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产灵芝菌株及其分子标记方法和人工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09095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11: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灵芝菌种选育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产灵芝菌株及其分子标记方法和人工栽培方法。所述高产灵芝菌株为灵芝HMGI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产灵芝菌株及其分子标记方法和人工栽培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灵芝菌种选育
,具体涉及一种高产灵芝菌株及其分子标记方法和人工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灵芝[Ganoderma lucidum(Curtis)P.Karst.]是伞菌纲[Agaricomycetes]、多孔菌科[Polyporaceae]、灵芝属[Ganoderma P.Karst.]真菌。自《神农本草经》记载以来,关于其民间传说和不断被证实的药用价值,灵芝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记载和应用历史,是最重要的药用真菌之一。近些年来,特别是自200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录灵芝为法定中药材后,科研人员对其开展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灵芝的药理基础及作用得到更进一步的明确。目前已经确定灵芝子实体中含有9类300余种化合物,具有生理活性的成分有灵芝多糖、三萜类化合物、蛋白质、多肽、核苷类、呋喃类、甾醇、生物碱和氨基酸等,其中以灵芝多糖、三萜化合物为主要活性成分。灵芝具有调节免疫力、抗肿瘤、保护肝脏及心血管、降血压、镇静安眠、延缓衰老、降血糖、抗氧化等生理保健功能。鉴于灵芝具有的显著功效,规模化人工栽培得到广泛重视,并已形成一个重要的产业,目前其栽培及加工产业的年产值超过1000亿元。加工的基础是子实体,而子实体的基础是菌种,优质的菌种是获得高产最重要的基础。我国灵芝经认定的品种有19个,其中1个品种是国外引进,3个品种是通过原生质体融合获得的。但灵芝的主产区(山东、浙江、吉林、安徽、福建、陕西等)栽培中使用的菌种,基本上广泛使用韩芝系列品种。根据我们前期的菌种调查,在全国的主产区正在使用的主产菌种中,韩芝7个,美国灵芝2个,龙芝2个,沪农2个,日本灵芝1个,不明确品种1个,本土选育的沪农、龙芝等系列品种有一定的推广,引进品种的产地自然气候和环境与栽培地区差异大,引起菌种活性退化、名称混淆、产量低、品质差、抗病虫害及杂菌能力差等情况,缺乏适宜我国各产地栽培的优良品种。研究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以上灵芝菌种在长时间、多频次的转接使用过程中,质量不稳定,实际生产中需要从栽培子实体中挑选优质材料不断地分离和复壮菌株,操作程序繁琐,且仍存在较大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灵芝栽培过程中菌种老化和退化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产灵芝菌株。该菌株能够显著并稳定提高灵芝的产量,具有商业化应用的潜力。
[0004]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高产灵芝菌株的人工栽培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高产灵芝菌株,所述高产灵芝菌株为灵芝(Ganoderma lucidum)HMGIM

Z150381,于2021年4月13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GDMCC),保藏编号为:GDMCC No:61603。
[0007]本菌株采自安徽省金寨县,经组织分离和纯化获得纯菌株,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灵芝(G.lucidum)。将该菌株制作麦粒种后接种至栽培菌包,当年10月移至西藏林
芝地区温室大棚内,至第二年5月份菌丝长满后置于西藏林芝柏树王(地点名)林地中,覆盖少量腐殖土,于自然条件下出菇,待出菇后选取生长健壮的子实体,经组织分离并纯化获得备选灵芝菌株,编号为HMGIM

Z150381(保藏编号为GDMCC No:61603)。通过将菌株置于野外自然条件,特别是在西藏低温、低压、低氧、高海拔、高辐射的特殊条件下,使其能够最大程度发掘自身适应自然的能力,从而达到复壮和改良菌株的目的,该方法具有目的明确、成本经济、可操作性强的优势,且选育出来的灵芝菌株农艺性状在短时间内(3~5年)更优异,因此对促进灵芝稳产和丰收具有重要的意义。将该菌株与其他灵芝相比较,表现出长势快,产量高的特点,具有规模化推广应用的潜质。
[0008]上述高产灵芝菌株Ganoderma lucidum HMGIM

