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乐贤专利>正文

电连接器的改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1876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的改良结构,其包含有绝缘本体,该绝缘本体上设有至少一个线体容置孔,且线体容置孔为阶层状结构,使其形成第一容置空间及第二容置空间,绝缘本体底端可设有至少一个定位柱,顶端向外延伸设有止挡部;当线体插设于线体容置孔时,线体及线体接触端分别插设固定于线体容置孔的第一容置空间及第二容置空间,此时,线体接触端突露于绝缘本体底端,并通过定位柱的定位,使得线体接触端插设于电路板上进行连接,达到电连接的效果;另外,通过止挡部的设置,使其能够避免线体弯曲断裂。(*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连接器
,特别涉及一种可直接将线 体插设连接固定于电路板的电连接器的改良结构。技术背景随着科技日益发达,各式电子产品的使用及需求也日益增加, 由于电子产品的普遍化,因此对于电子产品内部的组件也日益受到 重视,尤其以电连接器来说更显重要,目前线连接器要组装固定于 电路板时,需先于电路板上连接固定一母座连接器,该母座连接器 包含有绝缘本体及接触端子,且接触端子与电路板电连接; 一具有 线体的公座连接器,该公座连接器包含有绝缘本体及线体;当线体 要与电路板电连接时,需将公座连接器插设于母座连接器的绝缘本 体中,使得线体能够与母座连接器中的接触端子相互连接,进而达 到电连接。虽然上述结构可以达到使用者使用的目的,但是由于其需通过 母座连接器及公座连接器相互配合,其所使用的组件过多,进而造 成组件在制造、组装时的不稳定,且制造成本提高、质量不易维持, 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通过线体容置孔的设置,使得线体接触端能够突露于绝缘本体底端,进而与电路板电连接的电连接器的改良结构;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 通过线体容置孔的阶层状结构,使其形成第一容置空间及第二容置 空间,进而有效地固定线体及线体接触端的电连接器的改良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电连接器的改良结构,其包含有绝缘本体,该绝缘本体上设有 至少一个用于插设固定线体的线体容置孔,线体接触端突露于绝缘 本体底端并连接于电路板上。所述绝缘本体底端设有至少一个定位柱。 所述定位柱与绝缘本体间设有至少一个卡合部。 所述绝缘本体顶端设有至少一个向外延伸的止挡部。 所述线体为软性排线。 所述线体容置孔为排列设置。所述线体容置孔为分别容置固定线体及线体的接触端的阶层状 结构。所述线体容置孔与线体之间以熔合方式固定。 所述线体容置孔内设有至少一个卡合固定线体的卡合块。本技术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包含有绝缘本体,该绝缘 本体上设有至少一个线体容置孔,使其能够插设固定线体,进而使 得线体接触端突露于绝缘本体底端,并连接于电路板上,当线体插 设于线体容置孔时,线体及线体接触端分别插设固定于线体容置孔 的第一容置空间及第二容置空间,此时,线体接触端则突露于绝缘本体底端,并通过定位柱的定位,使得线体接触端插设于电路板上进行连接,达到电连接的效果;另外,绝缘本体顶端向外延伸的止 挡部,其高于线体底部一段距离,当电连接器受到其它组件或空间 的限制时,止挡部产生阻挡效果,可避免线体自底部断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改良结构的绝缘本体立体结构示 意图2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改良结构的绝缘本体另一角度立 体结构示意图3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改良结构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改良结构的立体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改良结构的分解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改良结构的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改良结构的使用状态剖面示意图; 图8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改良结构的另一固定方式使用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见图1 4,电连 接器的改良结构,其包含有绝缘本体1,该绝缘本体1上设有至少一 个线体容置孔11,且线体容置孔11为阶层状结构,使其形成第一容 置空间111及第二容置112空间,该线体容置孔11可针对不同线体 2而为排列设置组合,绝缘本体1底端则可设有至少一个定位柱12,该定位柱12与绝缘本体1间设有至少一个卡合部121,使得定位柱 12固定于电路板3时,能够通过卡合部121加以固定,增加定位效 果,绝缘本体1顶端则向外延伸设有至少一个止挡部13,该止挡部 13高于线体2底部一段距离,当电连接器受到其它组件或空间的限 制时,止挡部13产生阻挡效果,可避免线体2自底部断裂。如图5 7所示,为本技术所提供的电连接器的改良结构的 剖面分解、组合及使用状态示意图,当线体2插设于线体容置孔11 时,线体2及线体接触端21分别插设固定于线体容置孔11的第一 容置空间111及第二容置空间112,并可通过熔合方式将线体2与绝 缘本体1相互固定,此时,线体接触端21则突露于绝缘本体1底端, 并通过定位柱12的定位,使得线体接触端21插设于电路板3上进 行连接,达到电连接的效果。如图8所示,为本技术所提供的电连接器的改良结构的另 一固定方式使用状态示意图,线体2与绝缘本体1的固定方式除可 通过熔合的方式外,也可于线体容置孔11内设有至少一个卡合块 113,使其得以通过卡合块113卡合固定线体2;需要注意的是,本 技术线体2及绝缘本体1的固定方式不限定于上述方式。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故凡依本技术专 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 括于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内。权利要求1、电连接器的改良结构,其包含有绝缘本体,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插设固定线体的线体容置孔,线体接触端突露于绝缘本体底端并连接于电路板上。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连接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本体底端设有至少一个定位柱。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柱与绝缘本体之间设有至少一个卡合部。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连接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本体顶端设有至少一个向外延伸的止挡部。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连接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体为软性排线。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连接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体容置孔为排列设置。7.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连接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体容置孔为分别容置固定线体及线体的接触端的阶层状结 构。8.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连接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体容置孔与线体之间以熔合方式固定。9.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连接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体容置孔内设有至少一个卡合固定线体的卡合块。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电连接器
,特别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的改良结构,其包含有绝缘本体,该绝缘本体上设有至少一个线体容置孔,且线体容置孔为阶层状结构,使其形成第一容置空间及第二容置空间,绝缘本体底端可设有至少一个定位柱,顶端向外延伸设有止挡部;当线体插设于线体容置孔时,线体及线体接触端分别插设固定于线体容置孔的第一容置空间及第二容置空间,此时,线体接触端突露于绝缘本体底端,并通过定位柱的定位,使得线体接触端插设于电路板上进行连接,达到电连接的效果;另外,通过止挡部的设置,使其能够避免线体弯曲断裂。文档编号H01R12/00GK201149910SQ200820043378公开日2008年11月12日 申请日期2008年1月25日 优先权日2008年1月25日专利技术者林乐贤 申请人:林乐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电连接器的改良结构,其包含有绝缘本体,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插设固定线体的线体容置孔,线体接触端突露于绝缘本体底端并连接于电路板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乐贤
申请(专利权)人:林乐贤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