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真空保护的单炭化室气缸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09346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6 2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真空保护的单炭化室气缸保护装置,气缸的缸筒外固定套设有一层外壳,外壳与缸筒之间呈真空设置,外壳固定于外罩内,外壳和外罩之间间隔设置形成换气室;储气罐上端与换气室上端通过第一导气管连通,下端与换气室下端通过第二导气管连通,储气罐上端与缸筒通过第三导气管连通,储气罐、第一导气管、第三导气管之间通过换向装置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缸筒与外壳之间为真空,可以避免缸筒与荒煤气接触;换气室和储气罐内的气体循环,可带走外罩和外壳上的热量,使得换气室和储气罐内的气体的温度始终保持较低温度;由于外壳和缸筒之间为真空,进一步减小外壳和缸筒之间的热传递,进而对缸筒进行保护。进而对缸筒进行保护。进而对缸筒进行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真空保护的单炭化室气缸保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环保设置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真空保护的单炭化室气缸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焦炉集气管内是收集所有炭化室内部因煤燃烧后所产生的荒煤气,它的管内压力则是非常重要的炼焦工艺参数,其压力大小由焦炉各个炭化室内部当前实际压力所决定。集气管压力的稳定直接关系到焦饼产品的质量,同时影响着焦炉上空的空气质量。一旦焦炉单炭化室内压力过大,就会使烟尘、荒煤气及有害气体从炉门盖或者炭化室密封处逸出,而这种荒煤气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害成份,它不仅危害着在岗职工的身体健康,同时污染着焦炉周边的大气环境。以前焦炉集气管压力调节方式为粗放式,其效果比较差,煤气回收率很低,有害气体被大量排放到大气中,严重污染环境。
[0003]CN209797847U公开了单炭化室调节内活塞套层水位调节装置,该单炭化室调节内活塞套层水位调节装置是单炭化室压力调节系统实现自动调节的执行装置,其主要是进行分段控制,在工艺要求的不同阶段,通过活塞组件的动作到不同位置,以达到控制漏斗杯内的氨水水位,从而实现精确调节炭化室压力的目的。但是在该装置的使用过程中,炭化室逸散出会焦炉荒煤气,因为荒煤气中含有各种腐蚀性、粘附性成分,如若让活塞组件的驱动机构接触到荒煤气,会对活塞组件的驱动机构造成不好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真空保护的单炭化室气缸保护装置。
[0005]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真空保护的单炭化室气缸保护装置,包括固定架、活塞驱动组件和储气罐;
[0006]所述活塞驱动组件包括外罩和气缸,所述外罩呈上下封盖的筒状设置,固定于所述固定架上,所述气缸的缸筒外固定套设有一层外壳,所述外壳与所述缸筒之间呈真空设置,所述外壳固定于所述外罩内,所述气缸的活塞杆穿过所述外壳和外罩底部朝下伸出,所述外壳和所述外罩之间间隔设置形成换气室;
[0007]所述储气罐用于储存高压气体,外侧壁上设有散热翅片,所述储气罐上端与所述换气室上端通过第一导气管连通,下端与所述换气室下端通过第二导气管连通,所述第一导气管或所述第二导气管上设有第一气泵,所述储气罐上端与所述缸筒通过第三导气管连通,所述第三导气管贯穿所述外罩,所述第三导气管上设有第二气泵,所述储气罐、第一导气管、第三导气管之间通过换向装置连接,所述换向装置用于使所述储气罐与所述第一导气管或第三导气管连通。
[0008]进一步地,所述换向装置为三通阀。
[0009]进一步地,所述外罩和所述缸筒之间通过螺旋状隔板连接,以使所述换气室内形
成螺旋状气道,所述第一导气管与所述螺旋状气道上端连通,所述第二导气管与所述螺旋状气道下端连通。
[0010]进一步地,所述外罩与所述固定架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杆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和所述缸筒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杆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杆呈环形设置。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气泵设于所述第二导气管上,将所述换气室底部的气体抽入至所述储气罐内。
[0014]进一步地,所述储气罐的材质为铜。
[0015]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翅片的材质为散热铜片。
