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承式抗干扰多芯屏蔽通信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18388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7 00: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承式抗干扰多芯屏蔽通信电缆,包括间隔布置的多芯通信线芯和承载绞线并共同包覆在聚氯乙烯挤包外护套层内,聚氯乙烯挤包外护套层在多芯通信线芯和承载绞线之间的间隔段上形成有薄型连接筋,承载绞线为不锈钢丝和芳纶绞线绞合形成,薄型连接筋厚度不小于承载绞线直径的二分之一,多芯通信线芯包括若干绝缘线芯与尼龙树脂芯材共同绞合构成缆芯,缆芯外部依次包覆有AFRP强化绕包层、氟树脂绕包减磨层、屏蔽网状导体层、铜塑复合带绕包屏蔽层、尼龙线抗扭绕包层和尼龙防腐层。该电缆自身承载能力更好,抗扭转性能优异,屏蔽效果稳定,耐久使用。耐久使用。耐久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承式抗干扰多芯屏蔽通信电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缆
,特别是涉及一种自承式抗干扰多芯屏蔽通信电缆。

技术介绍

[0002]通信电缆广泛使用于城域网通信网络建设中,自承式多芯通信电缆以架空安装为主,吊线和电缆用同一外护层,经济实用,安装敷设方便。由于架空安装工况环境的复杂性,易于遭受外部信号干扰,电缆屏蔽效果不稳定,影响信号传送特性。并且,电缆自身承载能力差,抗扭力不够,在安装过程中也容易发生线芯断芯,屏蔽层断线问题,影响正常工作的电气特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承式抗干扰多芯屏蔽通信电缆,自身承载能力更好,抗扭转性能优异,屏蔽效果稳定,耐久使用。
[0004]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使上述技术问题得以解决。
[0005]自承式抗干扰多芯屏蔽通信电缆,包括间隔布置的多芯通信线芯和承载绞线并共同包覆在聚氯乙烯挤包外护套层内,所述聚氯乙烯挤包外护套层在所述多芯通信线芯和所述承载绞线之间的间隔段上形成有薄型连接筋,所述承载绞线为不锈钢丝和芳纶绞线绞合形成,所述薄型连接筋厚度不小于所述承载绞线直径的二分之一,所述多芯通信线芯包括若干绝缘线芯与尼龙树脂芯材共同绞合构成缆芯,所述缆芯外部依次包覆有AFRP强化绕包层、氟树脂绕包减磨层、屏蔽网状导体层、铜塑复合带绕包屏蔽层、尼龙线抗扭绕包层和尼龙防腐层,所述绝缘线芯包括内导体和XLPE绝缘层,所述内导体和所述XLPE绝缘层之间填充有绝缘润滑硅脂。
[0006]作为优选,所述内导体为若干镀锡铜单丝与若干对位型全芳香族共聚酰胺拉伸纤维共同绞合形成,所述镀锡铜单丝直径为0.02mm至0.04mm。
[0007]作为优选,所述薄型连接筋厚度不超过所述承载绞线直径的五分之四。
[0008]作为优选,所述芳纶绞线为若干芳纶纤维绞合并与热塑性聚丙烯树脂热熔粘接成一体。
[0009]作为优选, AFRP强化绕包层为若干芳纶股线单向螺旋绕包结构且绕向与所述绝缘线芯绞向相反。
[0010]作为优选,所述氟树脂绕包减磨层为氟树脂带单向螺旋搭盖绕包结构。
[0011]作为优选,所述屏蔽网状导体层为两种不同线径且线径比介于0.9至1之间的镀锡铜丝混合互为逆向螺旋缠绕构成,所述镀锡铜丝线径为0.12mm至0.18mm,屏蔽密度为85%至95%。
[0012]作为优选,所述尼龙线抗扭绕包层为内外双层尼龙股线互为逆向螺旋缠绕编织结构且绕距不同。
[0013]作为优选,所述尼龙防腐层内表面设有热塑性聚氨酯粘接层。
[0014]作为优选,所述缆芯绞距为所述绝缘线芯外径的15至30倍。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承载绞线采用不锈钢丝和芳纶绞线绞合形成,提高柔韧性,具有高抗拉强度,大大提高电缆的承载能力,减少架空安装工艺难度,耐久使用。
[0016]2.通过尼龙线抗扭绕包层将铜塑复合带绕包屏蔽层紧密固定在屏蔽网状导体层外部,防止屏蔽网状导体层结构松散,有助于减少屏蔽网状导体层局部应力集中,提高抗扭转性,避免出现屏蔽层断线问题,保证屏蔽效果的稳定性。并且,通过热塑性聚氨酯粘接层形成一体粘接结构,有助于提高多芯通信线芯的抗扭转性能,提高电缆的抗拉伸强度。
[0017]3.通过屏蔽网状导体层、铜塑复合带绕包屏蔽层共同形成屏蔽导体,铜塑复合带绕包屏蔽层有效的填补屏蔽网状导体层编织形成的空隙,有效的减少信号衰减量,增强屏蔽性能,提高抗干扰性能,屏蔽网状导体层的特殊缠绕编织结构有助于提高柔韧性和耐弯曲特性,防止屏蔽层断线,保证稳定的屏蔽特性。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

