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平台模架系统的逃生救援舱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330796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09:52
本技术公开一种钢平台模架系统的逃生救援舱,包括:带滑槽上梁,设置在钢平台模架系统上;带滑槽下梁;平行设置在所述带滑槽上梁的下方;剪叉式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带滑槽上梁与带滑槽下梁之间;逃生舱,设置在所述带滑槽下梁上;升降绞盘,设置在所述逃生舱上;绞绳,设置在钢平台模架系统与所述升降绞盘之间或者所述带滑槽上梁与升降绞盘之间;逃生孔洞,设置在钢平台模架系统上;逃生楼梯,沿所述逃生孔洞设置在钢平台模架系统或者所述带滑槽上梁上且伸向剪叉式升降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时的所述带滑槽下梁;舱内楼梯,设置在所述逃生舱内。本技术适用于建筑物施工进度不一致出现高度差的情形,能够提高逃生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特别涉及一种钢平台模架系统的逃生救援舱


技术介绍

1、超高层建筑施工由于作业高度高,一旦发生火灾等危险时,施工人员的逃生救援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尤其是核心筒结构施工,钢平台框架系统处于整个建筑的顶部,一旦高度超过既有消防登高救援车的救援高度后,救援难度很大。核心筒结构施工时顶部钢平台模架系统上施工人员众多,高效救援尤为重要。目前的救援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2、1、在钢平台模架系统下方下挂逃生梯笼,梯笼接到下方的已施工楼面。由于核心筒顶部施工进度与下部楼面施工进度不一致,梯笼高度需要随时调整,施工时比较麻烦,而且由于核心筒顶部与下方施工楼面高差大,梯笼所需高度高,重量大,对钢平台模架系统也是一个负担。

3、2、设置逃生滑杆。发生危险时,钢平台模架系统上的施工人员沿滑杆下滑至下方安全楼面。滑杆存在与梯笼一样的问题,需要随时根据施工高差接长或缩短。而且对没有经过训练的施工人员来说,高落差的下滑接受度较差。且一根滑杆一次只能供一个人下滑逃生,如果多人紧密连续下滑极易造成人员事故。逃生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钢平台模架系统的逃生救援舱,以解决超高层建筑施工发生危险时逃生效率低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钢平台模架系统的逃生救援舱,包括:

3、带滑槽上梁,设置在钢平台模架系统上;

4、带滑槽下梁,平行设置在所述带滑槽上梁的下方;

5、剪叉式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带滑槽上梁与带滑槽下梁之间;

6、逃生舱,设置在所述带滑槽下梁上;

7、升降绞盘,设置在所述逃生舱上;

8、绞绳,设置在钢平台模架系统与所述升降绞盘之间或者设置在所述带滑槽上梁与升降绞盘之间;

9、逃生孔洞,设置在钢平台模架系统上;

10、逃生楼梯,沿所述逃生孔洞设置在钢平台模架系统或者所述带滑槽上梁上且伸向剪叉式升降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时的所述带滑槽下梁;

11、舱内楼梯,设置在所述逃生舱内且能够与所述逃生楼梯衔接。

12、进一步地,本技术提供的钢平台模架系统的逃生救援舱,所述逃生救援舱装置设置在钢平台模架系统的下方。

13、进一步地,本技术提供的钢平台模架系统的逃生救援舱,所述逃生救援舱装置位于建筑结构的核心筒结构的外围。

14、进一步地,本技术提供的钢平台模架系统的逃生救援舱,所述逃生救援舱装置为位于建筑结构的核心筒结构的外围的一个以上。

15、进一步地,本技术提供的钢平台模架系统的逃生救援舱,还包括:

