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7505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10:11
提供一种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能够在确保泄气保用耐久性的同时,可兼顾通常行驶期间的乘坐舒适性与驾驶稳定性之间的高度平衡。在侧壁部(2)中的胎体层(4)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设置有截面呈月牙形的胎侧增强层(9)的充气轮胎中,作为构成胎体层(4)的胎体帘线,使用1.5cN/dtex载荷下的伸长率为4.3~6.0%、且总纤度为4000~6000dtex的有机纤维帘线。4000~6000dtex的有机纤维帘线。4000~6000dtex的有机纤维帘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充气轮胎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侧壁部的内侧设置横截面形状呈月牙形的胎侧增强层以实现泄气保用行驶的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0002]作为即使发生爆胎也能安全行驶规定距离的充气轮胎(所谓的泄气保用轮胎),提出一种在侧壁部的内侧设置有由硬质橡胶形成的横截面形状呈月牙形的胎侧增强层的轮胎(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对于这种轮胎,爆胎时,由于胎侧增强层支撑车辆的载荷,因此可在爆胎状态下行驶(泄气保用行驶)。
[0003]另一方面,由于泄气保用轮胎具有胎侧增强层,因此侧壁部的刚度往往高于不具有胎侧增强层的常规轮胎,从而存在难以将通常行驶时的乘坐舒适性维持在与常规轮胎相同水平的问题。因此,例如,可以考虑通过使用低刚度有机纤维帘线来作为构成胎体层的胎体帘线,以谋求侧壁部的刚度的降低以提高泄气保用轮胎的乘坐舒适性。然而,侧壁部的刚度降低有可能导致驾驶稳定性的降低,并且需要对泄气保用轮胎采取措施以在乘坐舒适性与驾驶稳定性之间保持良好的平衡。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

08850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在确保泄气保用耐久性的同时可兼顾通常行驶期间的乘坐舒适性与驾驶稳定性之间的高度平衡的充气轮胎。
[0009]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0010]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包括:胎面部,向轮胎周向延伸呈环状;一对侧壁部,设置于所述胎面部的两侧;以及一对胎圈部,设置于所述侧壁部的轮胎径向内侧,并且所述充气轮胎具有:胎体层,架设于所述一对胎圈部之间;以及胎侧增强层,在所述侧壁部中设置于所述胎体层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所述胎侧增强层的截面呈月牙形,所述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构成所述胎体层的胎体帘线为在1.5cN/dtex载荷下的伸长率为4.3~6.0%、且总纤度为4000~6000dtex的有机纤维帘线。
[0011]专利技术效果
[0012]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于侧壁部的内侧的胎侧增强层,可确保泄气保用耐久性,并通过具有上述的物理特性的有机纤维帘线(胎体帘线),可实现通常行驶期间的乘坐舒适性与驾驶稳定性之间的高度平衡。尤其,通过有机纤维帘线的1.5cN/dtex载荷下的伸长率在上述的范围之内,可谋求侧壁部的低刚度化,并且可提高通常行驶期间的乘坐舒适性。另一方面,由于有机纤维帘线的总纤度在上述的范围之内,可在通常行驶期间保持良好的驾驶
稳定性。并且,如上所述,由于有机纤维帘线具有低刚度且高纤度,可附加提高冲击断裂抗性(当轮胎在行驶中受到较大冲击时,对胎体破坏的损伤(冲击断裂)的耐久性)的效果。
[0013]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地,有机纤维帘线的热收缩率为0.5~2.5%。由此,可在硫化时抑制有机纤维帘线中产生扭结(扭曲、弯曲、歪扭、变形等)的情况或均匀性的降低。
[0014]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地,由下式(1)表示的有机纤维帘线的捻系数K为2000~2500。由此,可提高帘线抗疲劳性并确保优异的耐久性。
[0015]K=T
×
D
1/2
···
(1)
[0016]式中,T为所述有机纤维帘线的顶捻数(次/10cm),D为所述有机纤维帘线的总纤度(dtex)。
