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肝胆胰患者术后伤口止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08156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10: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肝胆胰患者术后伤口止血装置,该肝胆胰患者术后伤口止血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均活动连接有伸缩板,所述壳体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承接块,所述承接块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止血机构,所述止血机构包括风合腔。该肝胆胰患者术后伤口止血装置,通过电磁芯受磁场力作用上下位移,并根据楞次定律调节金属软环进行消毒液的释放,配合加热弹簧带动绝缘绳振动对消毒液进行雾化,进而使得病患获取保温杀菌及干燥通风的一体功效,利用病患的腹部起伏带动抵接杆位移,以调节电阻套控制消毒液及热量的输出,从而有效的提升了用户伤口的恢复能力、使得装置的使用更加人性化且有效控制了资源的利用。有效控制了资源的利用。有效控制了资源的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肝胆胰患者术后伤口止血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伤口止血
,具体为一种肝胆胰患者术后伤口止血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肝胆胰患者在手术过后,需要利用纱布对腹部的伤口进行压迫止血,但个别恢复能力较差的患者伤口愈合速度较慢,在术后的休养过程中很容易因各项肢体运动导致伤口进一步受到损伤,且伤口区域也容易滋生细菌,因此伤口自然恢复效果不佳,而部分可自行对伤口进行消毒止血的装置,由于无法根据病患的身体素质自行调节护理输出,进而会导致药剂等资源的过度耗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一般的肝胆胰患者术后伤口止血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对用户伤口的恢复能力帮助小、装置使用不够人性化且对资源的消耗不合理的问题,实现以上有效的提升了用户伤口的恢复能力、使得装置的使用更加人性化且有效控制了资源的利用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肝胆胰患者术后伤口止血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均活动连接有伸缩板,所述壳体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承接块,所述承接块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止血机构,所述止血机构包括风合腔,所述风合腔的顶部转动连接有锥齿杆,所述风合腔的内腔所述锥齿杆的底部转动连接有磁齿扇,所述风合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加热弹簧,所述加热弹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磁芯,所述风合腔的内腔中部固定安装有囊环,所述囊环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金属软环,所述囊环和所述加热弹簧之间固定连接有绝缘绳,所述承接块的内腔开设有储液腔。
[0004]进一步的,所述风合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与所述电磁芯对应的导向框,从而便于电磁芯通电后受磁场力作用沿竖直方向移动,继而使得金属软环在感应电场的机制下可均匀形变对囊环进行挤压。
[0005]进一步的,所述电磁芯通电后与所述磁齿扇邻近一侧的磁极相同,从而使得电磁芯可被排斥向下位移,在楞次定律的作用下使得金属软环扩张。
[0006]进一步的,还包括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活动连接在所述承接块的底部,所述调节机构包括阀盘,所述承接块的底部所述阀盘的表面活动连接有连杆,所述承接块的底部滑动连接有延伸至所述连杆上的抵接杆,所述承接块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套接在所述抵接杆上的电阻套,所述承接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蜗柱,所述壳体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套接在所述蜗柱上的蜗套。
[0007]进一步的,所述阀盘的表面开设有与所述连杆适配的滑槽,且所述连杆的后壁活动连接有延伸至所述滑槽中的导接销,从而便于使得连杆横向位移时带动阀盘相应的偏转。
[0008]进一步的,所述抵接杆和所述电阻套之间弹性连接,且所述抵接杆的侧壁固定安装有延伸至所述电阻套上的触头,从而便于在使用时利用抵接杆的位移,调节设备各项输
出。
[0009]进一步的,所述抵接杆的底部设计为摊覆状且其上均匀开设有透气槽,从而便于在使用时对用户腹部进行贴合,限制止血纱布脱落的同时,可利用用户由呼吸导致的腹部起伏动作驱动抵接杆自主调节设备的各项输出。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该肝胆胰患者术后伤口止血装置,通过驱动锥齿杆带动磁齿扇旋转,以使得风合腔产生向下的气流,期间电磁芯中的通入电流不断变化,受磁场力作用电磁芯继而上下不断位移,由于电磁芯的磁场相对处于金属软环的下部,在电磁芯运动时,金属软环的内部也会出现感应电流且产生电磁场,根据楞次定律金属软环扩张对囊环挤压,从而将内部的消毒液压送出,经压出的消毒液顺着绝缘绳滑落且对其浸润,同步的由于加热弹簧对风合腔的内部空气进行加热,且其受电磁芯影响不断振动,继而会将绝缘绳上的消毒液抖落呈雾化状,使得用户伤口得到相应的保温杀菌及干燥通风功效,从而有效的提升了用户伤口的恢复能力。