16、限位槽,设置在钢平台模架系统或者所述带滑槽上梁上,所述剪叉式升降机构的中心交叉轴沿所述限位槽滑动。

17、进一步地,本技术提供的钢平台模架系统的逃生救援舱,所述逃生楼梯倾斜设置,所述逃生楼梯的末端与钢平台模架系统或者所述带滑槽上梁之间设置有吊杆。

18、进一步地,本技术提供的钢平台模架系统的逃生救援舱,所述绞绳与所述升降绞盘的中心交叉轴在同一条直线上。

19、进一步地,本技术提供的钢平台模架系统的逃生救援舱,所述绞绳通过吊环设置钢平台模架系统或者带滑槽上梁上。

20、进一步地,本技术提供的钢平台模架系统的逃生救援舱,所述升降绞盘设置有缓降器和制动器,所述升降绞盘的控制模式为电动和/或手动。

21、进一步地,本技术提供的钢平台模架系统的逃生救援舱,所述剪叉式升降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时设置有安全锁。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23、通过带滑槽上梁、剪叉式升降机构、带滑槽下梁,可以使逃生舱能够升降操作,适用于建筑物施工进度不一致出现高度差的情形,与梯笼相比,具有负载轻、无需随时调整梯笼高度的优点。剪叉式升降机构能够通过带滑槽下梁带动逃生舱安全升降,提高稳定性,逃生舱能够容纳较多的施工作业人员逃生,在超高层建筑施工发生危险时具有逃生效率高、逃生人员多的优点。相对于滑杆每次只能一人逃生来说,同样具有逃生效率高的优点。带滑槽下梁能够提高逃生舱连接的可靠性。带滑槽上梁能够连接在钢平台模架系统上,提高连接的可靠性。

24、逃生舱通过升降绞盘牵引绞绳带动剪叉式升降机构进行升降控制,从而将乘坐在逃生舱内的施工作业人员下降到已施工楼层等安全平面上,以便于施工作业人员安全逃生。逃生舱的升降控制相对于梯笼向下攀爬方式以及滑杆下滑逃生方式来说,具有逃生速度快、节省了逃生的施工作业人员的体力的优点,不会造成传统方式由于逃生人员体力不支而发生安全事故的风险。

25、逃生孔洞、逃生楼梯和舱内楼板,为在钢平台模架系统上发生危险的施工作业人员逃离提供了逃生通道,施工作业人员沿逃生孔洞通过逃生楼梯攀爬经舱内楼梯进入到逃生舱内,位于逃生舱内的施工作业人员控制逃生舱升降操作以实现安全逃生的目的。

26、本技术提供的钢平台模架系统的逃生救援舱,在钢平台模架系统未发生安全危险时,剪叉式升降机构处于折叠状态,相对于梯笼和滑杆来说,可以使逃生救援舱装置在钢平台模架系统下方的空间占用面积小,减少了对逃生救援舱装置之下的建筑结构的施工影响。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平台模架系统的逃生救援舱,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平台模架系统的逃生救援舱,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救援舱设置在钢平台模架系统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平台模架系统的逃生救援舱,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救援舱位于建筑结构的核心筒结构的外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平台模架系统的逃生救援舱,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救援舱为位于建筑结构的核心筒结构的外围的一个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平台模架系统的逃生救援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平台模架系统的逃生救援舱,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楼梯倾斜设置,所述逃生楼梯的末端与钢平台模架系统或者所述带滑槽上梁之间设置有吊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平台模架系统的逃生救援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绞绳与所述升降绞盘的中心交叉轴在同一条直线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平台模架系统的逃生救援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绞绳通过吊环设置钢平台模架系统或者带滑槽上梁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平台模架系统的逃生救援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绞盘设置有缓降器和制动器,所述升降绞盘的控制模式为电动和/或手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平台模架系统的逃生救援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叉式升降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时设置有安全锁。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平台模架系统的逃生救援舱,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平台模架系统的逃生救援舱,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救援舱设置在钢平台模架系统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平台模架系统的逃生救援舱,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救援舱位于建筑结构的核心筒结构的外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平台模架系统的逃生救援舱,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救援舱为位于建筑结构的核心筒结构的外围的一个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平台模架系统的逃生救援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平台模架系统的逃生救援舱,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楼梯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婷房霆宸曹闻杰童震霆顾春欢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