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断热型预制装配式剪力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02598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6 23: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断热型预制装配式剪力墙,采用由外侧预制混凝土板、保温层以及内侧现浇混凝土板依次连接组成的墙体,墙体内设置若干水平分布钢筋与若干竖向分布钢筋,墙体两侧边缘约束区域分别设置纵向受力钢筋,在纵向受力钢筋上沿着的纵向间隔设置若干双“U”型FRP箍筋;墙体中部区域设置若干纵向连接钢筋,墙体中间部分均匀布置若干双“Z”型连接体,双“U”型FRP箍筋一侧设置于外侧预制混凝土板,另一侧设置于内侧现浇混凝土板中,双“Z”型连接体一侧设置于外侧预制混凝土板,另一侧设置于内侧现浇混凝土板中,纵向连接钢筋的数量小于竖向分布钢筋的数量,解决目前预制剪力墙节能保温较差、施工效率低、运输安装成本高问题。运输安装成本高问题。运输安装成本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断热型预制装配式剪力墙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工业化预制装配式构件及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断热型预制装配式剪力墙。

技术介绍

[0002]本世纪以来,随着建筑工业化、装配式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推进,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节能减排的工程建设已成为现阶段的热点和焦点。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是目前我国常用的工业化建筑结构体系之一,其中的预制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侧向刚度较大,且兼有承重、保温和围护等功能,在我国居住社区建筑尤其是保障性住房和经济适用房中应用较为普遍。
[0003]目前,外保温预制剪力墙和内保温预制剪力墙是常用的保温剪力墙形式,但内保温剪力墙存在内部保温层易损,且墙体受室内装修影响大等问题,外保温剪力墙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防火及耐久性问题。
[0004]夹心复合剪力墙把保温层设置于墙体之中,避免了外保温预制剪力墙和内保温预制剪力墙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但夹心复合剪力墙仍存在如下问题:
[0005](1)节能保温效果较差,虽然目前夹心保温剪力墙将保温层置于墙体中部,但墙体连接件和墙体箍筋均为金属材料,导致在这些部位产生热桥,降低了整个墙体的保温效果;
[0006](2)施工较为繁琐。剪力墙上下连接数,通常需要通过钢套筒将墙体内的每个纵向钢筋连接,由于墙内纵向钢筋数量较多,导致是施工速度慢,效率低。
[0007](3)运输、起吊和安装成本高。由于目前预制夹心混凝土剪力墙构件大都为预制工厂一体成型,墙体质量都较大,在运输、起吊和安装时,需要配合专业的大型设备进行,施工成本较高。
[0008]因此,本技术旨在研究分析目前现有预制混凝土夹心剪力墙缺点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具有承重保温一体化的断热型预制装配式剪力墙,以大幅提高墙体的节能保温效果,同时施工便捷,运输安装成本减少。