多芯通信线芯,2

承载绞线,3

聚氯乙烯挤包外护套层,4

薄型连接筋,5

绝缘线芯,6

尼龙树脂芯材,7

AFRP强化绕包层,8

氟树脂绕包减磨层,9

屏蔽网状导体层,10

铜塑复合带绕包屏蔽层,11

尼龙线抗扭绕包层,12

尼龙防腐层,13

内导体,14

XLPE绝缘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
[0021]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自承式抗干扰多芯屏蔽通信电缆,包括间隔布置的多芯通信线芯1和承载绞线2并共同包覆在聚氯乙烯挤包外护套层3内,所述聚氯乙烯挤包外护套层3在所述多芯通信线芯1和所述承载绞线2之间的间隔段上形成有薄型连接筋4。所述承载绞线2为不锈钢丝和芳纶绞线绞合形成,具体的说,所述芳纶绞线为若干芳纶纤维绞合并与热塑性聚丙烯树脂热熔粘接成一体。所述薄型连接筋4厚度不小于所述承载绞线2直径的二分之一,进一步的,所述薄型连接筋4厚度不超过所述承载绞线2直径的五分之四。
[0022]所述多芯通信线芯1包括若干绝缘线芯5与尼龙树脂芯材6共同绞合构成缆芯,所述缆芯绞距为所述绝缘线芯5外径的15至30倍。所述绝缘线芯5包括内导体13和XLPE绝缘层14,所述内导体13和所述XLPE绝缘层14之间填充有绝缘润滑硅脂。具体的说,所述内导体13为若干镀锡铜单丝与若干对位型全芳香族共聚酰胺拉伸纤维共同绞合形成,所述镀锡铜单丝直径为0.02mm至0.04mm。
[0023]所述缆芯外部依次包覆有AFRP强化绕包层7、氟树脂绕包减磨层8、屏蔽网状导体层9、铜塑复合带绕包屏蔽层10、尼龙线抗扭绕包层11和尼龙防腐层12,进一步的,所述尼龙防腐层12内表面设有热塑性聚氨酯粘接层。在一个实施方式中,AFRP强化绕包层7为若干芳纶股线单向螺旋绕包结构且绕向与所述绝缘线芯5绞向相反。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氟树脂绕包减磨层8为氟树脂带单向螺旋搭盖绕包结构。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屏蔽网状导体层9为两种不同线径且线径比介于0.9至1之间的镀锡铜丝混合互为逆向螺旋缠绕构成,所
述镀锡铜丝线径为0.12mm至0.18mm,屏蔽密度为85%至9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尼龙线抗扭绕包层11为内外双层尼龙股线互为逆向螺旋缠绕编织结构且绕距不同。
[0024]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自承式抗干扰多芯屏蔽通信电缆,其特征是:包括间隔布置的多芯通信线芯(1)和承载绞线(2)并共同包覆在聚氯乙烯挤包外护套层(3)内,所述聚氯乙烯挤包外护套层(3)在所述多芯通信线芯(1)和所述承载绞线(2)之间的间隔段上形成有薄型连接筋(4),所述承载绞线(2)为不锈钢丝和芳纶绞线绞合形成,所述薄型连接筋(4)厚度不小于所述承载绞线(2)直径的二分之一,所述多芯通信线芯(1)包括若干绝缘线芯(5)与尼龙树脂芯材(6)共同绞合构成缆芯,所述缆芯外部依次包覆有AFRP强化绕包层(7)、氟树脂绕包减磨层(8)、屏蔽网状导体层(9)、铜塑复合带绕包屏蔽层(10)、尼龙线抗扭绕包层(11)和尼龙防腐层(12),所述绝缘线芯(5)包括内导体(13)和XLPE绝缘层(14),所述内导体(13)和所述XLPE绝缘层(14)之间填充有绝缘润滑硅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承式抗干扰多芯屏蔽通信电缆,其特征是:所述内导体(13)为若干镀锡铜单丝与若干对位型全芳香族共聚酰胺拉伸纤维共同绞合形成,所述镀锡铜单丝直径为0.02mm至0.04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承式抗干扰多芯屏蔽通信电缆,其特征是:所述薄型连接筋(4)厚度不超过所述承载绞线(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婉芳王登峰邵千俊王礼国丁志楠刘书鑫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大元通电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