[0011]2、该肝胆胰患者术后伤口止血装置,通过利用用户的腹部呼吸起伏即可使得抵接杆被带动上下位移,同期触头即不断调节电阻套接入电磁芯及加热弹簧并联电路中的实际阻值,在抵接杆的相对位移距离越大时,其调节电阻的变化则越大,对应的电磁芯与加热弹簧通入的电流越小,这一机制使得电磁芯通入的电流越小时,装置释放的消毒液越少,这就使得用户的气息强有力时,其自身的恢复能力较好,此时消毒液的释放量减少,加热弹簧的热量释放也减少,但却保证了维持用户基本的伤口防护机制,使得用户可发挥身体自愈的最大作用,也避免了资源的浪费,而在用户气力虚弱时,消毒液的释放量增多,加热弹簧的热量释放也增大,继而对用户伤口恢复进行有效的辅助,此外连杆运动时同步调节阀盘往复偏转,使得用户腹部区域有良好的同期流通,根据这一自调节机制,从而使得装置的使用更加人性化且有效控制了资源的利用。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专利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壳体等连接部分的正剖视图;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主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抵接杆等连接部分的正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连杆等连接部分的正剖视图。
[0013]图中:1、壳体;2、伸缩板;3、承接块;4、止血机构;41、风合腔;42、锥齿杆;43、磁齿扇;44、加热弹簧;45、电磁芯;46、囊环;47、金属软环;48、绝缘绳;49、储液腔;5、调节机构;51、阀盘;52、连杆;53、抵接杆;54、电阻套;55、蜗柱;56、蜗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5]该肝胆胰患者术后伤口止血装置的实施例如下: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

图4,一种肝胆胰患者术后伤口止血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的左右两侧均活动连接有伸缩板2,壳体1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承接块3,承接块3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止血机构4,止血机构4包括风合腔41,风合腔4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与电磁芯45对应的导向框,从而便于电磁芯45通电后受磁场力作用沿竖直方向移动,继而使得金属软环47在感应电场的机制下可均匀形变对囊环46进行挤压,风合腔41的顶部转动连接有锥齿杆42,风合腔41的内腔锥齿杆42的底部转动连接有磁齿扇43,风合腔4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加热弹簧44,加热弹簧4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磁芯45,电磁芯45通电后与磁齿扇43邻近一侧的磁极相同,从而使得电磁芯45可被排斥向下位移,在楞次定律的作用下使得金属软环47扩张,风合腔41的内腔中部固定安装有囊环46,囊环46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金属软环47,囊环46和加热弹簧44之间固定连接有绝缘绳48,承接块3的内腔开设有储液腔49,通过电磁芯45受磁场力作用上下位移,并根据楞次定律调节金属软环47进行消毒液的释放,配合加热弹簧44带动绝缘绳48振动对消毒液进行雾化,从而可使得病患获取保温杀菌及干燥通风的一体功效。
[0016]实施例二:请参阅图1

图4,一种肝胆胰患者术后伤口止血装置,还包括调节机构5,调节机构5活动连接在承接块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肝胆胰患者术后伤口止血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左右两侧均活动连接有伸缩板(2),所述壳体(1)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承接块(3),所述承接块(3)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止血机构(4),所述止血机构(4)包括风合腔(41),所述风合腔(41)的顶部转动连接有锥齿杆(42),所述风合腔(41)的内腔所述锥齿杆(42)的底部转动连接有磁齿扇(43),所述风合腔(4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加热弹簧(44),所述加热弹簧(4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磁芯(45),所述风合腔(41)的内腔中部固定安装有囊环(46),所述囊环(46)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金属软环(47),所述囊环(46)和所述加热弹簧(44)之间固定连接有绝缘绳(48),所述承接块(3)的内腔开设有储液腔(4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肝胆胰患者术后伤口止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合腔(4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与所述电磁芯(45)对应的导向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肝胆胰患者术后伤口止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芯(45)通电后与所述磁齿扇(43)邻近一侧的磁极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肝胆胰患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文志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