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7625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连接器,与芯片模块上的插脚插接,包括绝缘本体和容设于绝缘本体中的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上设有狭槽,该狭槽包括引导插脚滑动的导引槽和与导引槽相邻接的夹槽,所述插脚沿第一方向滑入夹槽并受其夹持,所述夹槽至少一侧设有止逆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连接器,其导电端子上设有夹槽,所述夹槽至少一侧设有止逆结构,插脚从第一方向滑入夹槽中,止逆结构与插脚形成至少一个接触点,且所述接触点对插脚能够形成抵持力,其具有与第一方向相同的分力,该分力阻止插脚逆向退回导引槽中,防止插脚与导电端子之间接触不良,从而保证电连接器和芯片模块之间良好的接触环境。(*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目前已公开的一种用于将具针脚的芯片模块连接至电路板上的电连接器,其导电端子 示意图如图l所示,所述导电端子l由具有弹性的导电片对折形成,包括位于导电片两端 的焊接部11和连接焊接部的弹性臂12。其弹性臂12上设有狭槽120,所述狭槽120包括 逐渐变窄的导引槽1201和两侧为直线的夹槽1202。如图2为所述导电端子1与收容孔2配合的示意图,所述导引槽1201设于弹性臂12 靠近顶部处,该导引槽1201邻接设有所述夹槽1202。组装时,IC插脚3从导引槽1201 中沿箭头A的方向滑入到夹槽1202间并由夹槽1202夹紧。但是由于夹槽1202两侧为直 线且没有止逆结构,插脚3插接不稳固,稍有震动,插脚3即很容易从夹槽1202间沿着 与箭头A相反的方向退出,进入导引槽1201中,由于导引槽1201宽度较大,插脚3在导 引槽1201中相对移动,与导引槽1201两侧形成单边接触或者与该两侧均不接触,造成 插脚3与导电端子1之间的接触不稳定,导致电连接器和芯片模块之间接触不良。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端子上设有能够与芯片模块插脚相插接 的夹槽,且夹槽上设有止逆结构,当插脚移到工作位置后,该止逆结构可阻止插脚沿插入 方向的反方向退出,使插脚和导电端子之间能够稳定接触,从而保证电连接器和芯片模块之间接触良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电连接器,与芯片模块上的插脚插接,包括绝缘本体和 容设于绝缘本体中的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上设有狭槽,该狭槽包括引导插脚滑动的导 引槽和与导引槽相邻接的夹槽,所述插脚沿第一方向滑入夹槽并受其夹持,所述夹槽至少 一侧设有止逆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电连接器,其导电端子上设有夹槽,所述夹槽至少一 侧设有止逆结构,插脚从第一方向滑入夹槽中,止逆结构与插脚形成至少一个接触点,且 所述接触点对插脚能够形成抵持力,其具有与第一方向相同的分力,该分力阻止插脚逆向 退回导引槽中,防止插脚与导电端子之间接触不良,从而保证电连接器和芯片模块之间良 好的接触环境。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一种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立体图2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单个端子与插脚的配合示意图3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立体图4为图3所示电连接器导电端子收容于端子收容槽内并与插脚配合的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导电端子收容于端子收容槽内并与插脚配合的示意图; 图6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导电端子收容于端子收容槽内并与插脚配合的示意图; 图7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导电端子收容于端子收容槽内并与插脚配合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3和图4,所述导电端子l包括一弹性臂ll和由弹性臂ll一端延伸出的焊接部 12。所述弹性臂ll成拱形,其上设有一狭槽110,所述狭槽110上设有一导引槽1101,由导 引槽1101进一步延伸出一夹槽1102,所述导引槽1101向夹槽1102方向逐渐变窄。