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金源专利>正文

果蔬与食用菌种植系统以及鱼菜菌共生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09983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6 2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生态农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果蔬与食用菌种植系统以及具有该果蔬与食用菌种植系统的鱼菜菌共生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果蔬与食用菌种植系统中,果蔬种植区位于食用菌培育区上方,CO2供应较为方便,同时,CO2通过气肥管路上的各CO2出口直接喷在各自对应的果蔬作物上,实现了CO2的有效利用,从而实现了高效的气肥互补,提高了果蔬作物的产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鱼菜菌共生系统,将养鱼池与果蔬与食用菌种植系统相结合,既具有果蔬与食用菌种植系统的效果,同时还能够将养鱼池所排出的水进行循环利用,最终实现鱼菜菌的和谐共生。共生。共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果蔬与食用菌种植系统以及鱼菜菌共生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果蔬与食用菌种植系统以及鱼菜菌共生系统,属于生态农业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集果蔬种植、食用菌类培育为一体的大棚已较为普遍,果蔬光合作用需要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食用菌培育则需要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二者恰恰能够形成互补关系,实现共生。传统大棚中大多采用阳面区域种植果蔬、背阴面区域培育食用菌类的方式,两个区域相对独立,但两个区域中的气体能够通过换风系统不断进行交换,实现气肥互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0003]1、CO2需要进行远距离输送,供应较为不便;
[0004]2、食用菌排出的CO2输送至果蔬区域后,存在分布不均的问题,因此,CO2有效利用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实现高效的气肥互补、CO2供应方便且有效利用率高的果蔬与食用菌种植系统;还提供一种具有该果蔬与食用菌种植系统的鱼菜菌共生系统。
[0006]本技术所述的果蔬与食用菌种植系统,包括顶部的果蔬种植区和下部的食用菌培育区;食用菌培育区的四周包裹有可打开的外保温层;食用菌培育区中设有进风口,对应食用菌培育区设有CO2控制单元、温度控制单元和湿度控制单元,CO2控制单元包括CO2传感器、CO2抽风机和第一控制器,CO2传感器和抽风机均连接第一控制器,CO2抽风机的进气口与食用菌培育区内部空间相通,其排气口连接气肥管路,气肥管路有一段为气肥供应段,气肥供应段位于果蔬种植区中,其上设有数个CO2出口。应用时,气肥供应段上的每个CO2出口都有各自对应的果蔬作物,即CO2可直接喷在果蔬作物上。
[0007]本技术中,CO2控制单元能够对食用菌培育区的CO2浓度进行实时监控,当食用菌培育区的CO2浓度达到设定上限时,第一控制器控制CO2抽风机启动,通过气肥管路将 CO2输送至上方的果蔬种植区,并通过气肥管路上的各CO2出口直接喷在各自对应的果蔬作物上,实现CO2的有效利用,从而实现了高效的气肥互补,提高果蔬作物产量;外界空气则通过进风口补入食用菌培育区中,保证食用菌的氧气供应量。食用菌培育区中的温度控制单元和湿度控制单元采用常规控制单元即可,将食用菌培育区中的温度、湿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提高食用菌的产量。
[0008]优选的,果蔬种植区中具有种植槽,即采用种植槽来种植果蔬。
[0009]优选的,食用菌培育区中具有培育食用菌的支撑盘;种植槽和支撑盘设置在一支撑框架上;种植槽设置在支撑框架的顶部,支撑盘设置在支撑框架的下部,外保温层包覆在支撑框架的下部外周。地面、种植槽的槽底与支撑框架下部外周的外保温层共同形成食用
菌培育区的内部空间。
[0010]优选的,外保温层为保温帘或者保温被。
[0011]优选的,湿度控制单元包括湿度传感器、雾化喷头和第二控制器;食用菌培育区中设置有湿度传感器和雾化喷头,雾化喷头装在供水管上,供水管连接供水装置,供水装置与湿度传感器均连接第二控制器。
[0012]优选的,气肥管路采用布袋软管,布袋软管采用支架进行支撑定位。
[0013]本技术所述的鱼菜菌共生系统,包括养鱼池、生化池和上述果蔬与食用菌种植系统;养鱼池通过管路连接生化池,生化池的底部位置低于养鱼池的底部位置,生化池通过进水管连接种植槽的进水口;种植槽的槽体底部为格栅,其下方设有鱼水过滤槽;沿鱼水流向在鱼水过滤槽的末端设置出水口,出水口通过回水管连接养鱼池。
