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植入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7815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10: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用植入物,用于封堵目标腔体并为由编织丝编织而成的网状结构,医用植入物包括轴向依次连接的近端部、中间连接部和远端部;中间连接部扩张后的径向宽度小于近端部和远端部扩张后的径向宽度;近端部扩张后用于封堵目标腔体的孔口;远端部扩张后用于与目标腔体的腔壁接触且按照腔壁的形状布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降低整个医用植入物对腔壁的冲击作用,降低目标腔体破裂的风险,同时提高医用植入物的顺应性和稳定性,而且使医用植入物可根据目标腔体的形状调整填塞形态,从而更好的封堵目标腔体并适用于更多的治疗场景。好的封堵目标腔体并适用于更多的治疗场景。好的封堵目标腔体并适用于更多的治疗场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医用植入物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阻塞体腔的医用植入物。

技术介绍

[0002]脑动脉瘤是脑血管壁上的薄弱部位在血流的冲击下向外膨出或扩张形成的薄壁球状物,会造成脑神经或组织的压迫,或有可能发生破裂(出血)。囊状动脉瘤是最常见的动脉瘤类型,占所有颅内动脉瘤的80%至90%,是非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最常见原因。血管内介入治疗方式可以避开脑组织,直达病变,微创伤的特性使其成为当前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主流。目前血管内介入治疗主要包括弹簧圈栓塞和血流导向两种途径。
[0003]弹簧圈栓塞治疗技术及产品近30年来不断发展,日趋成熟,但治疗原理都是通过改变局部血流动力学因素,促进血栓形成,进而实现动脉瘤的封堵和治疗。然而动脉瘤的形态各异,弹簧圈填塞不完全会导致动脉瘤再通,而过度填塞则可能导致动脉瘤术中破裂,需要医生长期的技巧和经验积累。再者,弹簧圈填塞需要多次重复填塞,部分情况还需支架、球囊和微导管辅助,操作复杂。最后,对于宽径动脉瘤,弹簧圈易疝入载瘤动脉中影响血流,严重时还可能导致血管狭窄。
[0004]血流导向的进展主要聚焦在两个方面,一种是瘤外的血流导向装置,一种是瘤内扰流装置。瘤外的血流导向装置放置在血管中,通过装置的外壁覆盖瘤颈,以减少动脉瘤内血流。近年来血流导向装置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大型、巨大动脉瘤的长期疗效,且大大减少了弹簧圈的使用。计算机血流动力学模拟分析认为,当金属覆盖率达到30%~50%时,能显著减少动脉瘤腔内血流。但是,血流导向装置的应用使病人长期依赖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术后有出血性并发症的风险。另外,治疗部分大型动脉瘤后有一定迟发破裂风险。而瘤内扰流装置主要是一些新型的栓塞器械,通常由形状记忆材料制备而成,预制定型,通过导管传送,到达特定位置后从鞘管内推出,自膨恢复至预制形状,进而达到封堵动脉瘤的目的。但通常这种装置仅适用于治疗规则的顶端动脉瘤,且部分器械(如WEB装置)的远端结构会给薄弱的动脉瘤顶部带来较大冲击。另外,通常这类栓塞器械内部空腔较大,在血液的水锤作用下其稳定性受到影响,容易出现压缩或移位。
[0005]概况地说,目前弹簧圈栓塞效率低,对医生技巧和经验的要求较高,操作较复杂,单独使用时易疝出动脉瘤,经常需配合其他器械使用,治疗成本高;血流导向装置术后需长期服用双重抗血小板药物,术后有出血性并发症的风险;当血管情况较复杂时,血流导向装置会出现不适用的情况;瘤内扰流装置的远端结构会对瘤壁产生冲击,仅适用于分叉部规则宽颈动脉瘤;瘤内扰流装置一般为球形,瘤内稳定性不好,容易被压缩或移位,如WEB、Artisse等装置,其中Artisse装置可适用于分叉部和侧壁动脉瘤,但结构同样球形,也容易被压缩;Contour栓塞装置适用于分叉部动脉瘤,装置位置需反复调整放置,否则会影响装置在瘤内的稳定性。不止于此,目前的弹簧圈栓塞和血流导向装置推出后一次扩展成型(即成型后形状和位置不可再调整),比较适用于规则的球形动脉瘤。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植入物,能够降低整个医用植入物对目标腔体的腔壁的冲击作用,降低目标腔体破裂的风险,同时提高医用植入物的顺应性和稳定性,而且使医用植入物可根据目标腔体的形状调整填塞形态,从而更好的封堵目标腔体并可适用于更多的治疗场景。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医用植入物,用于设置在目标腔体中以封堵目标腔体,所述医用植入物为由编织丝编织而成的网状结构,所述医用植入物包括轴向依次连接的近端部、中间连接部和远端部;所述中间连接部扩张后的径向宽度小于所述近端部和所述远端部扩张后的径向宽度;所述近端部扩张后用于封堵所述目标腔体的孔口;所述远端部被配置为扩张后用于与所述目标腔体的腔壁接触且按照腔壁的形状布置。
[0008]可选地,所述远端部扩张后形成内凹或外凸的支撑结构,所述远端部内凹或外凸的角度为钝角。
[0009]可选地,所述远端部扩张后形成的所述支撑结构的横截面为圆形且轴截面的边缘为直线或弧线。
[0010]可选地,所述远端部扩张后的边缘光滑。
[0011]可选地,所述远端部的径向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近端部的径向宽度。
[0012]可选地,所述远端部的径向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近端部的径向宽度的2倍。
[0013]可选地,所述近端部的径向宽度为3mm~20mm。
[0014]可选地,所述医用植入物的轴向总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远端部的径向宽度的π/2倍。
[0015]可选地,所述医用植入物的轴向总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远端部的径向宽度。