[0017]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地,有机纤维帘线的断裂伸长率为20%以上。由此,可进一步提高因有机纤维帘线的低刚度化且增加纤度引起的冲击断裂抗性的提高效果。尤其,泄气保用轮胎因具有胎侧增强层而趋于难以弯曲,因此难以通过已知的作为冲击断裂抗性的指标的柱塞能量测试获得良好结果,通过使用具有如上所述的断裂伸长率的有机纤维帘线,可以充分耐受柱塞能量测试时(被柱塞按压时)的变形,并且可提高破坏能量(对胎面部的突起输入的破坏耐久性),提高冲击断裂抗性。
[0018]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地,有机纤维帘线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构成。通过以这种方式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PET纤维),其优异的物理特性有利于兼顾通常行驶期间的乘坐舒适性与驾驶稳定性之间的高度平衡。并且,可谋求低成本或可加工性的提高。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表示由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构成的充气轮胎的子午线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结构。
[0021]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具备:胎面部1;一对侧壁部2,配置于该胎面部1的两侧;以及一对胎圈部3,配置于侧壁部2的轮胎径向内侧。在图1中,符号CL表示轮胎赤道线。图1是子午线剖面图,因此并未描写,但胎面部1、侧壁部2以及胎圈部3分别沿轮胎周向延伸而呈环状,由此构成充气轮胎的环状的基本结构。以下,使用图1的说明基本上基于图示的子午线剖面形状,各轮胎构成构件均沿轮胎周向延伸而呈环状。
[0022]在左右一对胎圈部3之间架设有包括向轮胎径向延伸的多条加强帘线(后述的胎体帘线)的胎体层4。在各胎圈部中,埋设有胎圈芯5,该胎圈芯5的外周上配置有截面呈大致三角形的胎边芯6。胎体层4在胎圈芯5的周围从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向外侧折回。由此,胎圈芯5和胎边芯6由胎体层4的本体部(从胎面部1经由各侧壁部2到各胎圈部3的部分)和折叠部(各胎圈部3中围绕胎圈芯5折叠并向各侧壁部2侧延伸的部分)包裹。
[0023]另一方面,在胎面部1的胎体层4的外周侧埋设有多层(图示的示例中为两层)的带束层7。各带束层7包括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的多条加强帘线(带束帘线),且配置为带束帘线在层之间相互交叉。在这种带束层7中,带束帘线的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倾斜角度例如设定在10
°
~40
°
的范围之内。作为带束帘线,例如,优选使用钢帘线。
[0024]并且,为了提高高速耐久性且降低道路噪音,在带束层7的外周侧设有带束增强层8。带束增强层8包括沿轮胎周向取向的加强帘线(带束加强帘线)。在带束增强层8中,带束加强帘线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例如设定为0
°
~5
°
。作为带束增强层8,可分别单独设置覆盖带束层7的整个宽度方向的全覆盖层或者局部覆盖带束层7的轮胎宽度方向的两端部的一对边缘覆盖层,或者将它们组合设置。作为带束加强帘线,例如,优选使用有机纤维帘线。带束增强层8例如可以通过使将至少一根有机纤维帘线拉齐并用包覆橡胶覆盖而得到的条带材料以螺旋状沿轮胎周向缠绕而形成。
[0025]在侧壁部2中的胎体层4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配设有截面呈月牙形状的胎侧增强层9。该胎侧增强层9由比构成侧壁部2的其他橡胶更硬的橡胶(硬质橡胶)构成。具体而言,就构成胎侧增强层9的硬质橡胶而言,JIS

A硬度例如为70~80,在100%伸长时的模量例如为9.0MPa~10.0MPa。由这种物理特性的硬质橡胶形成的胎侧增强层9能够基于其刚度在爆胎时支撑载荷以实现在爆胎状态下的行驶(泄气保用行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充气轮胎,包括:胎面部,向轮胎周向延伸呈环状;一对侧壁部,设置于所述胎面部的两侧;以及一对胎圈部,设置于所述侧壁部的轮胎径向内侧,并所述充气轮胎具有:胎体层,架设于所述一对胎圈部之间;以及胎侧增强层,在所述侧壁部中设置于所述胎体层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所述胎侧增强层的截面呈月牙形,所述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构成所述胎体层的胎体帘线为在1.5cN/dtex载荷下的伸长率为4.3~6.0%、且总纤度为4000~6000dtex的有机纤维帘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纤维帘线的热收缩率为0.5~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茶谷隆充张替绅也
申请(专利权)人: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