[0014]优选的,鱼水过滤槽中设有过滤介质。进一步优选的,过滤介质采用石子、陶粒。
[0015]优选的,生化池的底部位置比养鱼池的底部位置低0.5

1m。
[0016]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0017]本技术所述果蔬与食用菌种植系统中,果蔬种植区位于食用菌培育区上方,CO2供应较为方便,同时,CO2通过气肥管路上的各CO2出口直接喷在各自对应的果蔬作物上,实现了CO2的有效利用,从而实现了高效的气肥互补,提高了果蔬作物的产量;本技术所述鱼菜菌共生系统,将养鱼池与果蔬与食用菌种植系统相结合,既具有果蔬与食用菌种植系统的效果,同时还能够将养鱼池所排出的水进行循环利用,最终实现鱼菜菌的和谐共生。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实施例二中的果蔬与食用菌种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果蔬种植区;2、食用菌培育区;3、气肥管路;4、CO2出口;5、支撑框架; 6、供水管;7、雾化喷头;8、支架;9、进风口;10、供水装置;11、外保温层;12、种植槽;13、支撑盘;14、CO2抽风机;15、格栅;16、鱼水过滤槽;17、进水管;18、回水管;19、过滤介质;20、养鱼池;21、管路;22、生化池;23、果蔬与食用菌种植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
[0023]实施例一:
[0024]一种果蔬与食用菌种植系统,如图1所示,其包括顶部的果蔬种植区1和下部的食用菌培育区2。本实施例中,果蔬种植区1中具有种植槽12,食用菌培育区2中具有培育食用菌的支撑盘13,种植槽12和支撑盘13设置在一支撑框架5上,种植槽12设置在支撑框架5的顶部,支撑盘13设置在支撑框架5的下部,外保温层11包覆在支撑框架5的下部外周,地面、种植槽12的槽底与支撑框架5下部外周的外保温层11共同形成食用菌培育区2的内部空间。
[0025]食用菌培育区2的四周包裹有可打开的外保温层11,本实施例中的外保温层11采用大棚中使用的保温被即可。
[0026]食用菌培育区2中设有进风口9,对应食用菌培育区2设有CO2控制单元、温度控制单元和湿度控制单元。CO2控制单元包括CO2传感器、CO2抽风机14和第一控制器,CO2传感器和抽风机均连接第一控制器,CO2抽风机14的进气口与食用菌培育区2内部空间相通,其排气口连接气肥管路3,气肥管路3有一段为气肥供应段,气肥供应段位于果蔬种植区1中,其上设有数个CO2出口4。本实施例中的气肥管路3采用布袋软管,布袋软管采用支架8进行支撑定位。使用时,气肥供应段上的每个CO2出口4都有各自对应的果蔬作物,即CO2可直接喷在果蔬作物上。
[0027]食用菌培育区2中的湿度控制单元包括湿度传感器、雾化喷头7和第二控制器;食用菌培育区2中设置有湿度传感器和雾化喷头7,雾化喷头7装在供水管6上,供水管6连接供水装置10,供水装置10与湿度传感器均连接第二控制器,通过雾化喷头7实现加湿,确保食用菌培育区2的湿度;温度控制单元采用常规温度控制单元即可,将食用菌培育区 2中的温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提高食用菌的产量。
[0028]本实施例中,CO2控制单元能够对食用菌培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果蔬与食用菌种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顶部的果蔬种植区(1)和下部的食用菌培育区(2);食用菌培育区(2)的四周包裹有可打开的外保温层(11);食用菌培育区(2)中设有进风口(9),对应食用菌培育区(2)设有CO2控制单元、温度控制单元和湿度控制单元,CO2控制单元包括CO2传感器、CO2抽风机(14)和第一控制器,CO2传感器和抽风机均连接第一控制器,CO2抽风机(14)的进气口与食用菌培育区(2)内部空间相通,其排气口连接气肥管路(3),气肥管路(3)有一段为气肥供应段,气肥供应段位于果蔬种植区(1)中,其上设有数个CO2出口(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果蔬与食用菌种植系统,其特征在于:果蔬种植区(1)中具有种植槽(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果蔬与食用菌种植系统,其特征在于:食用菌培育区(2)中具有培育食用菌的支撑盘(13);种植槽(12)和支撑盘(13)设置在一支撑框架(5)上;种植槽(12)设置在支撑框架(5)的顶部,支撑盘(13)设置在支撑框架(5)的下部,外保温层(11)包覆在支撑框架(5)的下部外周。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果蔬与食用菌种植系统,其特征在于:外保温层(11)为保温帘或者保温被。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果蔬与食用菌种植系统,其特征在于:湿度控制单元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源
申请(专利权)人:金源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