[0016]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从炭化室逸散出的荒煤气不但含有各种腐蚀性、粘附性成分,还含有大量热量,缸筒与外壳之间为真空,可以避免缸筒与荒煤气接触,对缸筒进行保护。控制储气罐与第一导气管连通,启动第二气泵,使换气室和储气罐内的气体循环,通过储气罐上的散热翅片进行散热,可带走外罩和外壳上的热量,使得换气室和储气罐内的气体的温度始终保持较低温度;由于外壳和缸筒之间为真空,进一步减小外壳和缸筒之间的热传递,进而对缸筒进行保护。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具有真空保护的单炭化室气缸保护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中储气罐的剖面图;
[0019]图3是图1中连接件的俯视图。
[0020]图中:固定架1、储气罐2、外罩3、气缸4、缸筒4a、活塞杆4b、第一连接杆5、外壳6、散热翅片7、第一导气管8、第二导气管9、第一气泵10、螺旋状隔板11a/11b、螺旋状气道12a/12b、第三导气管13、第二气泵14、换向装置15、翅片本体16、导气管17、连接件18、弧形凹槽18a、第二连接杆19。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描述。
[0022]请参见图1至图3,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真空保护的单炭化室气缸保护装置,包括固定架1、活塞驱动组件和储气罐2。
[0023]所述活塞驱动组件包括外罩3和气缸4,所述外罩3呈上下封盖的筒状设置,固定于所述固定架1上,所述外罩3与所述固定架1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杆5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杆5呈环形设置,第一连接杆5外侧壁与固定架1固定连接,内侧壁与外罩3固定连接,可增强外罩3和固定架1连接的稳定性。
[0024]所述气缸4的缸筒4a固定于所述外罩3内,所述气缸4的活塞杆4b穿过所述外罩3底部朝下伸出,活塞杆4b与外罩3底部呈密封设置,活塞用于驱动活塞内筒上下活动,所述缸筒4a和所述外罩3之间间隔设置形成换气室。
[0025]本实施例中,所述缸筒4a外固定套设有一层外壳6,所述外壳6与所述缸筒4a之间
呈真空设置,所述外壳6固定于所述外罩3内,且与所述外罩3之间形成所述换气室,所述活塞杆4b下端穿过所述外壳6底部,活塞杆4b与外壳6底部呈密封设置,可对缸筒4a形成进一步地保护,防止荒煤气的热量对缸筒4a造成不好的影响。具体地,所述外壳6和所述缸筒4a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杆19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19呈环形设置,第二连接杆19外侧壁与外壳6固定连接,内侧壁与缸筒4a固定连接,可增强外壳6和缸筒4a连接的稳定性。
[0026]所述储气罐2用于储存高压气体,外侧壁上设有散热翅片7,所述储气罐2上端与所述换气室上端通过第一导气管8连通,下端与所述换气室下端通过第二导气管9连通,所述第一导气管8或所述第二导气管9上设有第一气泵10,第一导气管8和第二导气管9贯穿所述外罩3,第一导气管8和第二导气管9和外罩3之间通过密封圈连接,保证换气室的密封性。本实施例中,所述外罩3和所述缸筒4a之间通过螺旋状隔板11a连接,以使所述换气室内形成螺旋状气道12a。第一导气管8和螺旋状气道12a上端连通,第二导气管9和螺旋状气道12a下端连通。
[0027]所述储气罐2上端与所述缸筒4a通过第三导气管13连通,所述第三导气管13贯穿所述外罩3,第三导气管13和外罩3之间通过密封圈连接,保证换气室的密封性。所述第三导气管13上设有第二气泵14,所述储气罐2、第一导气管8、第三导气管13之间通过换向装置15连接,所述换向装置15用于使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真空保护的单炭化室气缸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架、活塞驱动组件和储气罐;所述活塞驱动组件包括外罩和气缸,所述外罩呈上下封盖的筒状设置,固定于所述固定架上,所述气缸的缸筒外固定套设有一层外壳,所述外壳与所述缸筒之间呈真空设置,所述外壳固定于所述外罩内,所述气缸的活塞杆穿过所述外壳和外罩底部朝下伸出,所述外壳和所述外罩之间间隔设置形成换气室;所述储气罐用于储存高压气体,外侧壁上设有散热翅片,所述储气罐上端与所述换气室上端通过第一导气管连通,下端与所述换气室下端通过第二导气管连通,所述第一导气管或所述第二导气管上设有第一气泵,所述储气罐上端与所述缸筒通过第三导气管连通,所述第三导气管贯穿所述外罩,所述第三导气管上设有第二气泵,所述储气罐、第一导气管、第三导气管之间通过换向装置连接,所述换向装置用于使所述储气罐与所述第一导气管或第三导气管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真空保护的单炭化室气缸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装置为三通阀。3.如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明同庆严虎龚辉万双林张军蔡伟毛明智何双梅王晨博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睿翔天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