Z150381的分子标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采用特异性引物对VoF11:CATGAAGCTCTCCACTGCCA/VoR4:TACTGAGAGCAGGGTACGCT对灵芝菌株DNA进行PCR扩增,可得到长度为775~800bp的特异性条带。
[0009]上述高产灵芝菌株Ganoderma lucidum HMGIM

Z150381的人工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0]将HMGIM

Z150381菌种接种至二级种培养基培养,得到二级种;然后将培养好的二级种接种至栽培培养基培养,得到高产灵芝菌株HMGIM

Z150381人工栽培的子实体。
[0011]进一步地,所述二级种培养基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将高粱粒用冷水浸泡过夜后,水煮倒掉余水,加入CaCO3搅拌均匀后分装至玻璃试管中,高温灭菌备用。
[0012]进一步地,所述二级种培养基中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为:高粱粒99%,CaCO31%。
[0013]进一步地,所述二级种培养基制备中,水煮的时间为1h,玻璃试管的大小为18*180mm,高温灭菌采用121℃灭菌30min。
[0014]进一步地,所述二级种培养基培养的条件为:温度为20~25℃、湿度为50%~60%条件下避光培养8~12d。
[0015]进一步地,所述栽培培养基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将木屑、棉籽壳、麦麸与CaCO3混匀,添加水分至含水量为60%~65%,堆置过夜后再次翻堆拌匀,再次调节含水量至60~65%,分装至栽培袋,封口,高温灭菌备用。
[0016]进一步地,所述栽培培养基中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为:木屑58%,棉籽壳31%,麦麸10%,CaCO31%。
[0017]进一步地,所述栽培培养基制备中,栽培袋采用大小为17cm
×
35cm的聚丙烯栽培袋,封口采用含透气口的密封圈封口,高温灭菌采用121℃灭菌1h。
[0018]进一步地,所述栽培培养基培养的条件为:先置于25℃,湿度60%~65%条件下避光养菌,养菌结束后打开栽培袋催蕾,提高温度至28℃,增加空气湿度至90%~95%,开始散射光照射8h/d,形成菌盖后每天换新风,早晚各1次,每次1h,调节空气湿度至85%~90%,子实体基本成熟开始喷粉前调节空气湿度至80%,温度调节至25~28℃培养。
[0019]进一步地,所述栽培培养基培养可以在二氧化碳浓度为2000~4000ppm的低氧环境下培养。一般菌株开伞期需要调节二氧化碳浓度为700~1000ppm,此菌株较一般菌株更耐低氧,在低氧(二氧化碳浓度为2000~4000ppm)的环境下即可开伞,而一般菌株在此低氧环境下不易开伞、易形成鹿角状子实体。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1](1)本专利技术菌株Ganoderma lucidum HMGIM

Z150381的生长速度和产量高,子实体
多糖含量高,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产灵芝菌株,其特征在于:所述高产灵芝菌株为灵芝(Ganoderma lucidum)HMGIM

Z150381,于2021年4月13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GDMCC No:61603。2.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产灵芝菌株Ganoderma lucidum HMGIM

Z150381的分子标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采用特异性引物对VoF11:CATGAAGCTCTCCACT GCCA/VoR4:TACTGAGAGCAGGGTACGCT对灵芝菌株DNA进行PCR扩增,可得到长度为775~800bp的特异性条带。3.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产灵芝菌株Ganoderma lucidum HMGIM

Z150381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HMGIM

Z150381菌种接种至二级种培养基培养,得到二级种;然后将培养好的二级种接种至栽培培养基培养,得到高产灵芝菌株HMGIM

Z150381人工栽培的子实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产灵芝菌株Ganoderma lucidum HMGIM

Z150381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种培养基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将高粱粒用冷水浸泡过夜后,水煮倒掉余水,加入CaCO3搅拌均匀后分装至玻璃试管中,高温灭菌备用;二级种培养基中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为:高粱粒99%,CaCO3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产灵芝菌株Ganoderma lucidum HMGIM

Z150381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种培养基制备中,水煮的时间为1h,玻璃试管的大小为18*180mm,高温灭菌采用121℃灭菌30min。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产灵芝菌株Ganoder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远超陈晓光胡惠萍梁晓薇吴晓贤蔡曼君卓丽君王傲杜娜李向敏张智谢意珍吴清平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粤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