[0016]可选地,所述中间连接部扩张后的径向宽度远小于所述近端部和所述远端部扩张后的径向宽度,以使所述中间连接部能够根据所述目标腔体调整整个医用植入物的形状,且所述近端部和所述远端部通过所述中间连接部能够围绕所述医用植入物的轴扭转。
[0017]可选地,所述中间连接部包括一段或多段管状的分节结构,多段所述分节结构沿所述医用植入物的轴间隔排列,相邻两段所述分节结构之间设置一个扩大结构,所述扩大结构扩张后的径向宽度大于所述分节结构的径向宽度。
[0018]可选地,所述远端部的径向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扩大结构的径向宽度,且所述远端部的径向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扩大结构的径向宽度的2倍。
[0019]可选地,所述扩大结构扩张后的径向宽度与所述近端部扩张后的径向宽度相等。
[0020]可选地,所述扩大结构扩张后为球形结构、椭球形结构、圆柱形结构或折叠结构。
[0021]可选地,所述近端部扩张后为球形结构、椭球形结构、圆柱形结构或折叠结构。
[0022]可选地,所述近端部的网孔密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远端部的网孔密度。
[0023]可选地,所述近端部具有位于近端的内凹区域,所述内凹区域中设置一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不突出所述近端部,所述连接件用于与一推送杆可解脱的连接。
[0024]在上述医用植入物中,将医用植入物配置为包括轴向依次连接的近端部、中间连接部和远端部,并将中间连接部配置为扩张后的径向宽度小于近端部和远端部扩张后的径向宽度,在使用时,通过扩张的远端部与目标腔体的腔壁接触并按腔壁的形状布置,可降低整个医用植入物对腔壁尤其是对动脉瘤瘤壁的冲击作用,降低目标腔体尤其是动脉瘤破裂
的风险,而且可通过较小尺寸的中间连接部来增强顺应性,可使整个医用植入物根据目标腔体的形状调整填塞形态,更好的封堵目标腔体,从而适用于不同形状的目标腔体的封堵治疗,与此同时还通过近端部的近端网面封堵腔体的孔口,达到治疗诸如动脉瘤的效果。以动脉瘤为例,所述远端部扩张后支撑在瘤腔顶壁,分散对瘤壁作用力的同时还能稳定支撑整个医用植入物,医用植入物在填塞过程中不容易被压缩和移位,封堵效果好。此外,利用医用植入物的中段更细的中间连接部还可以提高医用植入物的顺应性,使医用植入物可根据目标腔体的形状调整填塞形态,进而更好的封堵目标腔体。因此,本技术所提供的医用植入物在提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植入物,用于封堵目标腔体,所述医用植入物为由编织丝编织而成的网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用植入物包括轴向依次连接的近端部、中间连接部和远端部;所述中间连接部扩张后的径向宽度小于所述近端部和所述远端部扩张后的径向宽度;所述近端部扩张后用于封堵所述目标腔体的孔口;所述远端部被配置为扩张后用于与所述目标腔体的腔壁接触且按照腔壁的形状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植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部扩张后形成内凹或外凸的支撑结构,所述远端部内凹或外凸的角度为钝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用植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部扩张后形成的所述支撑结构的横截面为圆形且轴截面的边缘为直线或弧线。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医用植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部扩张后的边缘光滑。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医用植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部扩张后的径向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近端部扩张后的径向宽度。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医用植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部扩张后的径向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近端部扩张后的径向宽度的2倍。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医用植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端部扩张后的径向宽度为3mm~20mm。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医用植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用植入物扩张后的轴向总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远端部扩张后的径向宽度的π/2倍。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医用植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用植入物扩张后的轴向总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远端部扩张后的径向宽度。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医用植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爽常孟琪郭远益潘光亮
申请(专利权)人:微创神通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