技术实现思路

[0009]针对现有预制混凝土夹心剪力墙的不足,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断热型预制装配式剪力墙,解决了目前预制剪力墙节能保温较差、施工效率低、运输安装成本高等问题。
[0010]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11]一种断热型预制装配式剪力墙,包括由外侧预制混凝土板、保温层以及内侧现浇混凝土板依次连接组成的墙体,所述墙体内设置若干水平分布钢筋与若干竖向分布钢筋,水平分布钢筋与竖向分布钢筋出垂直交叉设置成网格状结构,所述墙体两侧边缘约束区域分别设置纵向受力钢筋,在所述纵向受力钢筋上沿着的纵向间隔设置若干双“U”型FRP箍筋;所述墙体中部区域设置若干纵向连接钢筋,所述墙体中间部分均匀布置若干双“Z”型连接体,所述双“U”型FRP箍筋一侧设置于外侧预制混凝土板,中间穿过保温层,另一侧设置于
内侧现浇混凝土板中,所述双“Z”型连接体一侧设置于外侧预制混凝土板,中间穿过保温层,另一侧设置于内侧现浇混凝土板中,所述“Z”型部件由内部钢筋体和包裹于内部钢筋体外部的塑料套管组成,在纵向受力钢筋的端部设置用于连接预制混凝土板的约束钢套筒,在纵向连接钢筋端部设置用于连接预制混凝土板的连接钢套筒,所述纵向连接钢筋的数量小于所述竖向分布钢筋的数量。
[0012]优选的,在上述的断热型预制装配式剪力墙中,所述双“Z”型连接体包括两个“Z”型部件,所述两个“Z”型部件对称设置,在两个“Z”型部件的两端通过钢丝缠绕绑扎固定在一起。
[0013]优选的,在上述的断热型预制装配式剪力墙中,每个“Z”型部件包括两块端板以及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分别连接两块端板的一端,形成“Z”字型结构,两个“Z”型部件的连接板的两端通过钢丝缠绕绑扎固定在一起,两个“Z”型部件的位于一侧的端板设置于外侧预制混凝土板,两个“Z”型部件的位于另一侧的端板设置于内侧现浇混凝土板中。
[0014]所述“Z”型部件由内部钢筋体和包裹于内部钢筋体外部的塑料套管组成优选的,在上述的断热型预制装配式剪力墙中,所述双“Z”型连接体布置间距一般为200mm~300mm。
[0015]优选的,在上述的断热型预制装配式剪力墙中,所述双“U”型FRP箍筋包括两个“U”型FRP部件,两个“U”型FRP部件开口相对设置,两个“U”型FRP部件的对应侧壁叠置在一起并与对应的纵向受力钢筋绑扎在一起。
[0016]优选的,在上述的断热型预制装配式剪力墙中,所述保温层为有机保温层和/或无机保温层。
[0017]优选的,在上述的断热型预制装配式剪力墙中,所述纵向连接钢筋在墙体中部等间距分布,所述纵向连接钢筋的数量为所述竖向分布钢筋的1/2。
[0018]由以上公开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9]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断热型预制装配式剪力墙,采用由外侧预制混凝土板、保温层以及内侧现浇混凝土板依次连接组成的墙体,所述墙体内设置若干水平分布钢筋与若干竖向分布钢筋,水平分布钢筋与竖向分布钢筋出垂直交叉设置成网格状结构,所述墙体两侧边缘约束区域分别设置纵向受力钢筋,在所述纵向受力钢筋上沿着的纵向间隔设置若干双“U”型FRP箍筋;所述墙体中部区域设置若干纵向连接钢筋,所述墙体中间部分均匀布置若干双“Z”型连接体,所述双“U”型FRP箍筋一侧设置于外侧预制混凝土板,中间穿过保温层,另一侧设置于内侧现浇混凝土板中,所述双“Z”型连接体一侧设置于外侧预制混凝土板,中间穿过保温层,另一侧设置于内侧现浇混凝土板中,所述纵向连接钢筋的数量小于所述竖向分布钢筋的数量。一方面,由于在墙体的两侧边缘约束区域采用双“U”型FRP箍筋代替了传统钢箍筋,并且采用的所述“Z”型部件由内部钢筋体和包裹于内部钢筋体外部的塑料套管组成,有效降低了其热传导系数,使得在这些部位产生热断桥,大大提高了剪力墙的节能保温效果。另一方面,通过所述墙体中部区域设置若干纵向连接钢筋,在纵向受力钢筋的端部设置用于连接预制混凝土板的约束钢套筒,在纵向连接钢筋端部设置用于连接预制混凝土板的连接钢套筒,利用纵向连接钢筋代替现有技术中的竖向分布钢筋,连接相邻的构件,有效减少了需要连接的钢筋数量,加快了施工速度,提高了施工效率。此外,由于内侧现浇混凝土板后续浇筑,因此可以降低运输、起吊和安装成本高,不需要配合专业的大型设备进行,施工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一种断热型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立面图。
[0021]图2是图1的A

A剖视图。
[0022]图3是图1的B

B剖视图。
[0023]图4是图1的C

C剖视图
[0024]图5是双“Z”型连接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是双“Z”型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7是双“U”型FRP箍筋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1为墙体、2为外侧预制混凝土板、3为内侧现浇混凝土板、4为保温层、5为双“Z”型连接体、5

1为塑料套管、5

2为钢筋体、5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断热型预制装配式剪力墙,包括由外侧预制混凝土板、保温层以及内侧现浇混凝土板依次连接组成的墙体,所述墙体内设置若干水平分布钢筋与若干竖向分布钢筋,水平分布钢筋与竖向分布钢筋出垂直交叉设置成网格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两侧边缘约束区域分别设置纵向受力钢筋,在所述纵向受力钢筋上沿着的纵向间隔设置若干双“U”型FRP箍筋;所述墙体中部区域设置若干纵向连接钢筋,所述墙体中间部分均匀布置若干双“Z”型连接体,所述双“U”型FRP箍筋一侧设置于外侧预制混凝土板,中间穿过保温层,另一侧设置于内侧现浇混凝土板中,所述双“Z”型连接体一侧设置于外侧预制混凝土板,中间穿过保温层,另一侧设置于内侧现浇混凝土板中,所述“Z”型部件由内部钢筋体和包裹于内部钢筋体外部的塑料套管组成,在纵向受力钢筋的端部设置用于连接预制混凝土板的约束钢套筒,在纵向连接钢筋端部设置用于连接预制混凝土板的连接钢套筒,所述纵向连接钢筋的数量小于所述竖向分布钢筋的数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热型预制装配式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双“Z”型连接体包括两个“Z”型部件,所述两个“Z”型部件对称设置,在两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婷杨佳林房霆宸吴联定房超珺陈渊鸿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