所述夹槽 1102的两侧相互平行(当然也可以为斜面),但夹槽的两侧分别部分凹设有一凹陷部1103,两凹陷部1103相对设置。所述焊接部12为平板状结构。如图4所示,导电端子l收容于端子 收容槽3中。芯片模块的插脚4进入导引槽1101后,沿箭头A1的方向在导引槽1101的导引下 滑入夹槽1102,插脚4进入夹槽1102的过程中,由于其直径大于夹槽1102宽度,将夹槽1102 两侧向两边撑开,待插脚4进入凹陷部1103中后,夹槽1102两侧张开幅度变小,但仍处于 张开状态,这时凹陷部1103与插脚4有四个接触点al、 a2、 a3、 a4,且靠近导引槽1101— 侧的两个接触点al、 a2之间的距离由于小于插脚4的直径,若插脚4由于电连接器受力而欲 逆向退出,则接触点al、 a2会对插脚4形成抵持力Fl,其水平和竖直分力分别为f10、 fll, 且竖直分力fll方向与箭头Al的方向相同,在接触点al、 a2的限制作用下,可防止插脚4沿 与箭头A1所示相反的方向退出,同理在接触点a3、 a4的作用下,可防止插脚4沿箭头A1方 向从凹陷部1103中过度向前推进。上述凹陷部1103为止逆结构,其与插脚4所形成的四个 接触点al、 a2、 a3、 a4能够固定插脚4的位置,防止其沿与箭头A1所示相反的方向退出, 可以使插脚4与导电端子1之间稳定接触,从而保证电连接器和芯片模块之间良好接触。请参照图5,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导电端子收容于端子收容槽内并与插脚配合的 示意图。导电端子5收容于端子收容孔30中。导电端子5的导引槽50延伸有一夹槽51, 夹槽51有相对设置的两斜面510,该斜面均沿箭头A2方向朝夹槽51外侧倾斜(当然也可 以仅有一侧为斜面),插脚40从导引槽50滑入夹槽的两斜面510间,并最终与收容槽30 中箭头A2所指向且与斜面510相邻近的收容槽的壁相接触,即插脚40与两斜面510、收 容槽壁分别形成接触点bl、 b2、 b3。由于接触点bl和接触点b2之间距离小于插脚40直 径,对所述插脚40将形成抵持力F2,其水平分力与竖直分力分别为f20、 f21,同样有竖 直分力f21方向与箭头A2所指方向相同,在接触点bl、 b2的限制作用下,可防止插脚40 沿与A2所示相反的方向退出。因此,两斜面510同样为止逆结构,接触点bl、 b2、 b3同 时固定插脚40,防止其从与箭头A2所指相反的方向退出,防止插脚40与导电端子5之间 接触不稳定,保证电连接器和芯片模块之间良好接触。请参照图6,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导电端子收容于端子收容槽内并与插脚配合的 示意图。导电端子6收容于端子收容槽300中。其中,所述导电端子6的导引槽60和夹槽61之间设有相对设置的凸出部62(也可相对错开一定距离),当插脚400从导引槽60沿 箭头A3方向经过凸出部62时,导电端子6的弹性臂会产生弹性变形,夹槽61向两侧张 开,插脚400滑入其中,并最终与夹槽61两侧和箭头A3所指向的收容槽壁形成接触点cl、 c2、 c3。由于接触点cl、 c2之间的距离小于插脚400直径,两接触点cl、 c2会对插脚400 产生抵持力F3,其水平分力和竖直分力分别为f30、 f31,且竖直分力f31方向与箭头A3 所指方向相同,在接触点cl、 c2的限制作用下,可防止插脚400沿与箭头A3所示相反的 方向退出。需特别说明的是,由于设有突出部62,夹槽61两侧可以相互平行。上述凸出 部62同样为止逆结构,插脚400在接触点cl、 c2的限制作用下,不会沿着与箭头A3所 指方向的反方向退出,从而保证了插脚400和导电端子6之间的稳定接触,不会造成电连 接器和芯片模块之间接触不良。请参照图7,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导电端子收容于端子收容槽内并与插脚配合的 示意图。其中,所述端子收容槽20在箭头A4所指向的槽壁201上凹设有凹槽2010,所述 凹槽2010位于槽壁201的中间位置。端子7的导引槽70延伸有夹槽71,所述夹槽71设 有朝向所述槽壁201的开口 710(也可称为凹陷部),开口 710之间的宽度与凹槽2010宽度 相同。插脚7由导引槽70沿箭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与芯片模块上的插脚插接,包括绝缘本体和容设于绝缘本体中的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上设有狭槽,该狭槽包括引导插脚滑动的导引槽和与导引槽相邻接的夹槽,所述插脚沿第一方向滑入夹槽并受其夹持,所述夹槽至少一侧设有止逆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彬
申请(专利权)人: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