧;以及梁架,所述梁架架设于基座上,且靠近所述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的顶部一侧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切削液循环回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臧照良臧一泽郑榜奇王开源叶景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海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