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城市垂直绿化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9937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6 2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生态城市垂直绿化单元,包括基体单元和用于放入种植物的种植筒,所述种植筒斜向地设置于所述基体单元上、并与所述基体单元相通,所述基体单元的底部设置有蓄水柱,所述蓄水柱的侧边与基体单元的底部区域构成蓄水区,所述蓄水柱的顶端设置有用于泄水的开口,蓄水区多余的水从所述开口进入、并通过所述蓄水柱落入下层的基体单元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基体单元的顶端是开放的,主要采用滴灌的方式进行灌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一定的蓄水能力,能够保证绿植所需的充足水分,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蓄水柱能够将多余的水排出到下层,并通过所述开口泄水,基体单元内的水越多,蓄水柱的泄水速度越快,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易被种植土堵塞。被种植土堵塞。被种植土堵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城市垂直绿化单元


[0001]本技术涉及城市绿化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生态城市垂直绿化单元。

技术介绍

[0002]垂直绿化又称为立体绿化,是指充分利用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攀援植物及其它植物栽植并依附或者铺贴于各种构筑物及其它空间结构上的绿化方式,包括立交桥、建筑墙面、坡面、河道堤岸、屋顶、门庭、花架、棚架、阳台、廊、柱、栅栏、枯树及各种假山与建筑设施上的绿化。
[0003]城市立体绿化是城市绿化的重要形式之一,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丰富城市绿化景观重要而有效的方式。发展立体绿化,能丰富城区园林绿化的空间结构层次和城市立体景观艺术效果,有助于进一步增加城市绿量,减少热岛效应,吸尘、减少噪音和有害气体,营造和改善城区生态环境。还能保温隔热,节约能源,也可以滞留雨水,缓解城市下水、排水压力。
[0004]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生态城市垂直绿化单元。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态城市垂直绿化单元。
[0006]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生态城市垂直绿化单元,包括基体单元和用于放入种植物的种植筒,所述种植筒斜向地设置于所述基体单元上、并与所述基体单元相通,所述基体单元的底部设置有蓄水柱,所述蓄水柱的侧边与基体单元的底部区域构成蓄水区,所述蓄水柱的顶端设置有用于泄水的开口,蓄水区多余的水从所述开口进入、并通过所述蓄水柱落入下层的基体单元中。
[0008]进一步的,所述的生态城市垂直绿化单元,所述蓄水柱位于种植物的落入处,用于承载支撑种植物。
[0009]进一步的,所述的生态城市垂直绿化单元,所述开口倾斜设置或非平面设置。
[0010]进一步的,所述的生态城市垂直绿化单元,所述开口呈楔形,窄端位于下方。
[0011]进一步的,所述的生态城市垂直绿化单元,所述蓄水柱为三棱柱,其最靠近种植物的一棱边长度最短。
[0012]进一步的,所述的生态城市垂直绿化单元,开口上还设置有一个筋条。
[0013]进一步的,所述的生态城市垂直绿化单元,所述筋条连接所述开口的最低点、并将所述开口平分。
[0014]进一步的,所述的生态城市垂直绿化单元,所述种植筒内设置有加强筋。
[0015]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生态城市垂直绿化单元,包括基体单元和用于放入种植物的种植筒,所述种植筒斜向地设置于所述基体单元上、并与所述基体单
元相通,所述基体单元的底部设置有蓄水柱,所述蓄水柱的侧边与基体单元的底部区域构成蓄水区,所述蓄水柱的顶端设置有用于泄水的开口,蓄水区多余的水从所述开口进入、并通过所述蓄水柱落入下层的基体单元中。本技术的基体单元的顶端是开放的,主要采用滴灌的方式进行灌溉,本技术具有一定的蓄水能力,能够保证绿植所需的充足水分,同时,本技术的蓄水柱能够将多余的水排出到下层,并通过所述开口泄水,基体单元内的水越多,蓄水柱的泄水速度越快,同时,本技术的开口通过这种特殊的结构,其不易被种植土堵塞。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生态城市垂直绿化单元的结构示意图一。
[0018]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生态城市垂直绿化单元的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1]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2]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生态城市垂直绿化单元,包括基体单元1和用于放入种植物的种植筒2,所述种植筒2斜向地设置于所述基体单元1上、并与所述基体单元1相通,所述基体单元1的底部设置有蓄水柱3,所述蓄水柱3的侧边与基体单元1的底部区域构成蓄水区4,所述蓄水柱3的顶端设置有用于泄水的开口5,蓄水区4多余的水从所述开口5进入、并通过所述蓄水柱3落入下层的基体单元1中。本技术的基体单元1的顶端是开放的,主要采用滴灌的方式进行灌溉,本技术具有一定的蓄水能力,能够保证绿植所需的充足水分,同时,本技术的蓄水柱3能够将多余的水排出到下层,并通过所述开口5泄水,基体单元1内的水越多,蓄水柱3的泄水速度越快,同时,本技术的开口5通过这种特殊的结构,其不易被种植土堵塞。
[0023]进一步的,本技术提供的生态城市垂直绿化单元,所述蓄水柱3位于种植物的落入处,用于承载支撑种植物。进一步的,本技术提供的生态城市垂直绿化单元,所述开口5倾斜设置或非平面设置。本实施例中采用斜面设置。进一步的,本技术提供的生态城市垂直绿化单元,所述开口5呈楔形,窄端位于下方。进一步的,本技术提供的生态城市垂直绿化单元,所述筋条连接所述开口5的最低点、并将所述开口5平分。具体的,所述开口5为等边三角形,其顶端位于最下方,面向种植筒2方向。进一步的,本技术提供的生态城市垂直绿化单元,所述蓄水柱3为三棱柱,其最靠近种植物的一棱边长度最短。进一步的,本技术提供的生态城市垂直绿化单元,开口5上还设置有一个筋条6,以加强结构,并能防止特殊情况下,种植土大量进入所述开口5中。进一步的,本技术提供的生态城市垂直绿化单元,所述种植筒2内设置有加强筋7。
[0024]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生态城市垂直绿化单元,包括基体单元和用于放入种植物的种植筒,所述种植筒斜向地设置于所述基体单元上、并与所述基体单元相通,所述基体单元的底部设置有蓄水柱,所述蓄水柱的侧边与基体单元的底部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城市垂直绿化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体单元和用于放入种植物的种植筒,所述种植筒斜向地设置于所述基体单元上、并与所述基体单元相通,所述基体单元的底部设置有蓄水柱,所述蓄水柱的侧边与基体单元的底部区域构成蓄水区,所述蓄水柱的顶端设置有用于泄水的开口,蓄水区多余的水从所述开口进入、并通过所述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晓欢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康雅生态环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