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平双向力学参数可调的分离式摩擦支座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分离式摩擦支座,属于土木工程领域的结构隔震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水平双向力学参数可调的分离式摩擦支座。
技术介绍
[0002]在土木工程领域中,通常在建筑结构基础和主体结构之间、以及在桥梁结构上部主梁和下部桥墩之间设置隔震支座,用以减小地震作用下上部结构的变形,常用的隔震支座包括铅芯橡胶支座、摩擦摆支座等。
[0003]在地震作用下,隔震支座主要发生平面内的平动和转动变形。为了定量描述支座的变形情况,一般将其平动变形分解成建筑、桥梁结构水平两个正交方向上变形的矢量和,即支座在平面两个正交方向上的变形相互耦合,因此,在进行结构抗震设计时,需要考虑两个水平方向上地震效应的组合来进行结构抗震设计。同时,此类隔震支座在水平各向一般具有相同的力学性能,即水平各向同性,但当结构两个方向力学性能差别较大时,需要隔震支座在两个方向上具有不同力学性能,而常用隔震支座无法满足这一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开发一种可以满足两个水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平双向力学参数可调的分离式摩擦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转动板(1)、纵向平动板(2)、纵向摩擦柱体(3)、双向平动板(4)、横向摩擦柱体(5)和固定板(6),转动板(1)上部通过螺栓或预埋件与上部结构相连,固定板(6)下部通过螺栓或预埋件与下部结构相连;转动板(1)的下表面中心设有一个球冠体(101),纵向平动板(2)的上表面中心开设有圆槽,圆槽底部为与球冠体弧度相同的凹曲面(201),转动板(1)通过球冠体(101)限位于圆槽中转动;纵向平动板(2)的下表面设有水平向的下部圆弧凹槽一(203),下部圆弧凹槽一(203)为长条结构,双向平动板(4)的上表面设有上部圆弧凹槽一(401),上部圆弧凹槽一(401)与下部圆弧凹槽一(203)的弧度方向一致,上部圆弧凹槽一(401)上设有沿其弧度方向自由滑动的纵向摩擦柱体(3);纵向摩擦柱体(3)为平行于下部圆弧凹槽一(203)的长条结构,纵向摩擦柱体(3)的上下部均为具有弧度的摩擦面,其上摩擦面置于下部圆弧凹槽一(203)中,下摩擦面位于上部圆弧凹槽一(401)上,上摩擦面的弧度与下部圆弧凹槽一(203)一致,下摩擦面的弧度与上部圆弧凹槽一(401)一致,上部圆弧凹槽一(401)的曲率小于下部圆弧凹槽一(203);双向平动板(4)的下表面设有下部圆弧凹槽二(402),固定板(6)的上表面设有水平向的上部圆弧凹槽二(601),上部圆弧凹槽二(601)为垂直于下部圆弧凹槽一(203)的长条结构,上部圆弧凹槽二(601)与下部圆弧凹槽二(402)的弧度方向一致,上部圆弧凹槽二(601)与下部圆弧凹槽二(402)之间设有沿下部圆弧凹槽二(402)弧度方向自由滑动的横向摩擦柱体(5);横向摩擦柱体(5)为平行于上部...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