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轮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7771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1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前两轮车辆,包括有一主架、一动力组、至少一后轮组、一前右轮组、一前左轮组以及一下连杆组件。下连杆组件枢接于前右轮支架及前左轮支架,包括有二下连杆、多个圆形弹性体元件以及一中空管轴,二下连杆分别具有至少一连杆座,中空管轴穿设于多个圆形弹性体元件的内孔并接合为一体,多个圆形弹性体元件分别设置于二下连杆的至少一连杆座上并接合为一体,中空管轴内设置有至少一滑转元件,以一棒轴穿过至少一滑转元件的内孔与主架挂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中空管轴内的滑转元件与主架自由旋转摆动,并利用圆形弹性体元件作为吸震元件,其弹性橡胶的抗扭转特性可用以吸收轮子来自地面的冲击,提供骑乘者舒适骑乘。乘。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前两轮车辆


[0001]本技术是关于一种前两轮车辆,尤指一种适用于平稳易控制且不易转倒的前两轮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消费者喜爱方便的二轮机车,对于平衡操控能力较差的骑乘者,当遇有突然状况急煞车时易失控转倒,尤当行驶于湿滑或不平整碎石路面时,就骑乘者操控能力较佳者亦常无法避免失控转倒。
[0003]探讨其转倒主要原因有,因二轮机车仅前后各设置一个轮子,所提供平稳度不足,必须靠骑乘者行进中以转向的修正及人与车身重心的改变来平衡车子致不转倒,故遇状况时必需要有快速应变控制平衡能力,方可维持车不转倒。又因二轮机车遇路面湿滑时失控转倒主要原因,为轮胎与地面失去抓地力,致无法再做转向修正以平衡车身所造成。
[0004]现有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M441617号专利案,其通过左右避震器液压油路相通,以确保在各种操作状况下,能够维持前二轮的贴地性,以避免车辆产生翻覆的危险,但在该设计下制造成本高且系统可靠度有隐患。另有其他厂家所生产的前两轮机车,其使用零件多成本高且悬吊系统质量大,而造成运动反应迟钝。
[0005]专利技术人缘因于此,本于积极专利技术的精神,亟思一种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前两轮车辆,几经研究实验终至完成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前两轮车辆,通过中空管轴内的滑转元件与主架自由旋转摆动,并利用圆形弹性体元件作为吸震元件,其弹性橡胶的抗扭转特性可用以吸收轮子来自地面的冲击,提供骑乘者舒适骑乘。
[0007]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前两轮车辆包括有一主架、一动力组、至少一后轮组、一前右轮组、一前左轮组以及一下连杆组件。动力组设置于主架上,至少一后轮组连接动力组。前右轮组具有一前右轮支架,前左轮组具有一前左轮支架。下连杆组件枢接于前右轮支架及前左轮支架,包括有二下连杆、多个圆形弹性体元件以及一中空管轴,二下连杆分别具有至少一连杆座,中空管轴穿设于多个圆形弹性体元件的内孔并接合为一体,多个圆形弹性体元件分别设置于二下连杆的至少一连杆座上并接合为一体,中空管轴内设置有至少一滑转元件,以一棒轴穿过至少一滑转元件的内孔与主架挂接。
[0008]通过上述设计,本技术的前两轮车辆不同于传统设计采用钢制弹簧以压缩方式吸震,而利用圆形弹性体元件作为吸震元件,如此弹性橡胶设计具有体积小且集中的优点。此外,圆形弹性体元件包覆于下连杆组件与主架间,且贴近前两轮悬吊对主架旋转的中心轴,如此能将橡胶质量影响悬吊运动反应钝感降至最低,提供较传统弹簧外露的连接更佳的悬吊运动敏捷性,同时兼顾视觉上观感,较传统弹簧外露的连接来的精简又美观。
[0009]上述中空管轴可包括一管轴及一与该管轴连接的管座,管轴包括一第一端及一第
二端,第一端的管径大于第二端的管径。
[0010]至少一滑转元件可为二滑转元件,该二滑转元件包括一第一滑转元件及一第二滑转元件,多个圆形弹性体元件可由第二端套设于管轴上,第一滑转元件可由第一端容置于管轴内,第二滑转元件容置于管座内。因此,定义出多个圆形弹性体元件与滑转元件的组设方式,以提升多个圆形弹性体元件的组装便利性。
[0011]上述管轴可更套设有一紧固件,用以将穿串于管轴的多个圆形弹性体元件紧固定位。
[0012]上述紧固件可为一螺帽,可于管轴的第二端以螺设的方式旋转紧固多个圆形弹性体元件。
[0013]上述至少一滑转元件可为滚珠轴承或滚针轴承,以支撑回转或往复运动,承受作用于轴的负荷及保持轴的中心位置。
[0014]上述每一圆形弹性体元件可包括一外环套、一内环套以及一夹设于外环套及内环套的弹性材。
