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室实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10000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6 2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分室实验装置,装置本体被两组阻隔件分隔出菌根室和菌丝室,阻隔件通过定位组件固定在装置本体中,定位组件由两组相对应设置的定位夹板构成;每组定位夹板包括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第一定位板的外侧面和底面分别与装置本体的侧壁面和底面固定连接,在第一定位板的内侧设有第一凹口;第二定位板可拆卸地连接在第一定位板上,在第二定位板的内侧设有第二凹口,第一凹口与第二凹口匹配对接可形成与阻隔件适配的夹持腔。在实验过程中,装置中的阻隔件能始终保持位置稳定,不会发生不必要的移动;定位组件的拆卸、组装过程都极为方便,操作人员可在短时间内进行尼龙网的快速更换,装置主体可迭代使用,经济性更强。更强。更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室实验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微生物培养
,尤其涉及一种分室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丛枝菌根真菌是自然界分布最广泛的一类菌根真菌,能够与90%的陆生植物根系形成菌根共生体。菌根共生体可通过其庞大的根外菌丝,促进宿主植物对N、P营养元素及K、Fe、Ca、Zn、Cu等矿质元素的吸收,增强植物的抗逆性,从而使植物更少的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更好地吸收转运重金属。
[0003]大多数菌根研究主要采用盆栽试验研究菌根功能,但是在这些研究体系中,植株的根系、菌丝等都生长和分布于同一空间内,无法准确定量丛枝菌根真菌菌丝的直接作用,也不能研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植物光合产物分配的影响,为此,本领域相关人员研究设计出了一系列的分根实验装置,如中国专利CN207340617U公开的一种植物分根装置,其从空间上隔离植物根系以及菌根菌丝,分析比较根际土壤和菌丝际土壤的土壤参数,从而能够定量评价丛枝菌根真菌在促进植物吸收养分和影响植物光合产物分配中的作用。
[0004]此类装置主要依靠可容菌丝通过而植物根系不能通过的尼龙网作为分隔材料,尼龙网通常是利用两块塑料孔板或者铁丝网板进行双向夹紧固定形成一个完整的阻隔件,但是现有的实验装置中通常没有设置相应的阻隔件固定结构,仅仅是依靠尺寸上的调整将阻隔件直接卡紧插接在装置内室中进行固定,这种结构在实际操作时会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植物根系生长蔓延的过程中由于菌根无法通过阻隔件,但是过度膨胀的根系收到阻挡后会对阻隔件产生压力,这就有可能导致阻隔件位置发生移动甚至倒塌,阻隔件一旦丧失全面积阻隔的作用就会影响实验的正常进行,另外在实验过程中操作人员也有可能因为一些突发情况碰到或撞到阻隔件,同样会造成阻隔件的位置移动,一样会影响实验的正常进行。
[0005]为了提高夹持稳定性,市场上还出现了分体式的分室实验装置,即菌根室和菌丝室是由三个独立的盒体结构拼接而成的,正常使用时,将三个盒体对应拼接,并将阻隔件夹在相邻连接的盒体之间,为保证装置稳定,需利用胶水将阻隔件粘贴在夹持阻隔件的盒体侧壁上,此类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稳定性是能得到保障的,阻隔件不会发生不当的移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尼龙网本身属于一个基础耗材,随着实验批次的更迭,装置中的尼龙网是需要更换的,胶水粘结的结构设计使得阻隔件的更换非常的不方便,如果将整个实验装置作为一次性耗材使用又会造成极大的浪费。
[0006]为此,有必要设计一种使用稳定且方便进行阻隔件更换的分室实验装置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室实验装置,通过设计定位组件使得在实验过程中阻隔件能够保持位置稳定,且方便尼龙网的更换,有利于装置主体进行重复使用,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0008]本技术公开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分室实验装置,在装置本体中以两组阻隔件均分出三个实验腔室,分别是位于中间的菌根室和位于两侧的两个菌丝室,阻隔件由中间的尼龙网和设在尼龙网两侧的铁丝网组成;阻隔件通过定位组件固定在装置本体中,定位组件由两组相对应设置的定位夹板构成;每组定位夹板包括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第一定位板的外侧面和底面分别与装置本体的侧壁面和底面固定连接,在第一定位板的内侧设有第一凹口;第二定位板可拆卸地连接在第一定位板上,在第二定位板的内侧设有第二凹口,第二定位板与第一定位板相接后、第一凹口与第二凹口匹配对接形成与阻隔件适配的夹持腔。
[0009]进一步地,在第一定位板与第二定位板相接的侧面上设有沿第一定位板长度方向延伸的磁铁;在第二定位板与第一定位板相接的侧面上与磁铁对应的位置设有磁性块,磁性块与磁铁磁性相吸进而可将第二定位板固定在第一定位板上。
[0010]进一步地,第二定位板的尺寸与第一定位板的尺寸相同。
[0011]进一步地,磁铁匹配内嵌在第一定位板内,磁铁的外侧面与第一定位板连接其一侧的壁面齐平;磁性块匹配内嵌在第二定位板内,磁性块的外侧面与第二定位板连接其一侧的壁面齐平。
[0012]进一步地,装置本体由有机塑料或有机玻璃制成,装置本体的规格为长25 cm、宽10 cm、高10 cm。
[0013]进一步地,尼龙网的孔径为30 μm。
[0014]进一步地,对应设置的两组定位夹板中的两个第一定位板的底部通过隔板相连,隔板底部与装置本体底面封闭相接。
[0015]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16]1.本新型公开的分室实验装置通过定位组件进行阻隔件的夹持固定,在实验过程中,阻隔件能始终保持位置稳定,不会因植物根系挤压或者操作人员的无意碰撞等意外情况而发生位置移动,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0017]2.本新型公开的分室实验装置中所用的阻隔件利用定位组件进行夹持固定,该种固定形式拆卸、组装过程都极为方便,操作人员可在短时间内进行尼龙网的快速更换,该设计方便装置主体进行迭代使用,避免不必要的浪费,经济性更强;
[0018]3.本申请公开的分室实验装置通过尼龙网阻隔根系的交互,但菌丝可以通过,避免了根的干扰,使得此装置可用于单独研究丛枝菌根真菌菌丝的生长,能够定量评价丛枝菌根真菌在促进植物吸收养分和影响植物光合产物分配中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实施例一公开的一种分室实验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图1所示一种分室实验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0021]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0022]图4是实施例一公开的定位组件的组成图;
[0023]图5是实施例二公开的隔板与第一定位板的连接示意图;
[0024]其中,1

装置本体,2

阻隔件,3

菌根室,4

菌丝室,5

定位组件;
[0025]21

尼龙网,22

铁丝网;
[0026]51

定位夹板;
[0027]511

第一定位板,512

第二定位板,513

第一凹口,514

磁铁,515

第二凹口,516

夹持腔,517

磁性块,518

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凡是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中。
[0029]实施例一
[0030]为了增强阻隔件的使用稳定性并提高尼龙网更换过程的便捷性,本实施方式中公开一种新型分室实验装置,在装置本体1中以两组阻隔件2均分出三个实验腔室,分别是位于中间的菌根室3和位于两侧的两个菌丝室4,两组阻隔件2相互平行且与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室实验装置,在装置本体(1)中以两组阻隔件(2)均分出三个实验腔室,分别是位于中间的菌根室(3)和位于两侧的两个菌丝室(4),阻隔件(2)由中间的尼龙网(21)和设在尼龙网(21)两侧的铁丝网(22)组成;其特征在于,阻隔件(2)通过定位组件(5)固定在装置本体(1)中,定位组件(5)由两组相对应设置的定位夹板(51)构成;每组定位夹板(51)包括第一定位板(511)和第二定位板(512),第一定位板(511)的外侧面和底面分别与装置本体(1)的侧壁面和底面固定连接,在第一定位板(511)的内侧设有第一凹口(513);第二定位板(512)可拆卸地连接在第一定位板(511)上,在第二定位板(512)的内侧设有第二凹口(515),第二定位板(512)与第一定位板(511)相接后、第一凹口(513)与第二凹口(515)匹配对接形成与阻隔件(2)适配的夹持腔(516)。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室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定位板(511)与第二定位板(512)相接的侧面上设有沿第一定位板(511)长度方向延伸的磁铁(514);在第二定位板(512)与第一定位板(5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健健方蕾曹士旭王苗苗裴文霞赵建荣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科技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