[0015]上述每一外环套可具有一外环凹形槽,连杆座可具有分别对应该每一外环凹形槽的多个连杆凹形槽,每一外环凹形槽与每一连杆凹形槽间可以一第一方型长键接合固定,用以将下连杆与多个圆形弹性体元件接合为一体。
[0016]上述每一内环套可具有一内环凹形槽,中空管轴具有分别对应该每一内环凹形槽的多个管轴凹形槽,每一内环凹形槽与每一管轴凹形槽间可以一第二方型长键接合固定,用以将多个圆形弹性体元件与中空管轴接合为一体。
[0017]以上概述与接下来的详细说明皆为示范性质是为了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申请文件的范围。而有关本技术的其他目的与优点,将在后续的说明与附图加以阐述。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前两轮车辆的立体图。
[0019]图2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前两轮车辆的局部放大图。
[0020]图3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前两轮车辆的第一分解图。
[0021]图4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前两轮车辆的第二分解图。
[0022]图5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前两轮车辆的圆形弹性体元件的立体图。
[0023]图6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前两轮车辆的转弯示意图。
[0024]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25]1ꢀꢀꢀꢀꢀꢀꢀꢀꢀꢀꢀꢀꢀꢀꢀꢀꢀ
前两轮车辆
[0026]2ꢀꢀꢀꢀꢀꢀꢀꢀꢀꢀꢀꢀꢀꢀꢀꢀꢀ
主架
[0027]3ꢀꢀꢀꢀꢀꢀꢀꢀꢀꢀꢀꢀꢀꢀꢀꢀꢀ
动力组
[0028]4ꢀꢀꢀꢀꢀꢀꢀꢀꢀꢀꢀꢀꢀꢀꢀꢀꢀ
后轮组
[0029]5ꢀꢀꢀꢀꢀꢀꢀꢀꢀꢀꢀꢀꢀꢀꢀꢀꢀ
前右轮组
[0030]51
ꢀꢀꢀꢀꢀꢀꢀꢀꢀꢀꢀꢀꢀꢀꢀꢀ
前右轮支架
[0031]511
ꢀꢀꢀꢀꢀꢀꢀꢀꢀꢀꢀꢀꢀꢀꢀ
第一枢接点
[0032]512
ꢀꢀꢀꢀꢀꢀꢀꢀꢀꢀꢀꢀꢀꢀꢀ
第二枢接点
[0033]6ꢀꢀꢀꢀꢀꢀꢀꢀꢀꢀꢀꢀꢀꢀꢀꢀꢀ
前左轮组
[0034]7ꢀꢀꢀꢀꢀꢀꢀꢀꢀꢀꢀꢀꢀꢀꢀꢀꢀ
下连杆组件
[0035]70
ꢀꢀꢀꢀꢀꢀꢀꢀꢀꢀꢀꢀꢀꢀꢀꢀ
连杆座
[0036]71
ꢀꢀꢀꢀꢀꢀꢀꢀꢀꢀꢀꢀꢀꢀꢀꢀ
下连杆
[0037]711
ꢀꢀꢀꢀꢀꢀꢀꢀꢀꢀꢀꢀꢀꢀꢀ
连杆凹形槽
[0038]72
ꢀꢀꢀꢀꢀꢀꢀꢀꢀꢀꢀꢀꢀꢀꢀꢀ
圆形弹性体元件
[0039]721
ꢀꢀꢀꢀꢀꢀꢀꢀꢀꢀꢀꢀꢀꢀꢀ
外环套
[0040]7211
ꢀꢀꢀꢀꢀꢀꢀꢀꢀꢀꢀꢀꢀꢀ
外环凹形槽
[0041]722
ꢀꢀꢀꢀꢀꢀꢀꢀꢀꢀꢀꢀꢀꢀꢀ
弹性材
[0042]723
ꢀꢀꢀꢀꢀꢀꢀꢀꢀꢀꢀꢀꢀꢀꢀ
内环套
[0043]7231
ꢀꢀꢀꢀꢀꢀꢀꢀꢀꢀꢀꢀꢀꢀ
内环凹形槽
[0044]73
ꢀꢀꢀꢀꢀꢀꢀꢀꢀꢀꢀꢀꢀꢀꢀꢀ
中空管轴
[0045]731
ꢀꢀꢀꢀꢀꢀꢀꢀꢀꢀꢀꢀꢀꢀꢀ
管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两轮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主架;一动力组,设置于该主架;至少一后轮组,连接该动力组;一前右轮组,具有一前右轮支架;一前左轮组,具有一前左轮支架;以及一下连杆组件,枢接于该前右轮支架及该前左轮支架,包括有二下连杆、多个圆形弹性体元件以及一中空管轴,该二下连杆分别具有至少一连杆座,该中空管轴穿设于该多个圆形弹性体元件的内孔并接合为一体,该多个圆形弹性体元件分别设置于该二下连杆的该至少一连杆座上并接合为一体,该中空管轴内设置有至少一滑转元件,以一棒轴穿过该至少一滑转元件的内孔与该主架挂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两轮车辆,其特征在于,该中空管轴包括一管轴及一与该管轴连接的管座,该管轴包括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第一端的管径大于该第二端的管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两轮车辆,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滑转元件是为二滑转元件,该二滑转元件包括一第一滑转元件及一第二滑转元件,该多个圆形弹性体元件是由该第二端套设于该管轴上,该第一滑转元件是由该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朝清廖泰皓
申请(专利权)人: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